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作文"以其短平快的特点在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上自发生长,迅速传播,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创作"微作文"的心情学生往往发自内心,自由奔放,"微作文"让作文回归了生活,又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创作"微作文",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又能引导学生怎样观察感悟周围的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写作理念,让写作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而成了有成就感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作文就是将自己的思维和感情物化为文字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 ,形成写作技能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所谓“童话作文”就是运用童话创作的方式来写作文 ,其本质仍然是作文 ,与传统作文教学不同的是 ,它选用“童话”作为其作文的方式。实践证明 ,“童话作文”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降低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甚至繁荣我国的童话创作事业 ,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丰富的剧本资料。一、“童话作文”的创作动因进行“童话作文”教学并非一时冲动 ,在六年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3.
高中作文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微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消除作文写作的畏难情绪,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本文分别从挖掘教材,训练文本类“微写作”;跨越媒介,训练生活类“微写作”;分解作文,训练备考类“微写作”;定位视角,训练总结类“微写作”等作文训练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学生观察生活获取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时时在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出来。”叶老的话明确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然后以真实的情感作文,于是本文提出了初中作文教学要从“走进生活,书写真情”的角度切入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左百俊 《文教资料》2005,(2):147-148
话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谈话的中心”的意思。在倡导人文、个性等现代化教育理念下,话题作文提出了“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开放“政策”,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张扬了学生的思想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作思维,展示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让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呢?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话题作文写作范围宽广、立意取材自由、表达方式灵活等特点;其次要让学生具有写作话题作文的基本经验,避免常见的写作错误,认识一些误区,少走弯路;再次,要让学生重视阅读话题作文的指导语和要求,积极地审题,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作时必…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作文 ,一写作文就求助于作文选 ,东拼西凑 ,作文中空话、套话、假话连篇等现象不是个别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二是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只在写作方法上打转 ,这样的写作只能养成“股调(刘国正语)”。笔者在我县瑶乡从教小学语文多年 ,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作文的优势。一、抓住农村生活气息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 ,教写特色作文。生活是写作之源。只有被学生感知、体…  相似文献   

8.
一、学生观察生活获取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时时在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出来。”叶老的话明确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  相似文献   

9.
李明军 《甘肃教育》2020,(4):114-114
作文生活化教学是指立足特定的生活大环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将真实生活用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作文生活化教学突出小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性,激发小学生写作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小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允许学生去观察生活现象、农村新气象,让作文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将各个写作环节有机衔接起来,让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认知、感悟和反思生活,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是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一提写作文,不少学生就退避三舍,不知从何下手。如何使学生把写作包袱卸下来,让写作变得轻松愉悦呢?我以为,只有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才能指导他们“怎么写”。这符合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只有通过感知丰富的表象,体验情感,从而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因而指导“写什么”在作文指导课中位居首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生活式习作学习,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畅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思绪能在开阔的意境中自由驰骋。使学生面对作文时会文思泉涌、朝气蓬勃,行文如流水,水到渠成。因此,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素材的习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发挥写作积极性,根据写作要求和自身特点,写出心中所想,寓写于乐,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当今语文作文教学正处于从“教化取向作文向能力取向作文”转型过程中,它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把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中心,使得写作教学生活化、能力化、个性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活”话题,利用“师生”对话互动,灵活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激“活”作文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学写、能写、爱写.培养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写法指导的“能力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3.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探索一条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规律,开放作文教学视野,突破教学课堂,让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写作源泉,引领他们快乐航行在习作活动之海上,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在实际中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呢?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明确作文目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引导学生生活取材,让学生乐于写作;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保持写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王家平 《农村教育》2007,(12):49-50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相似文献   

16.
欧阳伯荣 《文教资料》2007,(17):147-148
我们遵循“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开展了生活作文教学研究,提出了“开源激流”的口号,“源”是指生活之源,“流”是指表达之流。生活作文是联系生活和作文的纽带,我们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了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生活作文教学研究,它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的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为了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与身心特点,遵循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件乐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授集语言信息和写作素材的能力,提高他们描写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习惯。经过5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作文教学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17.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现代化语文教学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更加符合初中生特点,同时也更为自然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将生活感悟,自然而然地倾述于纸张之上,让学生在作文中真情流露,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优秀作文,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是“乐之者”,对写作满怀热情,有强烈的创作欲望,那么作文教学中的“费水、费时”而“花多、果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9.
一、捕捉课堂上的写作灵感 作文即“生活”。要想让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就必须还作文以活生生的生活,回归作文以生活的自然本真。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课堂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殿堂、酝酿情感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敏感地捕捉课堂中的“兴奋点”,这些“兴奋点”就是学生写作的灵感。而转瞬即逝的写作灵感如何去把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灵感。  相似文献   

20.
赵欣 《文教资料》2011,(17):57-58
文章认为,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写作需要在身边小事中寻找灵感;在仿写中提升学生的写作灵感,有意识地仿照范文谋篇、造句、技巧等特点写作;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的作文不致一味沉溺于个人得失的小天地里,让学生的作文大气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