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洁 《图书馆建设》2001,(1):108-109
综观中国古籍插图的发展,概述其几种类型,可见中国古籍插图浩博精深,是一座亟待发掘的璀灿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2.
重温读图时代:古籍雕版插图发展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雕版画是中国古籍插图最主要的形式。唐至清前期,由于雕版印刷业的繁盛,刊刻了大量附有精美雕版插图的典籍,是中国古代出版史上辉煌的读图时代。文章对古籍雕版插图的发展过程及其成就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精数字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古籍插图的捡索却一直无法实现.从历代绘画目录的著录项目、大型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和专题图像数据库的实践,探索古籍全文数据库中所附插图的检索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学作品艺术插图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对艺术插图缘起和发展的追溯,对古籍文学作品里璀璨夺目的艺术插图进行发掘和整理,并且总结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籍插图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籍插图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图书并称,图文并重.版画插图艺术经历代发展,至明代登峰造极.这份宏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亟待发掘整理,取精用弘.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插图的历史与种类 插图艺术作品在我国图书史上源远流长.据考证,在我国先秦时的<山海经>等古籍中,就已经有插图了.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插图是从敦煌17窟中发现的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刊本<金刚经>的"说法图".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根据写刻时间、地域、形式等的不同,古籍版本异彩纷呈,成为独特的研究领域。中国古籍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也讲究字体、版式、装帧样式诸方面的美观,特别是插图的普遍运用,许多古籍图文并茂,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和版画艺术的奇葩。本文试就中国古籍插图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描述,以期引起学界对这笔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视。 一、 图象功用,非文能及 寻根究底,文字原本从图象演变而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图文并重,“左图右史”一直为古之学者们所推崇。南宋郑樵《通志·图谱略·索象篇》云:“…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古代版画艺术的发源地,版画的出现远在世界各国之先.仅以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梓行时间刊记的版刻书籍插图--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扉画算起,也比欧洲版画的出现至少要早五百余年,而古代版画作品的丰富遗存,就是以书籍插图形式出现的.自唐至清,各个时代的版刻艺术家,为了适应不同书籍对图版类型的需要,以及大众不同的审美趣味,提高版刻插图的艺术欣赏价值,对它的版式、版型不断进行变革.古籍插图的异彩纷呈,与图版形式的多样化是分不开的.考察古籍插图的版式、版型的渊源流变,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版画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研究中国雕板印刷史、书籍插图史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印刷史、安南史专家张秀民2006年迎来了百岁华诞。凝结着他一生心血的印刷史巨著《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于2006年10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隆重出版。  相似文献   

10.
周绍良先生是当代收藏古籍的大家,旧藏中国古代小说、唱本等万余册,大部分已捐献天津市图书馆。五十年前,先生为保存资料,拍摄了古代小说版刻插图三十六种,约三百余帧,并撰有识语。经北京大学白化文、李鼎霞先生整理,已陆续在我刊发表,但部分识语因原稿残缺,尚付阙如,以至不断有读者来信查问版刻插图的出处和版本情况。近日周先生检点书箧,偶然发现了当年工作的记录,遂交由我刊发表,以释读者之疑。鉴于版刻插图部分已经发表,且当年的摄影效果不是很理想,此次发表予以省略。  相似文献   

11.
《三字经》这部中国古代著名的启蒙书,经十年浩劫“体无完肤”之后,在当前世界性中国古籍热中又成了宠儿。去年新加坡出版的插图中英对照本,印制精良、装潢美观,书中文字其大如钱,英文疏朗有致,夹以插图介绍。一卷在手,顿觉古今遥遥,一线相连。该书面市之后,首先获李光耀青睐,被认定为“中国第一要读之书”,并指定为新加坡小学生必读课本。因中英对照,语言有了沟通,不久又在欧洲走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儿童道德修  相似文献   

12.
革命故事众第一支钢枪︶︸插图《捏面人的老大爷》插图小说连载《雾与影》插图《异国侦察》插图小小说︽冬冬和他的﹁拉菲克﹂︾插图郑州晚报插图选登@林国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古籍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入,学界在总结出古籍原生性保护和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概念之后,又提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概念。本文认为古籍传承性保护的主要内容是对古籍文本和古籍知识、古籍工艺技能与传统写印材料的研习、传承和传播;实施方式是通过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古籍和古籍保护知识理念的社会传播两个层面来进行;对应发展的学科分别是古文献学、古籍工艺学、传统写印材料学、古籍传播学、古籍数字人文等。古籍传承性保护理念的提出,扩大了古籍保护的主体范围,强化了古籍保护学科体系,有利于建立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促进古籍的有效利用,推动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工作进程。古籍传承性保护与古籍原生性保护、古籍再生性保护三足鼎立的内容架构,理顺了古籍保护各项工作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对古籍保护事业认识日益完善的结果,也是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不断进步的表现,更为构建合理的古籍保护学科知识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4.
明代是我国古籍版画插图本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继承传统版画插图艺术的基础上,又发扬创造了新的风格技巧和套色水印的方法,表现出了崭新的风貌和鲜明的时代精神。明代初期,经战乱后,资力艰难,文化出版事业曾停滞一时,其间虽然也刻印了一些书籍,但多是旧版复印,附有版画插图的书籍流传很少。永乐北迁后,生机渐复,燕京逐渐成为北方的刻书中心,插图本书籍刻印开始增多,如永乐元年(公元一四○三年)三宝太监郑和刻印的《佛说摩支天经》和永乐十年(公元一四一三年)所刻的《妙法莲华经》以及永乐十八年(公元一四二○年)郑和又刻的《天妃经》等都有极为富丽精工的扉画,其风格虽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南省十家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书库设置、古籍装具配备、古籍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展开调研,分析了海南省的古籍文献存藏情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海南省古籍文献保护工作中存在民间收藏古籍数量尚未摸清、古籍保管条件较差、古籍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云南省建构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籍保护体系,即省、州(市)、县成立了相应的古籍保护机构;依靠自身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力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收藏丰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彝文古籍、藏文古籍、傣文古籍和东巴古籍的修复工作,在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同时也培养了一支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和整理出版,一批珍贵古籍和拓片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围绕寺庙和民间少数民族古籍的普查登记、少数民族古籍修复,论文认为古籍保护涉及多学科知识,应尽快开展古籍保护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系统了解安徽古籍工作现状,分析安徽古籍工作的不足,探索新时代安徽古籍工作举措。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对古籍收藏单位、整理出版单位等的工作调查,较全面地了解安徽古籍工作的政策导向,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保护、整理和修复状况,以及古籍出版单位的出版概况,总结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不足。针对当前安徽古籍工作的瓶颈,借鉴古籍工作经验,从古籍工作的领导、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古籍资源转化和古籍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期推进新时代安徽古籍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01-2010年,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文章在总结民族古籍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从民族古籍的缩微和影印、民族古籍的数字化建设、民族古籍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相关立法、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和新时期民族古籍开发利用的理念等六个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民族古籍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30万册!“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诵读本)居然这么热销。不过它简单得连注释都没有,更不要提讲解了。那么市场上类似的书,前景也该会很乐观吧。 (我看未必!) 像浙江古籍版的“古代诗文经典诵读”之《唐宋词三百首》就很有特色,有注解,有对大意的解释,还配有比较精致的诗意插图,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古籍活化”是高校古籍保护的主要目的之一。当下“古籍活化”面临古籍难以走出“深闺”的问题,古籍数字化和数字人文研究是重要的活化途径。“古籍活化”涉及经费、法规和人才问题,高校需打破成规,设立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培养适合“古籍活化”的专门人才,实现古籍保护、传承和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