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载,有人告诉漫画家华君武:有的单位上午9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都成了“九三学社”了,请华君武先生把这个题材画成漫画。讽刺一下。华君武说:“这个题材恐怕会引起九三学社同志的误会,以为我在讽刺民主党派。我是共产党,就不能不多想一想。” 华君武的漫画涉猎范围之广有目共睹,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身份和作品的政策性。由此,使笔者想到了我们的新闻作品。与华君武先生相比,我们的一些编辑、记者有时就少了一些政治头脑和政策性,在编发、采写稿件时没有“多想一想”,导致新闻纸上出现一些以偏全的作品,使舆论导向自觉不自觉地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2.
报载,有人告诉漫画家华君武:有的单位上午9时上班,下午3时下班,都成了“九三学社”了,请华君武先生把这个题材画成漫画,讽刺一下。华君武先生说:“这个题材恐怕会引起九三学社同志的误会,以为我在讽刺民主党派。我是共产党员,就不能不多想一想。” 华君武先生的漫画涉猎范围之广有目共睹,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身分和作品的政策性。  相似文献   

3.
《新民晚报》曾登过一篇报道,说有人告诉华君武,现在不少单位都成了“九三学社”——上午9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问华君武能不能把这个题材画成漫画。华君武说:“这个题材恐怕会引起九三学社同  相似文献   

4.
书业内外     
华君武称应把漫画当武器据《京华时报》报道: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中国日报网站、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和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联合举办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网上漫画展》,150张纪念反法西斯胜利题材的漫画在中国新闻漫画网上展出。漫画家们在战争中以漫画为武器,真实反映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已经91岁高龄的华君武说“:有人说我们的漫画死了,这个观点我不同意。不过内地的漫画目前确实在走入低谷。现在很多人认为漫画应该搞笑、休闲,但漫画的讽刺作用不应消失,应当恢复漫画的战斗性。”著名漫画史学家毕克官说“:很多…  相似文献   

5.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在给青年的信中说:幽默不同于滑稽,也不同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北方人称之为耍贫嘴。现在我们的漫画和相声里,缺乏幽默成了通病,作品索然寡味。幽默是装不出来  相似文献   

6.
我做了几十年的副刊编辑,接触到的戏画较多,有戏曲速写、戏曲人物画、戏曲国画、戏曲漫笔、戏曲小品等等,其中有的是戏曲漫画,有的就不是。我理解,以戏为题材的画,只有具有了漫画的属性才可称为戏曲漫画。我国杰出的漫画家、抒情漫画的开创者丰子他先生认为:“‘漫画’式样很多,定义不一。简笔的、/h形的、单色的、讽刺的、抒情的、描写的、滑稽的……都是漫画的属性。有一于此,即可称为漫画。”又说:“漫画是注重意义而有象征、讽刺、记述之用的,用略笔而夸张地描写的一种绘画。”“漫画是介于绘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艺术。”从…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说过“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他的九字金言强调了艺术的个性“我”是艺术的主心骨 作为介于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一漫画,更要突出一个“我”字“漫画要有我”,窃以为须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要有自己的思想。丰子恺先生说过:“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这个“意义”就是要具有一种思想:漫画家华君武更是直言不讳:“漫画的思想性就是一种政治倾向,中国是这样,外国也是这样。“华老还指出:“齐白石的作品,大家为什么喜欢?因为他有思想。”德国的威廉 布什所以能成为漫画大家,他就是一个“善于捕捉瞬间表情,展示性  相似文献   

8.
世象漫画是一种描写世态人情的漫画。作者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法,对社会生活,人情世俗表达自己的看法。世象漫画这个名称,一些人可能感到陌生,其实,它早在30年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漫画前辈丰子恺先生就画了许多世象漫画,他的专集就有《儿童相》、《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等多种。叶浅予、陆志库先生的漫画速写也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特别是市民的生活情景。 世象漫画以反映社会家庭生活为主,在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可以讽刺,可以歌颂,可以抒情。运用的手法注重反映生活原型,对事物直抒胸怀,一般不…  相似文献   

9.
要想了解中国的新闻漫画,就不能不先了解华君武。果然,预约采访时,电话那一端传来华老慢悠悠的声音:“采访过的人很多了,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一代又一代不断更新的读者,一批又一批从读者中成长起来的作者、画者.谁不想多听听老前辈曲折、坎坷、成功、成名的故事。也许是我们代人请教的诚意,华老松口了:“天这么热,你们还要来,那就随便聊聊吧。”3个小时过去了,华老侃侃而谈.依然是慢悠悠的话语,却震撼肺腑,激荡人心。只不过是一幅幅漫画,却像一颗颗子弹,让敌人胆战;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丑恶、善美。华老似乎很满意与我们的“闲聊”,乐呵呵地说:“我很高兴,今天讲了一些我从来没有讲过的想法,有些是头一次讲给人听的事。”我们的心里多了一份敬意.笔下多了一份责任。我们应该把华老的故事讲给我们的读者听.主题是华老用他70年的漫画生涯定下的——  相似文献   

10.
六月。芒种时节。北京:微风细雨,凉意宜人。坐在窗前,我整理着采访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笔记,脑际却不时闪现出一些并不相关的记忆。——北戴河滩头。晨光熹微,拾海人纷纷。——静夜景山。北京城,万家灯火,透亮通明。——初夏。青草池塘。入夜,蛙鼓虫鸣。的确,有如富饶的海滩、辉煌的夜景、活泼的精灵,华君武的答记者问,思想深邃,妙语连珠,丰富多彩,非一题可以囊括,非数语可以道出,只好漫笔记之。华君武是从“新闻漫画”这个词谈起的:“新闻漫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叫法,以前,我们叫时事漫画。时事就是新闻,不是历史,因此,还是称时事漫画好。当然,我们不一定要为这个定义争来争去。漫画家的任务,最根本的是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延安”与“西安”×月×日星期×天气:乍暖还寒清晨,我兴冲冲地来到编辑室。桌上,照例堆着厚厚一叠来稿。略微翻翻标题,就可以看出最近投寄给新辟的《讽刺与幽默》专栏的稿件越来越多了。看来,读者对这个专栏是十分欢迎的。这两天,我上下班时,在街头巷尾,就听到一些人议论前天报上登载的那篇讽刺食品商店开后门的小品文和美术编辑老马配的那幅饶有风趣的讽刺漫画。说实在的,作为一个文艺  相似文献   

12.
《华君武漫画展》5月中旬在上海举行。华君武从事漫画创作已有60余年历史,而他的个人画展却还是第一次。人们踊跃观赏,反响热烈。5月12日,部分漫画界人士聚集在上海文汇报社,结合华君武同志的创作实践,就当前漫画创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座谈会由文汇报副总编辑史中兴主持。漫画艺术的生命源泉在时代和人民之中《华君武漫画展》中的第一幅作品作于1939年,最近的作品是在1989年,其间风雨沧桑,几经变迁。但是,他的作品,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并且越到后期,笔力愈健。蔡振华说,近60年来的中国历史,是很不平静的一段历史。始终踏着时代节拍,坚  相似文献   

13.
要想了解中国的新闻漫画,就不能不先了解华君武。果然,预约采访时,电话那一端传来华老慢悠悠的声音:“采访过的人很多了,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一代又一代不断更新的读者,一批又一批从读者中成长起来的作者、画者,谁不想多听听老前辈曲折、坎坷、成功、成名的故事。也许是我们代人请教的诚意,华老松口了:“天这么热,你们还要来,那就随便聊聊吧。”3个小时过去了,华老侃侃而谈,依然是慢悠悠的话语,却震撼肺腑,激荡人心。只不过是一幅幅漫画,却像一颗颗子弹,让敌人胆战;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丑恶、善美。华老似乎很满意与我们的“闲聊”,乐呵呵地说:“我很高兴,今天讲了一些我从来没有讲过的想法,有些是头一次讲给人听的事。”我们的心里多了一份敬意,笔下多了一份责任。我们应该把华老的故事讲给我们的读者听,主题是华老用他70年的漫画生涯定下的——  相似文献   

14.
如今,方成先生已经90多岁了。方成一直被誉为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方成与丁聪和华君武一向并称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以独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将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形纸上,比如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侠义之士皆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史料》2011,(1):41-41
1998年,漫画家华君武漫画展在北京举行。展出的作品从1930年到1998年共一百三十多幅。作者为这次展出写了《前言》,其中说:"漫画历来是配合革命斗争的。有的配合得较好,有的配合得不好,尤其50年代的某些政治运动中,漫画推波助澜,也负有自己的责任。我画过胡风、浦熙修、丁玲、艾青、萧乾和李滨声同志的漫画,是错误的,特此再向他们和家属表示歉意。”面对这个独特的自责《前言》,不少观众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16.
邝飚 《新闻实践》2010,(11):41-42
漫画是在批判的冲动中产生,起源就是一个批判性的绘画嬉戏,它的本质就是靠批判起家的。对于新中国的漫画而言,漫画批判性无处不在,传统的讽刺、幽默漫画本身就具备批判性。从早期的廖冰兄、丁聪、方成等前辈的作品到中期的代表人物方唐的作品,无不展现出漫画的批判性。批判性是漫画的主流,漫画如果不批判,我认为它就不是漫画,那是宣传画,是“笑画”。  相似文献   

17.
我接受编辑部的任务,拍摄一组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工作生活的照片发对外稿。照片要求自然和有生活气息。在去找这位漫画家前,我先想好了访问提纲,并希望在他的帮助下共同制订一个拍摄计划。因此,我与华君武同志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您是怎样成为一位漫画家的?”“您的漫画创作的来源是什么?”“您的日常生活和爱好?……”华君武听了我的问话,笑了笑回答说:“严格地讲,我是个业余画家,行政事务太多了。开会,接待来访者,还要出差到外地去,我是挤时间画画的。”在谈到漫画创作的构思时,他  相似文献   

18.
韦泱 《出版史料》2006,(3):104-108
我的“淘书日记”淘书日记,是我淘书之余的副产品。大约五六年前,居家再次搬迁,从沪西迁往沪南老城厢,似乎予我更多与文庙“亲密接触”的机会。于是,每个周日,去文庙书市就成了一项固定的功课。徜徉旧书市场,兴致所至淘得一些中意的旧书旧刊。日积月累,竟至小山般高。然真要找寻一本书,却遍寻不着,徒生奈何,正如华君武先生一幅漫画的标题:“书到用时方恨多”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懒笔头。于是,从2000年底开始,每次将淘书所得,作一点记录,以备日后查找。这样,所记也就十分简单。如“十二月三日,淘得《诗境浅说》,俞云阶著,民国三十八年四版,…  相似文献   

19.
欣赏艺术作品就是领略作品中的趣味,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看一幅国画,我们欣赏它的笔情墨趣,即所谓墨味;看一幅木刻,我们欣赏它潇洒淋漓多变的刀味;对于漫画(这里主要指讽刺漫画),我们则要欣赏它的漫味。不但题材构思要漫,笔墨造型也要漫,否则便失去了漫画的魅力。没有漫味的漫画其实是不能称作漫画的。什么是漫画的漫味呢?我觉得它应包括鲜味、趣味、辣味及余味。鲜味,漫画不同于别的画种,它提倡创新,喜新厌旧。它与国画不同,一幅国画,几棵竹子、几只毛  相似文献   

20.
怎样捕捉、筛选素材和题材?对于我们文学作者来说,首先要克服“熟视无睹”。一些初学写作的朋友看到别人发表的作品时,往往叹息:“这样的人物我们单位也有!”“这个事情我也听说过呀!”是别人写了,而自己却没有写。问题就出在“熟视无睹”上面──让很好的素材白白地从眼皮底下滑掉了。 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不论工农商学兵,不论老中青,谁没有生活呢?而且我们还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社会突飞猛进的新时期,新鲜事物天天发生,丰富多彩。关键在于敏锐地发现和提炼有意义的生活素材,使它成为能够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