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的实质、核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探究呢?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深刻揭示了"疑"在"学"与"思"中的重要地位.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并能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合适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诱发探究欲望,能使他们最有兴趣和动力地去深入探究,以达到锻炼并提高探究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语境之下,巧妙运用设疑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想象、探究、表达,通过精准高效的问题设计,让课堂变得灵动而活泼.依据课型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提前抛疑、读后设疑、合理"迁疑"等具体的设疑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贵有疑 ,通过设疑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有了兴趣 ,才能引导学生探索创新。疑是学习的起点 ,有疑才有问、有思、有探究 ,才能有所收获。利用问题 ,产生疑惑 ,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激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地独立思考。师生共同研究讨论问题 ,探究新知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问题 ,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改变为积极主动学习、思考。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整体素质。1 …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人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学生认知、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而教师应创设一种让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去怀疑、去发现、去创造。为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我紧扣“疑”字,在“导”字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朱熹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因此,科学课教师要让问题成为学生探究过程的纽带,创  相似文献   

8.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或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这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精髓所在.下面就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浅见. 一、巧设疑,激发探究兴趣 疑是一切发现和探究的基础,学生质疑是他们创造灵感的催化剂.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正是把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放到了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但能帮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乐于探究和讨论问题的动机、兴趣,从而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当然问题来自学生.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从而积极探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需要有问题做导引,问题的提出如果是教师提出的,学生去思考,这种课堂上的探究是被动的。相反,如果让学生在思考时的过程中,自己积极主动地设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探究,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怎样设疑,于何处设疑,往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品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的问题,都能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但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分量较多,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善教者必善问,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学会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设疑导学艺术.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定要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设疑导学艺术,发表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借疑引思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作者对此进行了几点探索,作出如下总结:1.尊重情感,使学生有"疑"敢"问"。2.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3.施展空间,让学生见"疑"必"究"。4.授其方法,使学生有"疑"善"问".  相似文献   

14.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朱熹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因此,科学课教师要让问题成为学生探究过程的纽带,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出真实面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立"疑"设"障",从而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场景,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种自由,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去探索;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去追求;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去创造.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汤化波 《广西教育》2013,(17):60-6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的就是"设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将学生回答正确的标准当成达到目的,这只是"设疑"的表面效果,质疑问题、探究问题才是开启四维空间的钥匙。在设疑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应能激发学生认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疑问,便有了求知欲,它能够激励学生去学习、观察和实验;促使他们自主地、主动地去探究。因此,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的天空永远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号,并激起他们探究的冲动和创造欲。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把小学生教出“问题”来呢?一、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问的特点,但一旦到了课堂上反而没了“问题”。事实上,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模…  相似文献   

19.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是疑问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首先让学生对要学知识进行自主设疑,在教师归纳整理学生疑问后,学生阅读本课内容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讲解,学生在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气氛,使学生愿问敢问.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提示质疑、从题目上质疑、在课文“矛盾”外质疑、联系生活体验质疑、在比较中质疑,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