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3):169-170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雅致、隽永、情韵兼备,它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感、智慧和审美的积淀,它包蕴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丰厚的人文内蕴。品读一首好的诗词犹如品味一杯清香淡雅的好茶,不仅能熏陶人的情志,净化人的心灵,而且能全面提升人的文化修养。正因为如此,古典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上所持的不同音乐美学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提出是因其两家在思想基础、处世态度及审美理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尽善尽美”是儒家的审美理想,它与道家“大音希声”的审美理想相比较是具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的)。与此同时,儒、道两家又是以“中和”、“淡和”为共同审美准则的。因此,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互相对立斗争,又互相吸取交融。其主体是儒家的,局部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4.
马东敏 《内江科技》2007,28(9):62-62,113
“等值”是翻译标准之一,本文从节奏和押韵两方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音律翻译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古典诗歌音律的不可译性问题,并进一步论证“等值翻译”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知识的迁移固然重要,但审美情感的迁移也不可或缺。“审美移情”既是心理学概念,也是美学概念,它包含三个层次,层层深入,循环往复,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常人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属性,属性是事物的一个基本范畴。“事物”和“属性”是否分离,两者关系如何,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如何区分是哲学上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事物的矛盾属性无处不有,无处不生,辩证法没有说明原因。本文从组合的角度研究认为:组合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任何事物既是组合的结果,又是被组合的对象。组合是事物与属性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事物一切属性皆由组合产生,内部组合产生本质属性,外部组合产生非本质属性,两个事物体间的组合产生“对立统一”属性。“组合产生属性”是哲学的阿基米德基点,一切哲学问题都与之有关,它是一把开启哲学的钥匙,用它可以诠释所有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苟晓琛 《内江科技》2007,28(8):71-71,19
中国古代设计文化从整体上来看,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与伦理价值;重视实用功能,兼顾审美功能;强调人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美学思想;蕴含着活泼的生命情调.  相似文献   

8.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的最基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美的本质,是美学思想的共同特点。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起源,它虽无一处直接谈艺术,但其。瞎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却对后世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图从《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出发,探讨这一美学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西方的审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国绘画以道家哲学为背景,将艺术作为传达宇宙和谐的手段,因此作品大多是审美的,西方绘画受其宗教观念的影响,关乎“丑”与“痛”的作品则非常多,在文化背景日趋复杂和多元的当下,中西方的审美差异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0.
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意象,以全宋词为考察对象,从宋词窗意象的风格特色揭示宋人通过窗意象而展现的各种情愁,并对宋词“窗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及“窗意象”与其他意象组合而产生的美学风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歌唱艺术审美就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歌唱艺术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答浩 《科教文汇》2010,(26):56-58
《庄子》是一部玄妙幽眇的哲学智慧,奇特恣肆的审美想象和挥洒自如的文学才情的完美组合,作为中国古典散文艺术的高峰,学界对它的评价已成共识,但也尚有待完备之处。为此,本文想从文学和思想两方面综合分析和辞令写作手法寓言等方面细致介绍来一一把握《庄子》的散文艺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和”是儒家最高的审美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几千年来延续不断的哲学、文化观念和社会政治理想。它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为各个时代的各家各派所普遍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认识自然、人格修养、治国安邦等各个领域。“和”体现了天人之间的亲和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一致,继承并弘扬“和”的精神实质,对于解决我国当下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银峰 《今日科苑》2009,(22):141-141
当代室内设计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它在现代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完全摆脱了总体性的、线型的和理性的思维惯性,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路。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室内设计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它在现代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和推动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完全摆脱了总体性的、线型的和理性的思维惯性,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路。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好生活、政治与现代性--古典政治哲学的嬗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政治哲学关切何谓“真正的政治”,把回答什么是美好生活作为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现代政治哲学则丧失盘问何谓“真正的政治”,导致现代性危机,因此,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与关注政治哲学,寻找现代政治哲学走出困境的思想资源,对古典政治哲学深入探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室内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室内设计美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审美思维的变化,它在现代哲学与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和推动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因而完全摆脱了总体性的、线型的和理性的思维惯性,迈向了一种更富有当代性的新思维之路。当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从环境整体的高度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文化内涵、实用功能等多项关系,而且需要注重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因此,美学理论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意境即"文以载道",这种中国传统图形艺术是通过人们表达思想的一种美妙的艺术的静态语言而传达出的境界和趣味,体现出民间生存群体纳福求吉的情感文化心理,它在艺术语言上表现出非常丰富多样而又广泛的文化特征.文章从传统吉祥图案的形成与发展、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思想等方面全面诠释了传统吉祥图案所透射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徐娜 《科教文汇》2008,(24):185-185
歌唱艺术审美就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一个审美主体的特殊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形象的表演者和美的音响的创造者。歌唱艺术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  相似文献   

20.
王夏 《科教文汇》2012,(5):162-163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包括生理之“气”和美学之“气”,其美学之“气”又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即乐音运动之“气”,是声乐作品中音与音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所贯穿之气,是声乐作品局部微观之“气”;审美之“气”,既包括声乐作品被诠释后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势,也包括从演唱作品中表现出演唱者自身的一种气势;表演心理之“气”,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所需要或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内在之“气”.乐音运动之气、审美之“气”、表演心理之“气”虽同属于美学之“气”这一范畴,但属于不同层面,立足于不同侧重点,角度各异地阐释了声乐表演艺术中“气”的美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