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自然哲学的视角提出"以自然为本"的理论命题,对"以自然为本"的理念进行了哲学思辨,论述了"以自然为本"与"以人为本"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以人为本"和出现的"过度人本关怀"现象进行了反思与批评。认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我们应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除了具有"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外,还应倡导"以自然为本"的开发理念,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侃把"命意修辞"作为"为文之术"之纲维。在黄侃看来,作文之旨,大体是"命意"、"修辞"两方面的功夫。"命意"是内容方面的要求,"修辞"是形式方面的要求。他强调,词意为本,自然为质,并以此对"风骨"作以解释,从而使风骨论从虚空落到了实处;黄侃又主张"文不弃美",以"合乎中道"为理想之准的。故而他回避了刘勰之反"侈艳",而反"朴陋",树起了倡"文饰"的大旗。  相似文献   

3.
孔子改造了古代宗教的外在礼仪形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从而奠定了儒家的"礼"学思想。荀子师法孔子,继承了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但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批判总结并再次进行融合,最终使"礼"由"纳仁入礼"走向"援法入礼"。  相似文献   

4.
"结"的本义为"(系)疙瘩",其语源义托于其声符"吉",而"吉"与"结、打结"义无涉,乃为"介"的声借字,反映在书面上,形成了一批以"吉"、"介"为声符的异体字。在"结、打结"这个义位上,"介"逐渐让位于其假借字"吉",而作为音借字"吉"在声音上取得了表达"结、打结"的独立地位,并进一步孳乳引申,派生出一系列同族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周易》中所蕴含的"倚数——极数——逆数"这一数理思想体系,并对《周易》如何以"倚数"为本,以"极数"为用,以"逆数"为目的思想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营口市站前区健康小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文武双修"的特色学校。"文武双修"特色发展涵盖了两大核心内容: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国防教育和润物无声的读书交流活动。围绕"成功人生,文武双修",学校确定了办学宗旨为"建一流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办学目标为"促教师发展,助学生成功";办学理念为"为成功人生奠基";办学特色为"成功教育,少年军校,书香校园";办学模式为"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  相似文献   

7.
周敦颐对传统的"成圣"理论进行了三个层面的递进式论述,圣人并不具有与生俱来的德性,这是众人成圣的基础;通过对"诚"这一核心概念的诠释,为众人成圣确立了标准;指出了"惩忿窒欲"和"迁善改过"的具体运作方法,为众人"成圣"明确了方向。这种探索深化了传统的成圣理论并初步开拓出了理学家们所谓"圣人气象"独特的理学视野。  相似文献   

8.
"清"既是文学构成性的概念,又是文学审美性的概念。钟嵘《诗品》以"清"为核心的复合概念群,如"清刚"、"清远"、"清捷"、"清拔"、"清靡"、"清浅"、"清雅"、"清便"、"清怨"、"清润"等,延伸了"清"的美学内涵,表现了钟嵘以"清"为主导的审美倾向。造成钟嵘"清"尚的原因有三:魏晋之前,"清"在哲学境界及人格境界的开拓为之积蕴了丰厚的美学内涵,特定的历史条件,钟嵘的自身文化积累。  相似文献   

9.
孔子聚徒授业,长期执掌杏坛,其教育理念是"仁且智"。"仁"和"智"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仁"为"智"提供了方向,"智"为"仁"提供了理论上的担保与支撑。在孔子看来,人要"成人"必须做到"仁"、"智"的统一。同时,孔子在如何实现"仁且智"的教育理念上也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支撑。这些在今天看来,仍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于汉字"甲"的造意,《说文解字》提供了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从木戴孚甲之象",第二种解释在版本流传过程中产生了"人头宐为甲"、"头玄为甲"、"人头空为甲"三种不同的说法,主要分歧在于"宐"、"玄"和"空"的不同。从"宐"、"玄"和"空"的书写事实和可能存在的讹误情况可以看出,"宐"和"玄"均由"空"书写传讹而出。因而,"人头空为甲"是《说文解字》对"甲"造意解释的最合适的校订方式。通过对"人头空"含义的探究,我们发现,"人头空"的意象与"从木戴孚甲之象"是一致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人头空为甲"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Human beings tend to forget, especially when they suffer; they hope to overcome the pain of trauma to live a peaceful and happy life. The futurist attitude that can be articulated as ‘Move towards the future and let bygones be bygones’ may be related to injustice and social crisi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ethics of memory and forgetting regarding the place. This paper addresses three observations about memory and forgetting in current Taiwan and unearths the hidden connection with an ‘unsolved’ traumatic event in history. As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unsolvedness is profoundly impacting people’s liability to forget and thereby causes the societal crisis, and the ‘Ghost Island’ is tabbed. Based on the above, the author claim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ducation of just memory and the implying ethics of memory – which is the very key to bring the wounded to peace, restoration, and forgiveness and to expel and pacify the spectre of the island.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虽然没有得到解决,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应当与时俱进。党十六大的召开,国民经济的增长,台湾广大民众对两岸“三通”的热切期盼以及2004年国亲两党联合选举等等因素,都将为解决台湾问题带来新的转机。从目前形势看,台湾的回归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13.
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乌兰夫同志兼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后,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构想,提出许多富有远见卓识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针对“台独”分裂活动颁布《反分裂国家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中国国民党等领导人相继访问大陆,成为两岸政党交往的新起点,必将对和平统一祖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初,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专访了一位已经在广西贫困农村支教十余年的德国人——卢安克。1997年,卢安克在南宁的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德文,结果因没办“就业证”,被公安局罚了3000块钱。1998年,他申请做共青团志愿者被拒绝;为了能够合法地在中国支教,卢安克1999年成立了一个办事处。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我们党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辩证地看待台湾岛内政局和社会的变化,能够自觉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台湾问题出现了新的特点,对大陆对台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任务.本文浅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新形势下的台湾问题特点,提出大陆对台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逐步地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6.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共三代领导人极为关心、努力探索的问题。由于时代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三代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构想,既有一致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点,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以及在新形势下的重大发展,对于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有巨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两岸关系的新形势和台湾岛内出现的新情况,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系列富于创新性的对台方针政策和主张,有力地推动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个先行区”的战略构想,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高校统一战线应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充分发挥统战工作的职能作用,尽最大努力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线索,即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的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到70年代末以后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再到90年代以来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台湾民进党在2008年的总统、立法大选中惨败,政权又重新回到长期执政的国民党手中。民进党失利的原因主要包括它在台湾政治中的反对党角色和它并没有履行削弱腐败、保持经济福利的竞选承诺,尤其是民进党一直追求台湾独立的政策是其败选的重要原因,因此,一个政党若要在台湾获得执政地位,必须要有效应对岛民的经济福利诉求,更重要的是它的政策必须能够保持台海地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