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是儿童从备受呵护、关注的幼儿阶段迈出步伐走向社会学习生活的第一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期. 幼儿期是指儿童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在幼儿园生活的时期,由于这个年龄段是儿童正式进入小学之前的一个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学前期.  相似文献   

2.
在“盼子成龙”心理的支配下,许多家长纷纷将未到龄的孩子送进幼儿园,这样做好不好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不符合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对象为3~6岁幼儿;幼儿园按年龄班进行教育。小班为三至四岁,中班为四至五岁,大班为五至六岁直至入小学。这个规定完全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如,小班每次活动时间只能是10~15分钟,如果对其进行20~25  相似文献   

3.
我是1988年从县直机关保育院调到县教研室工作的。为搞好全县的幼教管理和教研工作,我和同行们团结协作,认真履行了职责。经过努力,6年来,全县的幼儿园由原来的24所增加到68所,学前班由原来的254个增加到367个,全县乡乡有幼儿园,村村有学前班;3~5岁幼儿入园率从百分之零点几上升到12%,6~7岁幼儿入学率从70%上升到96%;300多名幼儿教师全部列入代课的编制,享受与小学代课教  相似文献   

4.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幼儿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幼小衔接是连接幼儿园和小学的一座桥梁。面对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的转变、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从“活动”到“上课”的课程方式转变,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是我们幼儿教师需要持续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也是有效实施幼小衔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3~6岁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幼小科学衔接要以幼儿为核心,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引导、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对此,我园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基于儿童立场,从教师与幼儿、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三个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赋能幼小科学衔接。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的一个转折点。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儿童的生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如果这个转变太快,太突然,儿童就会在思想情感上和行为习惯上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儿童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因此,设置学习准备期,让儿童能在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之间有个逐步适应的过渡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准备期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每一个学龄前儿童需要经历的阶段,进入小学是开启新的学习生活、解锁新的身份的重要节点,六到七岁的幼儿对家长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增高。但是,在这个儿童关键的成长节点,却有很多幼儿出现不适应、不习惯的现象,不愿意接受自己要升入小学的现实,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成长。幼小衔接是建立在处理好幼儿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身体发展特点之上的,是让儿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也需要做好和家长的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低年段要“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小学低年段正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帮助其尽快适应小学课堂教学,完成从幼儿到儿童身份的转变。在低段音乐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能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因此是小学低年段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彭颖贤 《教育》2024,(6):123-125
<正>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工作上的承续和连接,它指向从幼儿园跨入小学开始全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幼升小学生主体来讲,这个时期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无论是生理、心理,抑或是行为习惯、学习内容等皆会有明显转变,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对儿童成长十分重要。2021年3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幼儿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法律的层面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上小学,给6至7岁的孩子生活上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昨天还是小朋友,今天已经是小学生了。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生活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小学,他们由幼儿园或家庭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形式一下子转变为在学校以学习为主的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城市幼儿教育教学倍受重视,广大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在向幼儿传授知识和技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幼儿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存储量越来越多。仅以数学方面的为例,我们曾做过多方调查,凡幼儿园毕业的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知识都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了,特别是东北三省各大城市的幼儿园和小学所没的学前班(6—7岁)主要讲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即使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儿童从家长那里获得的数学知识有的还要超过幼儿园的儿童。然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全国统一,这些儿童入学后还要按部就班地重新学习一年级的课程,结果带来种种弊端;许多儿童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现象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小衔接是小学教育的关键,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从小学音乐教育入手,做好幼小衔接,成为许多小学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强调"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然而,纵观目前的幼儿园教育现状,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仍然在一些地方和幼儿园普遍存在。现象及原因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对于接受幼儿园教育3—6岁的儿童,在学习内容、方式和特点等方面违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  相似文献   

14.
从0岁到6岁的幼儿,在经历了哺乳期,家庭看护期,幼儿园生活期后,将达到上学的年龄,步入小学的学习生活,这是幼儿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虽然孩子在幼儿园时已接触到一些知识,但家庭仍应重视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入学前准备教育。一、教育孩子树立信心。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一般来说已习惯集体生活,但一切均由老师照料,而且孩子们大部分时间处于以娱乐活动为主的状态下。进入小学后,情况将发生很大变化。为了使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有必要让他(她)在入学前,与较多的孩子一起玩耍,特别是与已是小学生的小朋友多接触,了解小学…  相似文献   

15.
学前期是孩子从幼儿园同步入小学的关键时候。上了学前班就意味着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要适应新的环境,各个方面都要发生变化。从幼儿园到小学能否顺利过渡,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都要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教育制度分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研究院,小孩满5岁进入幼儿园,读一年,就进入小学一年级。在美国,根据法律规定,所有年龄介于6岁到16岁的小孩都必须上学,否则将被视为旷课。所有社区都有某种形式的公共教育。其费用是由当地税收补贴的。上学不必交学费或费用,课本也是校方提供的,但必须自备本子、铅笔、蜡笔以及在校期间使用的其他物品。大多数社区的小学,开办1年级至5、年级的课程。之后,孩子将进入中学的6~年级或7~9年级(不同社区有不同的设置学习。高中是指9~12或10~12年级。美国的基础教育除了设立一般学校的科…  相似文献   

17.
一般资料 姓名:王××;年龄: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据其母亲讲,王××出生后一直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对他照顾得比较周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身体一向很好.王××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与同学能很好地相处.学习、办事比较认真仔细.  相似文献   

18.
著名心理学家Piaget,J.在研究中指出:小学生的年龄刚好处于7到12岁的具体运算阶段。可见,小学生正处于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抽象的高级思维转变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却仍旧以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为逻辑起点,所以,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学习,并回归生活实践,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经验的一般图示。而小学科学是一门联结生活与科学,  相似文献   

19.
李栋 《福建教育》2022,(8):22-24
<正>一、问题的提出对于幼小衔接这个话题,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并不陌生。早在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组织与实施部分就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到2016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三条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柴春玲 《甘肃教育》2010,(16):17-17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幼小衔接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要按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小学教育要按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