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范畴化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基础,原型被称为是一类事物中的"最佳样板",是人类对意义认知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有助于我们对意义的认知范畴化。作者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吉林省三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观念中的典型水果,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及讨论,并将该实验与Rosch的相关实验结果做了比较,发现异同,进行分析解释。本次实验再一次证实了原型范畴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人类思想、语言、推理等认知活动中的最基本能力,范畴化必然依赖于人类思想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遵循人类认知模型的一般规律。范畴化的四类认知模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产生出原型效应,达到对认知客体系统而合理的类属划分。  相似文献   

3.
原型有文化心理的和认知心理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文学批评中的文化意象,后者则强调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但两者均与文化相关。文章试图从原型与文化普遍性和差异性的认知关系、以及文化定势对原型的影响,阐释认知中的文化渗透,进而揭示原型和文化的关系体现了人类在对世界的理解中形成的两大模式———认知模式和文化模式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语言中的原型范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也称现代范畴理论。对比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和古典范畴理论的区别,可以归纳现代范畴理论的优点。通过语言中的原型范畴实例论证可知语言是人类认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范畴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劳动"和"工作"这是一组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名词,看似简单,却蕴涵着两个范畴概念。范畴是认知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在思维上的概括反映。人类对范畴和范畴化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从古至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范畴理论: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进一步阐述对外汉语教学中"劳动"和"工作"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是人类认知世界规律的概括。人们在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命名的过程中,总在遵循着这种规律。然而,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秽世间事物命名的范畴化过程、视角或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因而即使是最简单的翻译也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范畴认知转换。英汉语“笔”概念的范畴认知转换就足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7.
原型心理内涵的双重性是指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和侧重于认知过程和创造心理方面的原型。原型范畴特点决定了原型受文化普遍性和差异性的影响。文化定势渗透到原型中,影响到原型与范畴成员的关系,决定着原型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范畴化是人类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中看到相似性,并依据这种相似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某一概念的非任意的心理过程。范畴化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畴理论经历了经典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时期。“家族相似”是范畴化理论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深化了人们对范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刘倩 《考试周刊》2014,(50):89-90
英语词汇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的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它为多义词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介绍原型范畴理论,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并提出其对一词多义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离散—连续认知机制是认知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领域.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范畴化过程形成自己的原型范畴,然后又在原型范畴的基础上形成一些由原型范畴到边缘范畴发展的连续统一.只有以离散—连续的认知观来审视英语的“通感”修辞格,才能把握修辞维度中蕴涵的认知机制.在通感形成的人类感知的心理和生理的基础上,探究通感表达的相同相异之处,从而实现我们对英汉修辞手段的本质认知.  相似文献   

11.
张小菲 《海外英语》2012,(11):54-55
Cognitive linguistics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ognition,which claims that semantics structures reflect the mental categories which people have formed their experiences of growing up and acting in the world.The lexical and semantics combined together to be the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which makes into people’ s communication.As the main branch of cognition,the prototype and stereotype theory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lexical semantics.Thus,it is essential and useful t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lexical seman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totype and stereotype theory" and it will help a lot in teaching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阐释认知语言学范畴观的基础上,探索认知语言学范畴观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理论指导作用,并指出应该重视基本范畴词汇以及词汇的原型意义,遵循认知规律,科学有效地习得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英语进行体的本质意义;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的理论基础上,构建英语进行体的原型图式及其变体,以期更好地认识英语进行体的本质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4.
典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它确定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这一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论文从范畴化开始,对比经典理论,阐述了典型理论形成的过程,典型在认知事物中的完形感知作用以及典型和图示的关系,以期对典型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词语的各义项之间以原型为基础,按照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原则、有逻辑地进行拓展,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多义网络模式。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等理论,分析"把"的多义性演变特征及其规律,从而使学习者触类旁通,学会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夏珺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03-204
本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框架,阐述了网络新兴词汇的范畴模糊化和非范畴化的现象。从原型范畴来看,核心易向边缘模糊,比如"某族"、"某体",某些情况下,在原型范畴模糊化的过程中,词义发生了改变,因而导致大量网络生词出现。从非范畴化来看,网络新兴词汇构成方式主要有自由组合、汉字谐音、数字谐音和拼音缩写等。  相似文献   

17.
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机制为基础,分析对比英文"bed"和中文"床"的语义,发现该词的义项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是人类认知共性的反映和体现.其词义演变方式呈辐射和连锁相交叉的趋势,而且各义项以隐喻方式为主要纽带,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其原型意义通过隐喻性认知产生出了新的含义,组成了一张复杂的语义网.该基本范畴词的多项语义...  相似文献   

18.
对我们认识GRE等水平考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义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内在属性,是由人类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从认知角度分析语义的模糊性,不但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模糊语言学的发展也可以提供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导。从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出发用具体的案例解释了语义模糊的成因,并指出了范畴化的典型理论对语义模糊的解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