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教育应尝试借鉴STEM理念设计课程,尤其是"技术与工程领域",应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以项目学习的思路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在科学活动设计中融合验证型STEM、探究型STEM、制造型STEM、创造型STEM等各种类型的活动设计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能力,实现从验证到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STEM教育的历史证明,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的整合性STEM教育具有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程改革的研究中,工程取向的STEM课程被证明是落实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的最适切形式,包含情境学习、工程设计和科学探究三大核心要素。基于该课程框架,依据6E设计型学习模式,以液压机械手臂为例进行了STEM课程的设计,以期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论点     
《今日教育》2014,(11):6-6
唐小为 整合STEM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 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整合这一教育改革思路被介绍到我国后引发了争论。研究表明,科——工整合是最符合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的STEM整合类型。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借鉴科——工整合的重点应放在如下工作上:以已有科学课程为载体,开发整合与不同学科内容相关的工程设计任务;  相似文献   

4.
STEM教育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国策,意在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21世纪人才需要的综合素养。近年来,STEM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课程体系不成熟、教学设计不合理、与学科知识脱节等偏离STEM教育初衷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围绕STEM教育中的核心元素"工程",以工程设计过程为出发点,结合相关案例的分析,从问题的结构与基本特征两个维度探讨了STEM课程中驱动问题的设计。在STEM课程中,以"工程"为中心的驱动问题应当是劣构的、与情境紧密相连的,并且具有领域相关性与动态性。问题的3个关键元素——初始条件、障碍、目标通过与工程设计过程的融合可转换为课程设计的关键元素。以"工程"为中心的驱动问题设计对STEM教育实践的启示包括:在课程中正确地体现跨学科性,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工程思维的培养、转变课程评价方式以及多方合力建设STEM课程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工程教育已经成为各国培养工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开发了基于工程设计思维的"制作智能电子灯"STEM校本课程.课程以工程设计任务为核心,围绕着项目开展基于设计的学习,通过探究学习、推理决策形成设计方案,依据方案制作出模型并不断测试优化,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理解科学原理,学会做出选择,从而养成工程思维的习惯,提升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STEM整合这一教育改革思路被介绍到我国后引发了争论。研究表明,科—数整合教育无需"引进",科—技整合教育有将科学教育带上培养"能工巧匠"歧途的风险,科—工整合才是最符合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的STEM整合类型。对1993年以来国外文献中30个科—工整合教育案例所做编码分析显示,其整合思路可归为应用延伸、工程框架、设计即探究三种。我国已有科—工整合尝试多借鉴工程框架思路,与国外同类案例相比,能达成"熟悉工程设计思路"的目标,但冷落了建构解释的探究目标。因此,我国基础科学教育借鉴科—工整合的重点应放在如下工作上:以已有科学课程为载体,开发整合与不同学科内容相关的工程设计任务;帮助教师把握整合教育目的,注重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的有机结合;组成研究团队,针对特定科学内容开发设计即探究型整合课程。  相似文献   

7.
设计是技术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关键要素之一,设计思维可为各个领域的创新工作提供策略与方法上的指导。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技术教育中开展基于设计思维的STEM整合课程的机遇和必要性;接着,文章以“设计”为核心理念,提出了技术教育STEM整合课程的设计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构建了基于设计思维的技术教育STEM整合课程框架;随后,文章以“设计更好的学校”课程为例,进行了框架的实践应用;最后,文章就未来技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基于设计思维的STEM整合课程将技术与数学、科学、工程进行整合,让学生基于真实的设计挑战开展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这个大众创新的时代,工程思维不再局限在所谓的理工科领域,而是被视为创新必备的思维能力。面对STEM教育的思维力及课程改革的挑战力,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应对这种挑战的一种较为可取的方式。本文以“设计环保清洁剂”STEM校本课程的建构为例,研究如何在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决策思维、工程设计思维、工程实施思维及工程消费思维,即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会提出问题,在产品设计中懂得分析问题,在探究实践中能够解决问题,在成果推广中实现价值认可。  相似文献   

9.
<正>徐汇区作为上海首个整区推进STEM教育的实验区,从引进STEM+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到全学段全覆盖开展常态化教学,立足区域和学校特点推进STEM教育本土化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14年开始,徐汇区成为长周期实证研究项目——STEM项目研究首批区域性整体推进研究的实验区,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主线,以与真实世界关联的学习活动为引领,让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头脑风暴、创意设计、动手制作、模型测试、设计改进、展示汇报等一系列项目流程,提升他们包括科学探究、工程设计、交流合作等在内的综合能力。从其推进的时间节点、顶层设计、实践策略以及各项目校的标志性项目来看,都代表了紧扣国际教改前沿的典型样本,并以本土创新的方式回应了STEM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STEM教育,不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而且对于小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思维以及工程思维等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核心价值.文中阐述分析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特征和意义,以“创意灯”为例,探索基于跨学科学习活动5EX设计模型的STEM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霞 《中学生物学》2023,(11):75-77
运用项目式教学法,设计以融合生态工程基本理论指导、传统文化熏陶和劳动教育浸润为主题的STEM+探索课程。学生自主设计生态工程项目,连接科学与数学知识,建造实境主题生态园“诗经植物园”。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践行STEM+教育理念,培养理工素养,厚植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STEM教育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对跨学科整合型课程的迫切需求。然而当前我国的STEM课程建设更多注重形式规范,总体质量堪忧,因此从跨学科整合视角来开发优质的STEM课程以指导教学迫在眉睫。比较与借鉴是提质增效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提升我国STEM课程建设质量,借鉴权威的STEM课程整合评价工具,从课程背景、工程设计挑战、科学内容整合、数学内容整合、教学策略、团队合作、交流、评估、组织等9个维度对58个国内外STEM优秀课程案例进行定性与定量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的STEM课程案例在课程背景、科学内容整合、教学策略和评估四个方面较国外STEM课程存在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STEM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未来我国STEM课程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一是提升对社会问题的响应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鼓励有效失败,营造真实的科学体验;三是丰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放大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注重非正式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9,(2):121-126
文章基于STEM教育思想,确立了跨学科融合、创设情境问题、增强实践体验和强调同伴协作四个课程设计理念,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采用6E设计型学习模式进行了基于工程设计的STEM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探索。该课程以解决工程问题为课程主线,融入技术设计、数学和科学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工程的兴趣的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为我国高中开展基于工程设计的STEM课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践路线。  相似文献   

14.
计算思维是STEM问题解决中的一项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已逐渐成为STEM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如何在STEM工程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还有待深入探索。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STEM工程设计教学模式以计算思维、STEM学科内容知识以及教学法的整合为核心,通过工程设计发挥"系统流程"优势,将科学、技术与数学相关活动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需要知道"和"需要做"的循环过程中感知情境性问题,解决挑战性任务。该模式在STEM课程"植物工厂"中的教学应用表明:将计算思维的概念与实践融入STEM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能显著提升学生的STEM态度和计算思维能力,并且STEM态度对计算思维具有预测作用。未来,通过STEM教育发展计算思维将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思维实践,基于证据的多元评价方式将有利于STEM教育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前STEM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科学课程中开展的少之又少。通过分析德国帕绍大学的课程项目为例,阐述了STEM课程的内涵;并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在设计科学课程中STEM活动应该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构建STEM整合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文章将STEM跨学科的理念与初中课程融合,以设计"智能菜园"为问题情境,基于以工程设计为主轴的"参与、探索、解释、工程、深化、评价"6E模式开展STEM课程实践,在课程中学生设计并搭建水循环、菜苗催芽育苗、研究光质比的调配、参观植物工厂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宗若灿 《辽宁教育》2023,(23):75-78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小学科学的十三个核心概念,其中“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是两个重要的核心概念。STEM教育是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教师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集合,当前,STEM科学教育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全面、深刻地认识STEM科学教育的价值,领会集成与融合是STEM教育的核心思想与理念,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开展STEM教育,以有创新内涵的STEM课程为载体,充分、合理地融入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内容,并研究它们的整合方式,探讨教学策略,从而提升STEM科学教育的价值,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教师作为STEM的主要实施者,需明确属于特殊探究的STEM与一般科学探究的根本区别,即工程实践.文中采用文献法界定了工程实践的本质,即从真实世界的劣构问题出发,以明确的评价标准为结果导向,在限制条件下解决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了STEM项目式学习遵循的工程设计过程,即针对设计问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头脑风暴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大观念体现了当今学习理论的内涵,以学科大观念为核心的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实施方式。基于STEM整合视角的物理大观念逆向单元设计路径将STEM教育、物理大观念、逆向教学设计三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整合,帮助教师从更高的视角进行整合教学设计,同时,促进学生物理大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