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士绅是"乡居"的权势力量,曾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地方控制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传统国家对士绅的控制主要依靠王朝权威,但在晚清时期,由于中央王朝权威势微,政府职能退化,所以士绅在地方政权尤其是乡村中的权利得以扩展。文章试浅谈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层水利管理部门和村社组织三方的有效合作是农田水利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建国以来,四种用水方式的历史演变清晰地显示了农村基层组织在水利供求事务中的逐步退出,这种退出引发的合作断裂导致了村庄范围普遍性的水利困境。研究发现,由于没有牢固把握乡村水利的准公共性和准公益性的特征,使得水利体制改革造成水利供求当中组织合作的断裂。在税改后国家退出农村的背景下如何大力加强分散农民的组织与合作,从而使乡村水利有序运行,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鄂北岗地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北岗地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主渠道不畅通;最大的瓶颈是建设维护水利设施的投入少、投工难;最难啃的"骨头"是水利条件较差、干旱严重的局部区域;最棘手的矛盾是水费收取和水价确定问题;最急需研究的是如何做到多部门效益的最大化。鄂北岗地区域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坚持把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水利条件的战略举措来抓;坚持多渠道融资,倾力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坚持依靠基层组织,依靠广大群众,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兴水的路子;坚持兴水与节水并重,建设水利工程与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并举;处理好供水、管水、用水的关系。鄂北岗地水利建设应从加快推进引丹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启动实施鄂北岗地东西高干渠、唐东补水、长山泵站等三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疏浚和修复干、支渠为重点,全面恢复各灌区灌溉能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管护;强化基层组织责任,教育组织农民群众,全民兴水,全面节水;争取把鄂北岗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为全省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乡村合作运动是南京政府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为整合乡村而强制推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其起始于江浙两省,然在自上而下进行中,因其与基层的政治体制变革紧密相系,过多依靠国家行政力量推行,导致合作社为乡村政权"内卷化"现象所侵蚀,"变异"为地主富农豪绅的牟利工具.大异于政府的"拯救乡村"、"救济农民"之旨趣.此事例揭示乡村自治和自组织能力的养成只应依靠农民和村落社会自身,而非政府单独的"行政杠杆"强制力量所能奏效.  相似文献   

5.
乡村合作运动是南京政府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过程中,为整合乡村而强制推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其起始于江浙两省,然在自上而下进行中,因其与基层的政治体制变革紧密相连,过多依靠国家行政力量推行,导致合作社为乡村政权“内卷化”现象所侵蚀,“变异”为地主富农豪绅的牟利工具。大异于政府的“拯救乡村”,“救济农民”之旨趣。此事例揭示:乡村自治和自组织能力的养成只应依靠农民和村落社会自身,而非政府单独的“行政杠杆”强制力量所能奏效。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国家建设的宏大框架下,农民合作社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政策安排,体现着国家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意图,也表明国家治理机制向农村社会渗透的目标。由于市场、法律与科技等现代化因素的不断进入,破坏了乡村社会原有的地方性治理规则,集体化时期的乡村社会基础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促成农民合作的公共性力量不复存在,导致农民合作社面临着合作能力低与组织成本高的双重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国家力量介入与农民合作能力培育的方式,增强农村的自治意识、责任意识与民主意识,使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一个依靠机制诱导而非靠行政强制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超越市场:中国乡村社区发展道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社区的发展是市场和国家双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代表市场化倾向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乡村社区的产业发展、人口外流以及乡村面貌的改善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这也使乡村在产业、人口及社区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市场冲击等许多不确定因素。鉴于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弱质性,乡村社区的发展天然地需要国家的支持与保护。因此,国家理应通过恰当的公共政策及制度设计,消除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振兴乡村而给乡村社区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为当时中国的乡村改造运动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他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核心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国农民教育借鉴。应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农民教育思想,创建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丰富农民教育内容,采取多样化教育途径等方面来推进我国农民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当时水利工作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重大型轻小型、重骨干轻配套、重工程轻实效等问题,全国水利工作的着重点逐渐从抓建设新工程转移到抓管理、注重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上来.在国家大幅度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积极改革水利投入方式,实行分级负担,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集资办水利,加强已建工程的配套和更新改造,全面推进水利经营管理工作,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因水利投资相对减少,水利工程面临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和北方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全国水利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伊始,皖北地区淮河时常发生涝灾;皖南地区大部属山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难以发挥效用。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安徽省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兴修动员工作,通过召开水利会议、建立水利兴修组织,构建组织化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助推了兴修工作的开展,通过算细账、举实例方式让群众看到了利益冲突,激发兴修动力;运用口号、报纸等形式,让农民形成一种自发式竞争状态。另外,劳力合理负担政策和订立使水公约,充分兼顾农民的自身利益,使其形成情感认同。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国家与农民的双向互动,情感与利益交织,形成以国家为主导、农民积极参与的兴修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11.
《转型之痛:赣中南路东村调查》显示,"三农"的转型之痛源于经济话语下的农民离村。强大的打工潮几乎冲垮农村固有的生产生活模式,它淡化了农民的家族观念和亲情伦理,改变着乡村的政治、经济秩序,重构着乡村的文化网络。在这场乡村剧变中,由于农民的无奈和失语,这种状况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12.
美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延续和发展,但是由于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有限,社会投入不足,农民和集体经济资金短缺,金融融资力度小,造成了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困局。因此,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农民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农村文化、医疗、教育等需求出发,研究资金的筹措渠道,管好用好有限的农村建设资金,破解资金困局。  相似文献   

13.
一、优良品种的调换与繁育由于大豆品种杂、纯度不高、退化现象十分严重,据此应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并在各乡村设立试验示范点,根据农民的需要,引进、繁育抗重迎茬及病虫害,且纯度高的品种。各村还应有热心此项工作的农业技术员,以便随时解答农民种地的疑难问题。二、...  相似文献   

14.
从西南地区干旱反思我国近年来农村水利设施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更甚至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翩后,许多地区已经很久没有搞过水利,致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降低.而在现有的水利设施下由于管理经营和水污染的多重问题,使得我们应对水危机的能力大大降低.本文明确农村水利发展现状,分析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并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的七大战略之一,被写入党章总则,这对于"三农"的建设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振兴"与"七条道路"是一脖脉相承的战略举措。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如同回答"谁来种地"问题一样,务必找准振兴主体和依靠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即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士绅阶层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不复存在。传统乡村社会依靠士绅实现自治的稳定结构被打破,与之同步的是国家政权下沉的努力,但是,自上而下的授权来源使得乡村社会被“土豪劣绅”充斥,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因此,基层自治必须挖掘本土资源,寻找利益对话的平台,实现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平等沟通。  相似文献   

17.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是渭南粮食增长的主要途径;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渭南粮食增产面临的急迫任务;促进粮食的多级转化,提高种粮效益,农民增产收是进一步促进粮食产量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战略,是推进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充分衔接的关键。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产业兴旺的基本模式之一,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效益耦合、对象耦合、资源耦合的内在逻辑,两者的充分衔接有助于推进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结合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逻辑、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一位农民的个人搬迁史为例,展现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农民在国家政策的变动下,实现从乡村向城市的迁移,也实现着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身份转变,表明个体总是会在社会制度限定的范围内,在不断变革的新机遇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20.
"语蚀"是语言能力逐渐退化的过程,在国外它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对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各种原因,"语蚀"理论直到本世纪初才被介绍到中国,其理论研究尚不成体系。"语蚀"和"二语语蚀"理论为反思中国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