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矿山水文地质》这一课程的特点和知识点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项目为载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能力的递进式增长。对《矿山水文地质》课程进行了能力递进式的项目化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对课程的实施以及考核办法改革进行了论述。教学实践表明,在《矿山水文地质》课程中采用能力递进式项目化教学,能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2.
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设计“单项专业技能—综合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分别对应学生“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三个阶段的学习.在综合实训阶段,以模拟园林公司和真实园林项目为组织形式,实施“工程前期—工程施工—后期服务”递进式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五级递进"课程教学模式,即"课堂项目教学—课程创新活动—课程特长教育—课程竞技教育—课程顶岗实习教学"。在课程项目教学环节中,运用项目教学模式完成相关课堂教学任务;在课程创新活动环节中,利用创新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在课程特长教育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在课程竞技教育环节中,依据比赛相关要求进行专门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课程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将在课堂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相关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采取"自上而下""、三层递进"结构,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采取以任务驱动和"做中学"的形式,开展基础理论和技能模块的教学;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沿着构思一设计一实施一运行步骤,综合已学知识和技能,开展"项目"的实施和考核评价。课程改革的目标是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技术知识、交流表达和团队组织协作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动手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定向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课程应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申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职业体验,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对《报关实务》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阐述了课程开发步骤,分析了课程的目标岗位及岗位技能,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遵循报关员职业岗位能力递进的规律,以真实报关业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  相似文献   

6.
李琦 《职业技术》2015,(3):65-66
项目教学法已经逐步运用到了中职学校的课堂中,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酒店专业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岗位服务为项目,培养学生在各个项目中的技能。通过合理实施项目计划,完成项目教学,对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与评价,能切实提高酒店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在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项目教学法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实施应用做了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技能课程存在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相关课程共用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设计不完善、教材选用与教学方法定位模糊等问题。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对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汽车销售、售后岗位进行调研,分析职业岗位分布、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借鉴香港汽车工程师协会的要求及宝马、丰田等企业员工培训标准,结合岗位成长规律,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技能类课程标准与教材,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2年的实践表明,技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能力递进项目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在《矿山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能力递进项目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更有效地发掘学生自身潜力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矿山水文地质》课程的兴趣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水生生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法。该方法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项目,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并根据项目内容和层次不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期实现学生能力的递进式增长。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一、项目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施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用技能训练阶段:第二阶段是专门化方向技能训练阶段:第三阶段是企业生产实习阶段。三个不同阶段的技能实训都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在通用技能实训阶段,安排了八个实训项目,这八个项目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同时又为  相似文献   

11.
课程整合作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分析本专业课程整合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就业岗位汽车维修服务接待(SA)的职业活动为中心,在素质本位能力观的视角下,结合院系“6S汽车技术服务社”日常承接的作业项目,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模式对本专业4门主干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开发4个理实一体的综合性学习项目,实景相融,在“6S汽车技术服务社”这个“真实”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切实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根据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边教边练教学模式。该方法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组织为若干综合性项目,并对项目进行分解,教学环节紧紧围绕子项目由浅入深、能力递进式开展。根据实际应用,合理设置教学项目,将该教学方法在我校嵌入式系统课程中进行了实践,表明该方法的成功运用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项目开发意识,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项目化教学在汽车涂装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采用该种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能力。因此,文章针对汽车涂装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汽车涂装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际意义,然后探讨了学校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汽车涂装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齐欣 《辽宁高职学报》2013,(2):42-43,46
导游实务课程是高职旅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服务技能的主体课程。因此,设计与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是充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渠道。应针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导游实务课程,进行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体的项目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专业能力加以实施,力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以酒水知识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与项目课程开发的思想有机结合,进行酒水知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形成了"典型任务具体化、教学过程情景化、评价考核科学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选择以酒水服务岗位的"典型任务"为项目载体,对酒水服务技能以及酒水理论知识进行反复的学习、演练,有利于学生对酒水知识及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仿真一体化教学使教学过程真实生动,运用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并以行动导向为指导对以《汽车涂装技术》学习领域课程进行了课程开发,在能力目标、情境开发、任务设置、理实一体化的过程考核、教学实施、教学手段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在教学上的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8.
是计算机类相关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其课程改革思路是建立阶梯递进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能力阶梯、知识阶梯、项目阶梯、任务阶梯、案例阶梯、问题阶梯的设计,同时采取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案例驱动、问题驱动等"四驱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实现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序设计能力的阶梯递进.  相似文献   

19.
主要阐述了以行动导向教学进行的《农业微生物》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开展以综合能力训练-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职业能力初步训练"四级的能力递进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任务驱动、做中学、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美术类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此类课程,教师可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探索实施“五层递进”教学新模式。五层递进,即从“模仿”到“总结”“思维导图”“创作”“创意”五个层面的学习历程,以递进的方式帮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逐步掌握美术类课程的技能技法。采用“五层递进”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形成清晰的教学实施路径,有利于美术类课程教学基础论和实用论的合理建构,有利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逐步提高,有利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形成多课程相协调的系统化效应。在“五层递进”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推行分层递进式教学,进行分类差异化引导;优化课程内容,推动多门课程联动发展;优选真实教学案例,创设岗位教学情境;丰富考评形式,拓展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