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一瞬间     
“什么,我……我……让我当升旗手?就在下星期?我没听错吧?”中午休息时,教室里有的同学在看书,有的同学在聊天。老师和往常一样,坐在固定位置上批改作业本。突然,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请你过去。”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犯了什么错,是作业问题,还是要请家长?短短几步路,胡思乱想了好几个念头。走到老师面前,只听他说:“下星期轮到我们班升旗,我想让你当升旗手。”我一下愣住了,嘴巴张成了O型。怎么会呢?我既不是班委,成绩也不名列前茅,平时也不是特别活跃的分子,在班级里只是安静地学习,默默无闻地做一些应该做的事。今天,老师竟然选我当升…  相似文献   

2.
魏晓林 《阅读》2012,(3):22-23
“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这句话没准说出了你的心声吧。是的,有的同学可怕写作文了。作文写什么呢?好像无话可说:作文怎么写呢?好像无从下笔。写作文真的这么难吗?下面我来谈谈怎么写出好作文吧。  相似文献   

3.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们那个班上有很多同学老爱把“哼”与“享”写错,特别是“hēng”字的“了”与“享”字的“子”混淆。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错。后来我的启蒙老师李老师这样对我们讲:“没有了儿子就急得口里哼,有儿子就享福”,这样讲了之后,我们终于都改正过来了,而且再也没出过错。这句话从理解词义的角度而言,是不值得提倡的,但从区别字形的效果看却不乏借鉴性。受李老师的启发,我也经常编写识字、辨字歌诀,帮助学生识好字,纠正错别字,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今天,张老师一脸神秘的样子,我们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语文课上,他终于把“秘密”透露出来,在黑板上写下了4个大字——“角色体验”。咦,这是啥意思呢?我左思右想,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张老师不急不慢地说道:“今天我们来一个‘角色体验’,哪两位同学愿意来试试?”大家听了都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番。老师请了两位男同学。他俩都为自己成为“幸运儿”而激动不已呢。不过,他们并没高兴多久,因为要体验的角色是“独臂人”。一下子,他们俩又成了两只泄气的皮球。“现在,请你们用一只手把外衣脱掉再穿上。”老师发话了。他俩…  相似文献   

5.
阅卷场上,有个性的文章最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发展等级”中明确了四个方面,即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和有创新。这四个方面又分为十二个小点。当然,我们评价作文时,无须面面俱到,只要学生作文有符合上述要求的就可视为文章有个性特点,其中一点或多点突出达到要求者均可得到发展等级的高分。这是一个诱人的得分点。那平时,我们作文训练的突破口,就应该重视作文要写出个性。如何才能达到“发展等级”呢?第一,树立信心,扬长避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作文的某一方面特长,或构思新颖,或描写生动,或句式灵活,或修辞巧妙……只要紧扣题意,用心思…  相似文献   

6.
一天,微微放学后早早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脑。因为她和好朋友芳芳约好了,一起到“GG”网的“空中课堂”向在线李老师请教如何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一进聊天室,就看见芳芳和李老师早已在线了,三人便拉开了话题。李老师:诗歌是诗人用来抒发自己感情,表达自己意思的。要真正理解诗句,首先要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你们说说诗人王维为什么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呢?微微:我知道,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两年之后的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于是提笔写下了…  相似文献   

7.
有趣的游戏     
高乐源 《阅读》2013,(10):26-26
今天上课时.老师领着我们做了一个名叫“反着干”的游戏。 游戏开始,由老师当发令员,先请六位同学上场。只听老师大喊一声:“站好!”台上的同学“唰”地一声笔直站好,我们台下的同学则笑得不亦乐乎,有些捂着嘴,有些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还有些一边捂着肚子一边指着台上的人……过了大约五六秒钟.台上的同学才反应过来:都已经说了是“反着干”,自己怎么还“正着干”呢?他们虽然下了台,但表情里还透着不甘,埋怨,还有遗憾。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如果老师和你们同写一篇作文,你们有兴趣吗?我想,肯定有不少同学要窃喜、欢呼,兴奋不已了,老师也要写作文喽!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来一睹老师和学生同题作文的精彩吧。我们先来看题目:请阅读汪国真的一首诗《宽容》: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  相似文献   

9.
夏晓勤 《阅读》2014,(10):22-23
平时熟悉的家人、老师、朋友,要在作文中描写出来时,却往往让很多同学发了愁。该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很重要。小铅笔头:我最怕写人了,我的作文总干巴巴的,写不了几句,怎么办呢?小书虫:哈,我有一招!叫:“人物勤开口!”用了我这招,写出来的作文可生动了。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老生常谈了,所以说是“也说”。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兴趣这个话题本身就有许多不同的认知和理解,我之拙见,权作共鸣吧。  相似文献   

11.
学雨 《阅读》2006,(12)
嗨,大家好!欢迎又来到碰碰车乐园。你驾着你的卡丁车,我开着我的碰碰车,让我们到“同音字”园游历一番吧!孙膑、庞涓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两人拜了同一个老师学兵法。有一次,老师想考考他们,就让他们每人一天拾回“‘百’担榆柴”,谁先拾好就算谁赢。第二天一大早,庞涓就扛起扁担、拿着斧头上山去了。孙膑却从从容容地吃了早饭,然后才带上斧头,背了些书,在山上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读起书来。庞涓想:我身强力壮,这次一定要赢孙膑。他拼命地砍呀、捆呀、担呀,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拾了99担榆柴。而孙膑呢,看到天色已晚,才收起书,砍了一根粗柏树枝做扁担,又砍了两捆榆树枝,不急不忙地挑着下山了。庞涓见孙膑只砍了一点点柴,心中暗暗高兴,心想:这次我赢定了。没想到孙膑却对老师说:“今天我赢了,师兄砍了99担,也不够‘百担’,我却是完全按照您的要求砍的柴。”老师点了点头,笑着说:“孙膑赢了。”庞涓直到这时才领会了老师的意图。请问:为什么庞涓砍的柴多反而输了呢?鲁班十几岁就投师学艺,跟着师傅到南山密林中去修香岩寺。一天,鲁班陪着师傅在山上踏看,走到古柏和怪石面前。师傅说:“古树怪石,真真少见!”鲁班说:“如果在石上再建座庙,就更好了。”师傅看了看鲁班...  相似文献   

12.
房志荣 《阅读》2015,(8):20-22
有一件关于作文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准备外出春游,一个学生突然说了句:"回来肯定又要写作文了!"一说到这个话题,刚刚还阳光灿烂的同学们脸上马上阴云密布,一位同学去问老师要不要写,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同学们失望的表情溢于言表,有同学说宁可不去春游也不愿写这种无聊的作文。这个故事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作文中没有儿童,儿童没有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换一扇窗户     
黄刚 《阅读》2005,(12)
一个美国小男孩天生就有一个奇丑无比的大鼻子,因为这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觉得不愉快,不自在,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  相似文献   

14.
王燕 《阅读》2006,(10)
同学们还记得吗,上次三木老师告诉大家,在作文里说话要说真话、说实话。其实要想让自己的文章生动别致、充满魅力,还要说“多情的话”。有的同学要问了:“什么叫‘多情的话’呢?”就是作文中的语言要尽量饱含深情、富有情趣。某句话、某个词独具匠心地处理,会让你的文章比原来更情意绵绵、动人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多情的话”。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作文片断,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张聪外表看起来很瘦,可是食量却大得惊人。每次出去玩的时候,他总要带上几十元,随时要买吃的,真是个馋鬼!石禹婷很喜欢到我家来玩,每次来玩的时候,第一句…  相似文献   

15.
选“老师”     
刘荣和 《阅读》2008,(3):27-28
什么?选老师?你们也忒狂了吧!嘿!你别不信!这事一点不假,就发生在我们六(4)班,只不过选的是小“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6.
孙晓山 《阅读》2007,(3):22-25
写作文,要求内容前后连贯,全篇文气贯通,可是,有些同学的习作常常会前言不搭后语,上下内容没有关联。今天,老师就和你们聊一聊这个话题。 你们知道吗?准备一台文娱节目的时候,主持人需要事先写好节目串词。演出时,有了串词的串联,节目就会变得完整而不零碎,给人浑然一体的感受。同样,我们在写作文时,为了收到脉络贯通、浑然一体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城吗?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由于某些原因,阿城连中学都没读完,但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呢?阿城在他的小说《孩子王》中,通过一位老师教孩子作文的故事,多少给我们透露了一点“秘诀”:“作文不能再抄(社论)。不抄,那写些什么呢?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情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比如,写上学,那你就写:早上几点起来,干些什么,怎么走到学校,路上见到些什么——”(学生有人叫起来“:以前的老师说那是流水账!”“)流水账就流水账,能把流水账写清楚就不错了。别看你…  相似文献   

18.
5、独辟蹊径法。写作文,即使是同样的题材,如能独辟蹊径,换一种写法,就会不落俗套别开生面,从而使文章“出新”。一学校有许多同学中午在校蒸饭,在淘米时,许多白花花的大米被水冲走。浪费粮食,污染环境。许多同学就以《请爱惜大米》为题,先讲“浪费严重”,再讲“节粮重要”,最后希望大家“爱惜粮食”。可是,有一位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却独辟蹊径,进行独特构思,以《会“走路”的米》为题,这样写道:你看到过会“走路”的米吗?我猜你的回答一定是“没有”。可是在这大千世界里,的确有会“走路”的米,你只是没有深入地去观察过、想过。不相信吗?瞧,清晨的校园里,同学们忙着蒸饭呢!此时,只要你细细  相似文献   

19.
管晓成 《阅读》2011,(12):21-23
很多同学都会问:怎样把作文写好呢?很多人会告诉我们:要观察。可是怎样观察呢?下面这五招教你掌握观察的方法。1定目标法国大作家罗丹说:"最美的题材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人和事物。"我们来问问自己:一天下来你记得老师和同学的穿着吗?能够说出你们家楼道的台阶有多少级吗?还有学校的花坛数量和小区的楼房  相似文献   

20.
陈贤萍 《阅读》2010,(1):62-63
同学们对“the”一定不陌生吧.但是它到底叫什么呢?告诉你吧,其实它的名字叫“定冠词”,这个看起来很太的单词却有着不小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定冠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