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午空闲的时间,和老师们在办公室一起办公。×老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批着批着,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也太不像话了,早上刚讲过的题目,××又不会做了。五道计算题竟然做错了四道!要把××找来问问情况了!”正好隔壁班上的一个课代表来送交作业本,她就嘱咐课代表到班上把××找来。学生欣然而去。不一会儿,办公室门口多了几个学生,“报告老师!犯人押到!”我抬头一看,两个学生“押”着一个小男生站在了办公室门口,后面还跟了几个看热闹的同学。可怜的小男生,他的两只胳膊还被那两个同学反剪在身后,一脸的惶恐和无奈。“来,××同学,你来仔细…  相似文献   

2.
课堂的机智     
童建庭 《湖南教育》2002,(19):39-39
先看一个课堂小故事———一位女教师,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课。这天,她正面对外地来参观的众多老师上公开课。课堂上,她出示小黑板上的几道题,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算。结果错误很多,老师在分析答案后,按等级记分,给记了个“2”分,并在黑板上写了个“2”字。学生立即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厉害,孩子们都把眼光投向她,课堂秩序乱了,教学无法进行下去。老师想了想,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同学为什么哭吗?她呀,是不喜欢这个‘2’分,这个‘2’像只丑小鸭似的。不过我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白天鹅的,××的成绩下次也一定会得…  相似文献   

3.
节外生枝     
课后,一个学生哭丧着脸,走进办公室向老师报告:“老师,×××同学打我一记耳光。”“把他叫来!”×老师继续埋头批改作业。“老师,他不肯来。”学生第二次走进办公室向老师报告。  相似文献   

4.
1、“漏掉名数”这样说对不对? 为什么? 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 道应用题: 同学们做操,每排占7人,6排有多少人? 学生××上台板演: 7×6=42 答:6排有42人。 教师问:“同学们看,××同学解答得对吗?”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他解答得不完整,少写一个“名数”。教师随手在42后面写上“个”字。 少写名数,我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这是错误地  相似文献   

5.
母爱如盐     
从教学楼出来,迎面走来了个中年妇女:“老师,你知道我的英儿在哪儿吗?”“你的英儿?”“她叫×英,在×年级×班。”“噢,她在五楼上课,就是这个楼。”我指给她看。“我不去找她了,等下课吧。”“还有25分钟下课,你到办公室先坐一会吧。”“不了,老师,别耽误你们办公。我就在这儿等她。”她靠墙站着,初春料峭的风吹着她花白的头发,手里没拿别的,只拎着一小塑料袋盐豆。那一瞬间,我的心里写满了感动,由盐豆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上小学时,有一次放学时忽然下起了大雨,我们只好背着书包挤在门口等雨停。这时一个同学的妈妈…  相似文献   

6.
小齐变了     
上课铃声响了,我走上讲台,把日记本放好,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我身上,他们期望着老师的讲评。“今天的日记大部分同学写得不错,字写得工整,内容也很丰富。但是有一位同学却没有交。”一个扎小辫的小组长站了起来:“老师,齐××同学没有交。”“是你没交吗?为什么?”我向齐××问道。“老师,我交了,—进教室,我就把日记本放在组长的书箱里了,她准是给我弄丢了吧!”话音刚落,周围六七个同学,举起了手。我心里明白他们一定是要为这位认真负责的小组长鸣不平了。此时,我在考虑着,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使小齐受到教育,也使其他同学提高认识,若生硬  相似文献   

7.
这天上课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计算下面各题(:1)273×37=()(2)273×74=()(3)273×111=()(4)273×148=()(5)273×259=(()6)273×333=()你能找出规律吗?请直接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十分钟左右,小翔举起了手。我一看他的答案,全对了。半节课过去了,只有十来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表扬了小翔同学。话音刚落,他的同桌就站起来毫不客气地说“:老师,他用计算器了!”这时,教室里一片混乱。有学生说“:怪不得这么快,没什么稀奇的!”“他用计算器老师还表扬他,那以后我们也用计算器了”……“同学们,老师建议先让小翔同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教室里马上静…  相似文献   

8.
前一阵子,听了一堂语文课——《丑小鸭》。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朗读:“……连妈妈也不喜欢他。”马上,一个稚嫩的声音叫起来:“掉了一个‘太’字!”我暗喜:好,这下有文章可做了。可是,遗憾的是,执教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对,这里还有一个‘太’字。”接着,老师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添了一句:“××同学的小耳朵真灵!”同学们都向××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因为他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羞涩而激动的笑容。语文课在预定程序中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我的心里却泛起了阵阵涟漪。童话中可怜的丑小鸭因为生得怪…  相似文献   

9.
“搞教育就是要以高尚的灵魂铸就灵魂的高尚,以诚挚的感情培养感情的诚挚。”这是曹月英老师对教师职责的精彩诠释。许多年过去了,当人们把欣赏、羡慕的眼光投向曹月英,追随她的人文教育足迹时,她却显出一脸的不自然。难道许多的光环不足以掩盖一次无意的伤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第一课题那是曹月英刚参加工作不久时令她刻骨铭心的一件事。一个雪后初晴的早晨,曹月英带着学生晨跑,正当她得意地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发现吴××同学忽左忽右总是不能与集体合拍,心强气盛的曹老师火了:“吴××出列。”当时吴××站在那里羞愧地接受着过往师…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在外校听课。一位教师在上课板书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台下顿时嘘唏一片,继而有一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指出。那老师却说: “同学们,我故意写错字考考大家。××同学眼睛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值得表扬。大家看看,还有没有错别字?”我看得出,这位老师在掩饰自已的错误。可是,假的就是假的,许多学生还是看出了教者的本来面目,脸上露出怪异表情。坐在一边的我目睹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尽管那位老师课堂引导得不错,但我还是认为那节课是失败的。因为她没有处理好教书育人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教做学问和做人的关系。她那不诚实的表现已在学生心里造成了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抵消了许多正面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批评     
一次,我班体育课下课集队时,一个同学举手报告说:“老师,我拾到五分钱。”我接过硬币,用目光表扬了这个孩子,然后说:“哪位同学丢失的,可以到我这里来领。”有一个女孩子着急地说:“老师,是我丢的。”没有别的孩子出来认领。我正要把硬币交给她,突然,一个男孩向她侧过身去,带着一脸怀疑和嘲笑的神情说:“是不是你丢的哟?”女孩子马上涨红了脸,显出委屈和羞辱的表情。这时,我有些生气;认为他不应该毫无根据地怀疑同学,特别是素来正派的同学。  相似文献   

12.
一、情境导引,让学生畅所欲言。   触景生情,人人皆知。为学生设置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写作文,这是语文老师的良策。   例:《说“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话题,什么话题呢 ?我班两同学在她们的叙评日记中都提到了使我很佩服的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在前几天,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在手臂上写了一个“忍”字。××同学你为什么写个“忍”在手臂上 ?  生:因为我爱在上课时开小差,看到“忍”字后,立刻“忍”下来,专心听课。课外学习时,我如果要偷懒,一看“忍”字,“懒…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新课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活动:让学生先在桌上摆学具:第1排和第3排摆6个,第2排和第4排摆4个,然后用算式表示桌上一共有多少个学具。学生们通过思考,想出了如下方法:方法1:4×2+6×2=20(个)。方法2:3×6+2=20(个)。方法3:4×6-4=20(个)。方法4:4×5=20(个)。方法5:6+4+6+4=20(个)。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自己当小老师,让下面的同学发问。甘语秋首先发问:“赵老师,你为什么要用4×5来计算?4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赵国宇边摆边说,俨然一副老师的模样:“我是把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圆片分别挪1个到第二排和第四排,这时,圆片总共有4…  相似文献   

14.
赵老师     
赵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时就已经四十多岁了。十多年前 ,她做幼儿教师的女儿下海淘金去了 ,这个偏僻小村的幼儿园便没人照料。调谁去谁也不愿去 ,原因是 :园太破、路太远又不好走。而她这时却像捡了个宝贝似地接过女儿的工作 ,做起了幼儿教师。在全镇幼儿教师中 ,她的年龄最大。每次教研活动点名时 ,对别的教师都直呼其名 ,例如“王春艳” ,而点到她的名字时却总是“赵××老师” ,多加上“老师”二字以示尊重。我是在刚参加工作后第一次教研活动中认识赵老师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傻乎乎的农村土老太” ,总是乐呵呵的。我把我的感觉告诉别的老…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上课,忽然从教室右角传来“呜呜”的哭声,我循声望去,只见杨×哭成泪人儿似的。经过询问,原来她掉了贰元钱。曾有两个同学看见过她文具盒里的钱,一个是同位的男同学谢×,另一个是女同学黄××。 黄××见点到她的名,怒气冲冲地站起来,一口咬定是谢×偷了钱,谢×也不甘示弱,指着黄××的鼻子,说是她偷的。这钱究竟是谁拿了?未经调查,谁也不好下结论。这时有些同学提出搜身。  相似文献   

16.
在参观××学校的时候,看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现象。一个学生,检起一块砖头,在老师背后瞄准,并且狠狠地说:“我要把你的脑袋砸碎。”学校里的墙壁上,也有学生用粉笔写着:“打倒×××老师!”我有些不理解,学生何以这样仇视自已的老师呢?于是,我特别  相似文献   

17.
组词     
春节过后,语文老师让三个同学用"拜"字组词。第一个同学说:"拜年。"第二个同学说:"拜师。"第三个同学苦思冥想,就是回答不出来。这时,下课铃声响了,他突然来了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研究方向的转向,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反思,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行为,对教师的触动会更深。通过与一些学生面对面的交谈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三种意见——老师偏心常听到有的孩子抱怨:我们的老师偏心!“你能举个例子吗?”“老师给我们两个人讲题,我们俩在同一桌,老师把演算的过程写在他的本上。老师干嘛不写在我这个本上?还有,老师老让××(老师的孩子)去给老师做事情,为什么不让我们去干?”分析:老师选择用哪个同学的本,根本是无意识的行为,可孩子却十分在意。敢说的,说出来还好,不敢说的,憋在心里,老师丝毫体会不到。“爱…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很笨了。小学语文老师要求所有学生把课文背出来,很多同学只要在课余时间把课文读几遍,就能够到老师面前去背诵了,背出来后,老师会在课文标题的上方用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背”字,表明学生已经把课文背出来了,背出课文来的学生从此就可以万事大吉,不用再挨老师的白眼和折磨了。  相似文献   

20.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辅导老师出了一道题:“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木块,它的尺寸如下图所示(单位:厘米)。现在将它切成3块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这3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比原来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朱宇丹同学思索了一会儿,列出了算式:12×6×2×2=288(平方厘米)“朱宇丹解答对了吗?”辅导老师问。“朱宇丹解答对了。”郑星抢先说,“因为把原来的木块切成3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4个截面的面积。”“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辅导老师问。这时,大家沉默不语。“从朱宇丹的解法中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