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非非是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栏目的记者。在首都打响“非典阻击战”的日子里,他走上“非典”前线,多次深入“非典”病房和急救中心等危险地带进行采访。并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写下了这篇《采访札记》。  相似文献   

2.
2003年6月24日,是值得北京乃至全国人民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宣布:从即日起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近期有当地传播”的“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世卫组织官员尾身茂博士称“这是中国抗“非典”斗争和整个世界抗“非典”斗争的一个里程碑”。 从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等介绍中国内地最新的非典型肺炎疫情起,两个多月以至更长的时间以来,有关“非典”的话题成为全国人民最关心的话题,有关“非典”的新闻也成为几乎所有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各类媒体以最快捷的速度发布最新疫情,以最充沛的热情报道医护人员及各行各业抗击“非典”中  相似文献   

3.
记者“冒充”采访不宜提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冒充”采访不宜提倡周胜林新闻记者采访,历来有“冒充”一法。从早年的名记者到当今的小记者,从新闻工作经验介绍到大学课堂的新闻知识讲授,都曾有把“冒充”这一采访方法作为采访成功的例子加以肯定。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新闻竞争空前激烈,“抢新闻”...  相似文献   

4.
2003年“非典”期间,白城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职责,冒着危险,深入到抗击“非典”一线采访。在采访驻白城321医院的防控情况时,记者了解到,六名医护人员已启程奔赴抗“非典”一线——北京小汤山。由于“非典”疫情的特殊性,使广播有了显示神通的用武之地,广播异地连线直播的优势,让远在他乡的亲人通过电波沟通,宽慰彼此挂念的心情,让家人焦虑的情绪得以释怀,让真情实感在电波中交融升  相似文献   

5.
曹小平 《青年记者》2003,(12):26-26
《新闻战线》2003年笫7期刊登了一幅漫画《采访记》,说的是记者在采访中给被采访者提供“台词”,被采访者亦将记者的“台词”照本宣科。读过漫画,感触很多。漫画点出了我们某些记者采访中的一个通病:引导被采访者按记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到2006年,笔者曾5次赴京采访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从2000年到2007年,笔者连续8年参加海南省“两会”报道。笔者的切身体会是,“两会”报道是个富矿——值得所有时政记者们深挖的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8.
"提问"在采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 《现代传播》2001,(6):129-131
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水平有时往往取决于“采访”,“采访”的水平往往取决于“提问”,因此,一个好记者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自己讲得如何,而在于如何让别人“说”得精彩,因此“提问”便是采访最先决、最重要的前提。要想让别人“说”得好,记者就得“问”得好。怎样做好“提问”,“采访”和“提问”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提问”又涉及那些具体的概念与内容,便成为研究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不能不涉猎的问题。 一、“角色”与“提问” 如果说“提问”是一种艺术,那么这种艺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便是“角色”与“提问”的关系。一个“记者”在采…  相似文献   

9.
在从事新闻工作中,我很喜欢这样两句话:“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这似乎应该是记者遵循的一个信条。去年八九月份,我随北京记者团赴西北的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进行了一次易地采访,行程两万多华里,历时三十五天。在时间紧迫,走马观花的情况下,我来了个“一把抓”,又进行文字采访,又搞摄影,还写了一些诗。回来后根据内容发表了《列车上的清真席》、《银川南关清真寺》等通讯,《七月枸杞树树红》、《贺兰砚》、《黄河的色彩》、《日月山下》等散文和一批反映记者采访生活以及西北风光的摄影作品。今年年初,北京市新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北京市的新闻高级职称答辩会上,有位评委问一位答辩人:"你们记者现在还采访吗?"这位答辩人回来纳闷地对我说:"评委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其实也不奇怪,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越来越熟悉一些媒体记者的习惯,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网上扒个信息编编就发,再不就是几家媒体关系不错的几个记者凑一起"攒个新闻"充独家,打电话采访,那都算采访啦……  相似文献   

11.
有的新闻是“看”来的,所以有人强调,“要学会用眼睛采访”;有的新闻是“听”来的,所以有人强调,“要掌握提问的艺术”;有的新闻是“跑”来的,所以有人强调,“脚板底下出新闻”……关于采访的箴言睿语已经很多了,本文还是想罗嗦一句:记者还应该用“心”去采访。所谓用“心”去采访,就是采访者特别注重自己在采访中的“感受”,从“感受”中去提炼新闻主题。一个记者,在采访中既然有所见,有所听,就必然要有所思有所感。如果一个记者的职业神经不是很麻木,他就不会停留在所看到和  相似文献   

12.
雷谊 《现代传播》2004,(3):118-119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能否接近采访对象,往往成为采访成败的关键,而对政治性人物的采访尤其需要讲究“记者接近”。“记者接近”是指记者对采访对象的空间接近和心理深入,是采访中记者一直主动进行的有目的和采访对象交流互动的专业行为。而其中,空间接近是指记者通过与采访对象的预约行为来实现物理空间位置的靠近;心理深入是指记者通过访谈中的对话交流与采访对象拉近心理距离,并力求深入对方的精神领域。本文将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剖析政治性人物采访中的“记者接近”技巧。一、“记者接近”中的空间接近首先,“记者接近”体现在…  相似文献   

13.
受客观因素制约,县市区域报记者平时采访的新闻事件大多比较平常,要出彩并不容易。如何在“平常”中见“新奇”,是县市区域报记者采访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它要求记者善于尝试多种新闻采集渠道,围绕“新闻母体”多角度观察,从细枝末节中找出新闻点。  相似文献   

14.
5月12日,中直团工委、中直青联授予勇敢深入抗击“非典”最前沿采访,在报道中做出突出成绩的10名中直新闻单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中直青年五四奖章”。得知这一消息,我们立即约请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记者李士燕、新华社国内部“新华视点”采编室记者黄全权撰写文章,谈他们在一线采访的感受和体会。编发这组文章,我们激动不已。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他们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显示了党的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情怀,谱写了“记者也是真正的战士”的壮美诗篇。他们是党和人民所信赖的新闻队伍的骄傲,是全国80万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历史将永远铭记:2003年春季,在中国,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有这样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记者走向抗击“非典”报道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5.
蔡逸 《新闻通讯》2014,(1):57-58
美国新闻学家杰克·海敦说过:“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采访对象是大众传播过程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处在最前位置的传播环节和主体,它是新闻事实与新闻传播的纽带与桥梁。因此,记者应成为采访对象的研究专家,对采访对象没有研究和了解,无法进行有效的采访和写作,无法搞好、搞活新闻采访工作,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抗击非典新闻作品评选揭晓,《保定晚报》的系列报道“面对非典的考验”(共7篇),荣获“河北省新闻宣传战线抗击非典斗争优秀作品”奖。作为参与这项报道任务的记者,每每回想起采写这组报道时的日日夜夜,感触很多。2003年4月18日,保定市确诊首例非典患者。此后保定市共发现非典患者32名,全部是输入型(即从外地患病后回到保定)。非典疫情的特殊性和保定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抗击非典的宣传抓紧抓好。回顾采写“面对非典的考验”的经过,我们的主要体会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媒体优势,紧密联系实际,调动各种手段,将新闻报道做…  相似文献   

17.
易地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采访术语,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 中央新闻单位的机动记者,不存在易地采访的问题。他可以今天到这个地区,明天到那个地区,他是“满天飞”记者。 中央新闻单位派出的地方记者,包括新华分社记者,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包括机动记者和地方记者,都有一个易地采访的问题。 记者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觉灵敏度降低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用一定时间易地采访。 新华总社利用它对分社统一管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近期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我认识到:记者,既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又是特殊的新闻职业一分子。记者要有良知、要有爱心,应当做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在平时采访中,个别新闻同行的一些造假和低俗作风,一些令人不齿的现象,冲击着人们公认的“道德底线”,这也从一个侧面教育我们一定要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不近人情的“索取”摄影记者首先是记者,是有良知、有爱心的、是有血有肉的生命,然而,很多摄影记者在实际采访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采访技巧,不注意职业修养,以致造成恶劣影响。2004年11月28日上午7时多,陕西省铜川市陈家山煤矿80…  相似文献   

19.
7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150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先进集体”称号,298人被授予“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称号《以上详细名单见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498部作品被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篇目如下:  相似文献   

20.
北京就依法行政宣传出台相关规定,要求政府机关配合新闻记者采访。 今后,只要涉及依法行政工作,北京市各级政府各机关都不能对新闻记者说"无可奉告",相反要积极配合采访。记者从市政府法制办获悉,市依法行政联席公议办公室近日正式发出通知,对各级机关配合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