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类的自由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个人自由、社会自由和理智的自由。具体分析了儿童在学校生活中应享有和发展的三种自由,认为目前学校对儿童的个人自由限制过多,所以儿童的个人自由与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强调,这是他们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与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学校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获得自由,将学生培养成自由人。  相似文献   

2.
刘勇 《职教论坛》2006,(1X):47-50
近几年发生在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诉讼案件,多涉及到学生管理的自由裁量权,虽说其合法性不容置疑,但在实际运用中,确实存在误用和不当的状况。特别是在校规细化的过程中,某些糊涂和荒谬的判断理念。更是给依法建章与规范管理带来极大危害。本文之刍议就在于反思行为,澄清荒谬,自觉把学校管理的自由裁量权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创新精神的养成需要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我国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在于: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过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创新教育应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由时间用于“玩”;“玩”可以激发创意。我国的教育政策一向重视保障学生的自由时间,家庭和学校应理解和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自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之美,在于特色,在于与众不同,在于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作为一所新建的学校,我们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提出"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的办学追求,力求做到为每一位师生提供适合他们个体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天地,努力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我们希望学校师生能够在自由和谐的文化环境里,充分释放生命的潜能,彰显生命的个性,同时成就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生命视野看,学校精神文化围绕人性,以和谐的形式指引着人的自由。校园人的主体自由,集中为"真";校园人的社会自由,真正的"善";校园人的个性自由,核心在于"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必须突破传统框架,从新的视角探究新的建设路径——加强文化陶冶,丰富生命体验,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学校治理指向学校内部治理,其实质是建设民主、平等、自主的现代学校制度,重点在于自治和共治。“四自主”指“管理自主、用人自主、教改自主、经费自主”,是办学自主权落实的核心,践行的目的在于构建充满活力的新时代学校发展新样态,塑造适应师生生命自由生长的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目前,在体育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在追求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的机械学练。这种“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多导致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而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则能克服这种弊端。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都比较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由问题,新课程改革无疑就是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一次尝试。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即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自主的选择权利和能力。因此,学生的自由问题在实质上就是学生的选择问题,要使学生获得真正的自由,当前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让学生学会选择,实为学会运用自由。  相似文献   

9.
郑伦仁 《教育探索》2008,(9):101-102
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缺失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应当负有的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参与学校学术管理、培养人才与学科建设等责任。其原因在于他们对学术自由的内涵的认识存在误区;在于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应该享有学术自由的权利,而没有想到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的义务;在于他们对自己应当履行哪些学术责任缺秒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消极自由有别于积极自由的核心在于,它具有确保个人享有不受外力侵犯而免于奴役地位的防御性功能.这对于市民社会中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实现意义重大.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消极自由遭遇贬损而积极自由过度张扬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从消极自由的路向出发,使其制度建设和职能运转符合权利本位原则、普遍主义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通过学生消极自由观的形塑以涵养其公民品性.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高效在于追寻教育的"同情心",即教育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教学的高效在于构建学习的"共同体",始于兴趣、终于智慧的课堂教学追求,要让自由写作成为表达生活的需要,让自由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的文化管理在于营造生长的"土壤",无论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土壤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础,对自由的追求贯穿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养成完全的人格,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因此他提倡学术自由,争取教育独立,目的在于为教育争自由。  相似文献   

13.
禁止中小学补课的目的,在于给中小学生多留下一些休息与自由活动的时间。可校外时间增长并不意味着学生休息与自主时间的增长,随之而来校外补习班的泛滥和家教的兴盛,使这种美好愿望化为泡影。与其限制儿童在校时间,还不如把校园时间明确区分为学习与休息两个时段,建立刚性制度,确保儿童在学校里享有一段轻松自主活动,让那些希望通过禁止中小学补课而为儿童谋求的利益,在学校里得到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2007,(9):2-2
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除应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外,还应具备它独有的特性,即通过身体的运动,以炼“体”促进生命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提升生命质量,这也是教育的本意所在。可是,在我们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体生命存在、泯灭学生的生命创造性等偏离体育本真意义的现象却并不罕见,导致学校体育越来越肩负着外在于生命的重任,甚至使学校体育走向生命的对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刘勇 《职教论坛》2006,(2):47-50
近几年发生在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诉讼案件,多涉及到学生管理的自由裁量权,虽说其合法性不容置疑,但在实际运用中,确实存在误用和不当的状况.特别是在校规细化的过程中,某些糊涂和荒谬的判断理念,更是给依法建章与规范管理带来极大危害.本文之刍议就在于反思行为,澄清荒谬,自觉把学校管理的自由裁量权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学校自治机制曾是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机制中,高等学校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办学机构,有权决定学校的一切;追求学术自由,经费支配自由,自主办学,与政府、社会、市场的关系松散.由于其功能单一,与外界缺少联系,因而容易陷入封闭、保守、狭隘的境地,落后于现代社会.学校自主发展机制与自治机制的不同点在于:学校与政府、社会、市场关系密切;在政府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学校依法履行职责,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17.
自由教育之所以十分重要,不仅在于它能够促进良好的政治统治和民主自由的实现,更在于它能够增进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的自主性,亦即它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工具价值,更具有不容忽视的个体价值和内在价值。自由教育的这种双重价值使其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获得了内在的关联。现代教育的价值恰恰体现在作为过程的教和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教育中自律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律的根本功能在于内在制裁。学校道德教育应着重从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和提倡心理自由来培育学生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9.
学校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存在和国家设置。从教育文化人类学视野对学校进行检视,学校的目的在于规训与教化未成年人,学校的功能在于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维系,学校的手段在于课程与考试。  相似文献   

20.
张丙香 《文教资料》2008,(17):92-93
学校教育的意义是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独立自主的人,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现在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意义的呈现.为了呈现学校教育的意义,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教育评价方式,恢复教育自由,提倡理性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