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大型运动会是提升城市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的举办,对市民文明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后全运时代,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在文明教育、活动创建、宣传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创新,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明城市的市民文明素质审视——以惠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文明城市是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市民是文明城市的主体,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当前,在我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少数市民文明素质的缺失直接影响文明城市的形象,究其原因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开展市民文明教育,通过建立市民文明长效机制、优化城市环境等,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使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常态化.  相似文献   

3.
邓建玲 《考试周刊》2013,(89):195-195
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政府可从开拓渠道.营造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搭建平台,形成争做文明市民的强烈意识;健全法规,强化争做文明市民的有效监督等方面入手。提高市民的素质,培育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4.
从推进现代化城市文明建设的高度,从历史、现实及未来发展多个角度,运用具体丰富的事例和数据,深刻阐明了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明的象征、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是市民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课堂、是市民休闲和娱乐的中心,在丰富市民生活、陶冶高尚情操、增进文明修养、提高市民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邢台市民文明素质的现状,促进市民素质的提高,对邢台市民在公共场所的文明素质现状开展广泛调研,较为全面地掌握了邢台市民文明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市民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6.
提高市民素质和改善社区人文生态环境,均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改善社区人文生态环境来提高市民各方面的素质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也有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市民素质是指某一城市居民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一般由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人格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所构成,它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是一座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市民教育的普及深入,我市市民综合素质稳步提升,为扬州形象塑造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市正在积极谋划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人民富裕、社会安康、生态宜居的新扬州而努力奋斗,这些都对市民文明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各个高等学校的重中之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高校要通过人文素质渗透教育、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等手段来培养高尚、文明、健康的社会人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居住地从原来的村庄搬到了集镇,职业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成为了现代市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迫使市民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加快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成为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相坤 《文教资料》2005,(30):57-58
大学生的体育人文意识主要体现在规范人格与品德修养、培养竞争进取与团队精神、提高心理素质与生存能力、追求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向往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文明进步的社会等方面。所以,大学生的体育人文意识是综合素质和高素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舒新城对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有着独到的思考和认识。他认为民国时期公民教育是国民对教育自觉的产物;主张广义的公民教育,即造就明达的公民,使其不仅具备政治生活常识,还应具备社会生活常识、经济生活常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提倡知行并进的公民教育方法,知要启发独立思考,行则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舒新城公民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建设呼唤新的精神文明。造就具有公民素质的一代新人不仅是实现经济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立足点。公民素质是在民主生活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有价值引导的文化过程使人从内在本质上成为公民。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科学发展观出发,公民教育应致力于主体精神、公共意识、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并从内容、方法和主体的教育文化过程等方面的协同性出发,思考和探索公民教育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20年的全民抗疫,既是对公民品格的检验,也是公民品格生成的现场。所以,我们必须利用这一"特殊"现场,上好公民教育这一大课。公民是个体性与公共性的统一。公民的个体性使公民区别于臣民,具有独立人格、权利意识、义务意识、自由意识、法治意识;公民的公共性使公民区别于私民,具有公共意识、公共伦理、公共理性、公共责任和公共参与。公民的公共性由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扩展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使公民增添了生态公民的身份,具有生态意识。抗疫中公民所表现出来的品格状态,为我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和参照点。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构建公民教育素质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和造就合格公民是教育的主要目标选择。构建科学的公民教育素质体系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这一体系主要包括:生存和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如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文化知识教育;非智力品质的培养,特别是个性化理想的培养和引导;良好思雏品质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教育的转型。教育的自觉转型以人的转型为核心。公民是当代中国人之转型所在,公民教育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之所在。公民教育不是政治教化,也不只是公民意识教育,而是一种以培养公民完整素质为宗旨的新的教育形态。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是公民的两个基本品质。当代公民的公共性已从传统的国家公民延伸到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因此,当代公民需要具备个人公民、社会公民、国家公民、世界公民等多重身份,我们也必须以具备多重身份的复合型公民的要求来设计公民教育的层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生力军,作为公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是公民教育实施的重要对象。当下大学生国家意识减弱、责任意识较低、公德意识缺失的现象不可忽视。通过公民意识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公民素质水准的同时,带动整个社会公民素质的提升,这不仅是关注大学生素质和命运的体现,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把握现在、走向未来的重要举措。以"一中心双基地四平台",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公民教育问题及公民精神人格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教育是帮助人们了解公民属性与权利责任的教育。目前我国公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民教育观念相当薄弱,公民教育的内容比较狭窄,公民教育的效能远不能令人满意。要有力改变公民教育与公民素质的落后,关键是要在重视公民教育的前提下,选择好公民教育的科学思路,在调整好公民教育内容的同时,结合国民教育的人格培养来一体性地构建好公民的精神人格,以健全的公民精神人格来产生健全的公民精神。公民精神人格的构建,包括培养公民的理性能力、公民的理想及价值观与道德准则、公民的情感意志、公民的知识视野等四个方面的主要教育价值要点。  相似文献   

18.
孙鹤 《丹东师专学报》2011,(1):147-156,F0003
城市是人类人化自然和自身的产物。以文化为形式,表现人类的文明程度。城市的文化本质是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表现为城市共同需要对象化过程中至真至善至美的思维活跃状态。城市精神的活力以文化制度为载体。主要通过城市特色、社会氛围、城市境界呈现自己的存在。培育城市精神是城市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需要,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关键是实现文化制度建设与城市精神培育的有机统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新型城镇如雨后春笋迅速增长。城市社会问题不断滋生。如何在城市精神培育中运用城市精神解读国家意志、城市行政意志、市民意志、城市历史和境界,事关城市的科学发展,事关中国特色和谐文化的科学构建。本文就城市精神培育问题,以真善美为聚焦点。对城市与文化、文化制度与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中的重要文化制度区域进行了文化角度的探讨.分析了城市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精神科学培育的原则和研究视点。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里的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没有具有现代意识的高素质的公民,中国的现代化就很难实现。大学生做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祖国的栋梁之材,他们将站在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最前列,所以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决定了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公民身份"认同是超越民族、国家认同的一种更具价值的情感体验。由于受我国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加上目前全球性问题突显,各国公民的身份认同问题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在我国朝向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把培养现代公民作为一切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把公民身份的认同从初级身份认同上升为政治性集体认同,加强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成为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