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梅 《学语文》2011,(3):68-69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的著名女作家,3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40年代达到创作的巅峰,先后创作了《心是孤独的猎手》(1940)、《金色眼睛的映像》(1941)、《伤心咖啡之歌》(1943)与《婚礼的成员》(1946)等中、长篇小说力作。  相似文献   

2.
简介:弗吉妮亚、沃尔芙是英国文学史上几乎与乔伊斯齐名的意识流小说家.《达罗卫夫人》是她向成熟期过渡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书通过回忆和现实交错穿插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一位上流社会妇女的内心活动以及外部现实和内心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译自《二十世纪文学评论》,是理解沃尔芙这部作品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tf,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现代主义女作家和文学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若干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文艺随笔、书信和日记。作品种类多样,涉及内容广泛,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和《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夫是女权主义的先驱人物,所以妇女问题是她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但在其小说中,除这一主题外,还充满了不断的形式探索和实验,努力将其对生命的意义、生与死、和谐与混乱的种种思考与多样的形式表达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和抒情诗歌。哈代一生共创作了15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他将自己的小说分为三个系列:罗曼史与幻想小说、机敏的小说和人物和环境小说。  相似文献   

5.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小说《跳水》多次人选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二战后,该小说被译为日文,长期为日本小学国语教科书所选用。本文以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执教的《跳水》教学实录[《名师授课录(小学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和日本的松木正子老师执教该课的教学实录(片断)(付宜红《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当前新一轮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文学创作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电影剧本等。从电影剧本《草原晨曲》出发,结合创作背景,从时空叙事、家庭伦理、民族国家三个方面探讨《草原晨曲》的叙事特色,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从而揭示其中蕴含的强烈爱国热情与民族情怀,充分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海男的作品(以下简称“蝴蝶”),《跟我一起跳最后的舞吧》是韩国著名女作家殷熙耕的作品(以下简称“跳舞”),两部中韩女性主义小说,作家按照相同的模式,表现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对小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进行了对比,以期分析中韩女性主义作家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知道珊瑚实验小学四(2)班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创作的章回体小说《张宋演义》吗?它可著名了。但是,成功不一定那么容易。在写这部小说时,还有许多故事呢!  相似文献   

9.
王拓是台湾新崛起的颇引人瞩目的乡土作家。七十年代初开始创作,一九七○年九月在《纯文学》四十二期上发表处女作《吊人树》,现已出版小说集《金水婶》和《望君早归》、文学评论集《张爱玲与宋江》和《街巷鼓声》。短篇小说《金水婶》是王拓的代表作,不论从反映生活的深度,还是从艺术描写的真实性来说都超过了作者以前的作品,因此,也是王拓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从《金水婶》这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E.B.怀特     
《中文自修》2009,(10):F0002-F0002
E.B.怀特(1899—1985),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文风清丽而不乏幽默,有着个人独特的风格,但他在世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角色还是童话作家。怀特的主要作品有《女士是冷酷的》(1928)、《性是必需的吗?》(1929)、《美国幽默文库》(1941)、《个人观点》(1942),《小老鼠斯图尔特》(1945),《野菖蒲》(1946).《这里是纽约》(1949)、《夏洛的网》(1952)等。  相似文献   

11.
音乐小词典     
【比才】(Georges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1838年出生于巴黎一个音乐家庭。九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十九岁毕业时已成钢琴家兼作曲家,后游学意大利等国。回国后,主要从事歌剧创作。主要作品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波尔特的美丽姑娘》、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其中以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所创编的歌剧《卡门》(在音乐上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西班牙色彩)、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2.
《圣诞早晨》是赛珍珠的短篇小说之一。她一生共写了85部作品,其中包括传记、小说、儿童文学、政论等。另外,她还写了许多广播剧和文学评论等。赛珍珠1922年开始写作,1931年发表小说《大地》,一举成名,1932年获普利策奖。1938年赛珍珠因创作了描绘...  相似文献   

13.
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3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著名作品有诗剧《心愿之乡》、《胡里痕的凯瑟琳》,诗集《十字路口》、《玫瑰》、《钟楼》等。鲜为人知的是,叶芝在创作诗歌和戏剧的同时,也创作短篇小说,其小说深受爱尔兰民间故事的影响,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流传甚广的这种故事的拓展和延伸。既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有强烈的现实感,又广泛使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使小说表现出浓厚的寓言色彩和玄学意味,由此避免了种种生硬的说教,使小说在扑溯迷离中呈现多义,引起读者持久的阅读探索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读博尔赫斯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著名作家。其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诗歌、小说、短文、随笔小品、文学评论、翻译文学等,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博尔赫斯有"南亚的卡夫卡""作家中的作家"之称。作品内涵深邃、哲理深刻,能以多国语言创作,其中尤以拉丁文隽永文字和见长,代表作品为短篇小说集《虚构集》《阿莱夫》等;诗集《面前的月亮》等,其中大多数作品收录于《博尔赫斯全集》。  相似文献   

15.
在二十世纪关于散认识的众多观点中,将散视为与小说、诗歌和戏剧并列的体的做法更多地是国人对西方艺理论观念的借鉴与移植,而且影响深远。人们在强调小说创作的虚构性的同时,总是在有意无意地突出散的纪实性。中国古代散创作的理论争论中也确实存在着散创作要写实的观点。如“古之为诗,有泛寄之情,无直书之事;而其为也,有直书之事,无泛寄之情,故诗虚而实”(袁宏道《雪涛阁集序》)、“之用有二,载道、纪事而己。载道上也,纪事其次也”(方孝孺《读崔豹古今注》)、“之事本一,而其用有三,日析理,日纪事,日抒情”(方宗诚《古简要序》)等,说法不一而足,皆指向散的纪实性质。而事实上,中国古典散创作中却的确存在着虚拟化的创作倾向。由于目前理论界对此尚无定论,故此姑称之为虚拟散。  相似文献   

16.
凌焕新:《微型小说美学》 凌焕新教授致力于微型小说的研究20余年,1983年发表《微型小说探胜》一文即奏响他研究的序曲,此文被多家报刊转发,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节选收录为必修课文1991年6月发表的《微型小说美学特征新论》为微型小说美学研究的新起点。该文被《江苏文学50年·文学评论卷》收录。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在封建主义势力的坚固冰层下,经过许许多多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折磨,顽强挣扎而傲然出世的一位天才而短命的女性作家。在短短的十年文学生涯里(从1932年发表抒情诗《春曲》到1941年9月写最后一篇文章《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她用饱蘸辛酸泪水和赤诚热血的笔,给我国新文学史上留下了《商市街》(散文集)、《生死场》(长篇小说)、《桥》(散文小说集)和代表她的创作走向成熟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八十多万字的宝贵文学遗产,刻下了她顽强探索不断追求的一个个深深屐痕。但长期以来,因为她富有魅力的性情和更富魅力的…  相似文献   

18.
清初著名小说家刘璋创作了《斩鬼传》、《凤凰池》、《巧联珠》、《飞花艳想》等小说,肯定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强调其社会功用,提倡虚实相生、文贵自然等原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有着自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茅盾是“五四”以来卓越的文学评论家.在他的大量的文学评论中,不论是作家论、作品论,还是综述、漫评或偶记等,在社会学的美学批评方面,具有典范性意义.其中关于许地山的一些评论——《落华生论》①,通过小说、散文小品论述作家及其创作特色;《论许地山的小说》②,侧重小说的创作方法论;《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③,在综述第一个“十年”小说发展的概况与文学的主要倾向的背景上,论及许地山的创作主体意识——独特,深邃,开阔,在现代文学评论史的某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海平是塞北坝上成长起来的一位青年作家。塞北纯朴诚实的山民抚育他长大,草原强劲凛冽的白毛风给他带来新的创作信息。几年时间,他陆续发表了《你说,他说,我……》(《个旧文艺》1987年4期)、、《鬼娃》(《长城》1989年4期)、《破房》(《河北工人报》1989年7月22日)、《二有根》(《荷花绽》1990年2期)《山梦》(《文学故事报》1990年12期)、《树神》(《长城》1991年1期)、《鬼钱》(《河北文学》1991年3期)等作品。如果把《你说,他说,我……》视为海平的处女作,而《山梦》较之《你说,他说,我……》则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而《树神》,较之前两篇,则更是一个大的突破,它标志着海平的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跃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海平五年迈出三大步,真乃可喜,可贺! 细读海平的小说,我们发现这些作品,大都有比较独特的审美视角,有比较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娴熟的艺术技巧。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比较明显地显示出海平小说创作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