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装帧设计中的“意”(二)刘丰杰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术语之一,它是在唐代田佛学引人“境”和“境界”的概念后,逐渐演化成的艺术批评术语。意境,指乏术家的审美体验、理想、情趣以及再造客观现实交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层次和高度。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我国文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古典哲学家和历代艺术家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上众说纷纭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那么,究竟何谓意境?有的老师作了较为科学、准确的概括:“意境不是特定的艺术形象或典型,它是特定形象与它所触发的全部艺术想象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独有的审美范畴,台湾导演李安的电影表现出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追随,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这让他的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独树一帜。文章通过运用传统美学工具对李安的电影进行分析,探析了李安电影意境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美学是一座灿烂辉煌的宝库,它的许多范畴、术语还等着研究者们去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深入全面的阐释,许多领域还是一块荆棘丛生的荒地。拓荒者的可贵可敬不仅仅在于他艰辛的劳动与初创之功,还在于他的勇气。涂光社同志就是这样的拓荒者,他的新作《势与中国艺术》就对“势”这一长期被人们忽略了的美学范畴做了  相似文献   

5.
聂雅丽 《今传媒》2016,(9):146-147
人类营造园林,是基于理想生活与自然融合协调,优美人居环境的实用要求。因此,在当代研究借鉴古代园林艺术的造景艺术对于造景设计是尤为重要的。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园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苏州园林的主要理想是“天人合一”,它综合了山水意境的自然美,采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以中国传统古典意境的美学思想为指导,在方寸之间的空间内巧妙安排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小桥,使苏州园林成为富有生境、画境、意境的艺术效果。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乃至世界园林艺术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朗诵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再创作,它以文字稿件为依据,经由创作者的感受思考,运用内外部技巧将静态的文字转化成动态鲜活的语流,给予受众相关的启发与感悟,从而达到传受双方的愉悦共鸣。做到传者和受者之间谐和的审美享受,离不开创作者在朗诵中对其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范畴,它最早出现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之中。现如今意境已经融入各大艺术门类当中,成为我国美学史中重要的美学和艺术学范畴。作为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朗诵艺术是创作者对于文稿的二度创造,经稿件内容出发融入了个人情感和主观感受,除了规范的表达之外更需要创作者情景交融地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融合,创作出触动人们灵魂的作品。本文试从朗诵中有声语言表达的播音学视角和意境在艺术学中的美学视角进行融合,对有声语言朗诵中意境的营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意象”这一古老的美学范畴在当代文艺理论中又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一个时期以来,在对意象的探讨中曾出现了不少颇有影响的理论,同时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现象。“意象”与“意境”有联系而又有区别;“意象”与“抽象”其含义相距甚远,不可同日而语:“意象”并非仅仅指艺术形象或心理意象。“意象”与“意境”、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现代传播》2002,(2):21-26
“审美观照”是一个颇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审美范畴 ,在学术界被广泛运用 ,但却并未得到学理上的建构与阐析。“观照”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观照是在艺术创作中摄取、形成审美意象的重要途径。审美观照不是一般的观看、观察 ,而是审美主体在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之后 ,以充满独特情韵的眼光来看对象物的观赏与晤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观照的主要方式 ,是“仰观俯察”、“远观近察”的“流观”。中国的审美观照方式与传统哲学中的道家、佛学与理学都有某些内在的联系。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意境 ,是与其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受到世界欢迎。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目的,从而达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旨趣。文章通过古典园林营造,论述了古典园林的意境特征及意境的营造要素。  相似文献   

10.
李洪启 《新闻界》2001,(6):17-19
意境,是我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论中涉及到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问题。后来移植到新闻中,也成为新闻批评中大家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意境究竟是什么?解释尽管相当纷纭,具体所指不尽相同,但文章必须具有思想震撼力、艺术感染力,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联想,获得心灵的滋润,思有所得,情有所通,有所提高,这些都是大体相同的。(一)我们先以诗歌创作来说明“意境”的内涵。作为文艺范畴的诗歌,十分重视意境的营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也是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艺术,创作者们都十分重视意境的创造,并终其一生地追求这一最高境界,与艺术、美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广告的创作者也是如此追求意境。关于意境一词,无数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从不  相似文献   

12.
田小波 《新闻世界》2012,(7):272-273
意境既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艺术的一种独特品格。追求新闻意境美是新闻作品的高级形态。新闻意境的实现,新闻工作者除了需要一定的语言创造艺术和新闻写作方法之外,更需要新闻作者具有的主观精神状态和审美心胸。  相似文献   

13.
贾昊宇 《今传媒》2022,30(1):101-103
意境是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最早派生于文学领域的诗境理论。由于意境理论在发展的过程吸收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审美观念以及儒释道思想的共同浸润,意境美逐渐成为中国古典艺术形式的共同追求,这种现象显现了中国古典艺术文本间具有的互文性和文本张力。通过对苏州园林意境美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互文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之中,也体现在不同艺术媒介的互动中,同一种美学理念也可以深刻地作用于不同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元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上)康宏什么是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其含义应能涵盖世界各国的悲剧内容。西方诸多美学家,通过其审美实践,不断地发现了悲剧的许多重要特征。从古希腊到近代,大师们对此屡有阐述,屡有新见。希腊亚里斯多德基于其摹仿说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15.
之一:意境美的虚设意境是从我国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王国维曾经说过:“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从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美学原理》一书指出:“意  相似文献   

16.
梁愿 《兰台世界》2014,(6):9-11
尽管"自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贯穿整个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的,但它的具体含义并非一成不变的。通过分析可知,"自然"的含义在晚明发生了变化。而这正是由于王门狂禅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尽管"自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贯穿整个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的,但它的具体含义并非一成不变的。通过分析可知,"自然"的含义在晚明发生了变化。而这正是由于王门狂禅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她只是她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珊·桑塔格死了。 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人能准确概括出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一与多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对哲学范畴,也是一对美学范畴,在艺术创造里,它是普遍使用的表现手段。这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就很常见。例如: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白居易《长恨歌》)——一与多的关系在这里是“三千”与“一身”的矛盾与对立。“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失  相似文献   

20.
李明文 《军事记者》2004,(11):30-30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一种美。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清代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云:“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通俗地说.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如诗如画,真情感人。任何体都不拒绝意境的产生,意境是高层次审美的体现。新闻意境,是记、编辑审美创作的成果,是传播写人、写景和叙事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产物,具体指新闻作品中有着丰富蕴涵和情景相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