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翻译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训练,一方面,它可以考查中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考查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一是准确,二是顺畅.准确指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曲解,不随意加减;顺畅,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语句通顺,流畅.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按原文的词数、词序和句式,逐词逐句地翻译.意译指按原文大意来翻译,当直译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时,就要用意译.  相似文献   

2.
一、文言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能综合考查文言水平,因此它是高考语文的传统考试方式之一。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是指在文言翻译过程中,译文要与原文尽量保持对应关系,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并注意保持原文的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意译为辅是指无法直译的地方,如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难以直译的地方,采用意译的方法。二、文言翻译的方法文言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即准确、畅达、优美。中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精要1.信、达、雅———文言翻译的原则。“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不随意改变、增减意思。“达”,即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即具有文采,用词造句考究,文笔优美。就高考文言翻译而言,考生要做到的是“信”和“达”,所以,翻译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力求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风格;所谓“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按照原文表达的大意去翻译。意译是直译难以进行时的一种辅助手段。2.留、对、换、删、补、调———文言翻译…  相似文献   

4.
一、方法指津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地落实,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和原文一致.  相似文献   

5.
文言语句翻译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内容;二是语言明白流畅,无语病。翻译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对应翻译,力求保留原文词句的特点和句法结构特色。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的大意作翻译,  相似文献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尽量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  相似文献   

7.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高中英语教材的最重要的两种翻译方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的对象可以是包括成语在内的单词,也可以是句子,下面我们就分析直译与意译在单词、成语和句子翻译中的运用进行逐一地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考查综合性能力的手段,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有利于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原文。因此文言文语句翻译是必考内容,且分值在不断提高。前几年文言文翻译的分值为6分,2005年高考分值为8分,而2006年高考分值有的提高到10分,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的要求。翻译文言文句子,命题者选材的标准一般是:(1)含有关键词语的句子;(2)在原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3)含义比较深的句子;(4)常见的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显得特殊的句子;(5)常见的文言习惯句式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即要忠实于原文意思,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要明白通畅地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翻译时还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即要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但要明白,意译不等于臆测大意、随心所欲地翻译,意译不仅要求准确,而且还要有文采。...  相似文献   

9.
一、方法指津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地落实,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依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文言实虚词、句式、古文化常识、句间语意关系成为文言阅读考查的重点。《考试大纲》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做到字字落实。二、设计思路这是一节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热情,深入浅出,使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留"。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文言文翻译标准与原则。2.方法与途径:教师引导与学生小组探究讨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古文的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通常古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就是对照原文的词语和次序用现代汉语直接写出来,要求字字落实,不能改变句式和语气.意译,就是只译出它的大意,字词可以增减,句式也可以变换.中学教学,无论是讲解或是做练习,还是应考,都要求直译,只是在翻译个别特殊句子时才采取意译.下面就直译谈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文言文复习中,除了分类复习虚词、实词和句式之外,还应当选择一些典型的文章或片段让学生练习翻译。通过翻译练习,学生平时所学的文言词语、文言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综合运用;反复运用,就能加深理解,不断熟习,逐步系统,以至达到抓住规律、融会贯通的程度。因此,文言文的翻译练习是复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应当重视。指导学生在文言文复习中做翻译练习,我们主要抓住以下两点。一、强调直译,注意意译,落实文言词语知识直译有助于训练学生确切地把握词义、词性和用法,对于初学文言文亟需打好基础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训练方式。因此,我们在指导翻译时,特别强调直译,始终注意引导学  相似文献   

13.
直译和意译是韩汉翻译中常用的方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原作的思想、风格传达给读者是极其关键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直译与意译的基本概念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这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讨论的问题之一。总体来说,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又称为自由翻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二、翻译策略的选择不同的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会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有的译文相对归化(domestication),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  相似文献   

15.
谈中师文言文的翻译武威师范学校张兆文中师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对译,尽可能使原文的每个字词在译文里都有着落,最好是按原文的语序。但由于汉语的发展演变,在翻译过程中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采用意译。意译,就是根据现代汉...  相似文献   

16.
俄汉互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不译等。翻译方法是翻译界永恒的话题。翻译方法的恰当运用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直译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十分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特色,追求的是“形式和内含”的统一。意译的关键在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精神内涵,细节上无需过多讲究。音译、不译、释义等是对直译和意译的补充。本文以分类说明、举例论证的方式分析不同翻译方法的特点及运用。实践证明,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和对原文语句在上下文中的分析是得出高质量译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可能像数学中的一加一等于二那样,与原文百分之百等值;文学翻译更不能仅靠直译和意译。在文学翻译中要坚持贯彻对立统一的原则,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再现原著。  相似文献   

18.
点睛之语: 翻译文言文语句能有效地测试出考生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文言文翻译的内容不会太长,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命题方式可能有两种,一是翻译第Ⅰ卷选择题的文言文语段中的有关句  相似文献   

19.
点睛之语: 翻译文言文语句能有效地测试出考生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文言文翻译的内容不会太长,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命题方式  相似文献   

20.
习用语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本文从英语习用语的概念入手,介绍了英语习用语的起源、特性及翻译方法。习用语是文化的表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富含各种修辞,习用语本身也是一种修辞并且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习用语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单词直译,一些习用语的语言不符合语法逻辑,不能按常理来理解它。就翻译方法而言,虽然直译法总是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但是意译和直译意译相融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习用语的翻译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