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允禵是康熙帝第十四子,原名胤祯,与雍正帝胤稹同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他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率兵安藏和规划平定准噶尔台吉策妄阿喇布坦叛乱。数年之中,功勋卓著,朝野瞩目。但是由于他卷入了康熙季年的诸子争储斗争,雍正帝继位后,即将其从前线召回,  相似文献   

2.
2012年现世的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功格、恳泽画像以及迄今尚未现世的舍楞、默们图、沙喇扣肯、雅兰丕勒、德勒德什、达木拜扎勒桑画像,均系乾隆三十六年九月下旬清宫西洋画家艾启蒙在避暑山庄绘制。策伯克多尔济为渥巴锡的堂侄而非其婿,且年长于渥巴锡。布彦楚克、策伯克扎布、奇里布、诺海、蒙滚画像以及迄今尚未现世的巴木巴尔画像,则是乾隆三十七年秋首次到热河瞻觐时所绘,是否艾启蒙绘制,尚难定论。布彦楚克画像将其封爵题为"和硕特贝勒"属错误,应为"和硕特贝子"。阿喇克巴画像当系乾隆四十七年秋首次到热河瞻觐时所绘,艾启蒙决非其绘制者。2012年现世的渥巴锡等十人画像,既与乾隆三十六年艾启蒙所绘福隆安等"脸像八幅"无关,也不完全等同于艾启蒙同年所绘渥巴锡等"脸像十幅"。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店出版的《四书五经(宋元人注)》是世界书局本的影印本。刘家和先生研究其中《春秋》部分的内容,认为它是国学整理社根据清朝《钦定春秋汇纂》编撰的。本文进一步探讨世界书局本的底本, 指出其《四书》部分是用璜川吴氏刊本,《五经》部分是用扬州鲍氏刊本,并非国学整理社所编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通典》以殿本系统的书局本为底本,点校者王文锦先生等认为殿本主要根据王吴本校刻,但清人对文本颇多妄改。本文探讨殿本《通典》的底本,指出殿本主要依据李元阳本,校点本认为清人妄改的内容,实际上不过是因袭李元阳本而已,并非清人所校改。通过这两个例子,本文认为人们对传统文献的认识因时代而变,其中既有有意识的变化,又有不可避免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1981年,笔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档案时,见到一件记述最后一个准噶尔汗达瓦齐夺取汗位经过的档案,为《清实录》等清代官书所不载。它可以订正清代官书及私人著作关于这个事件记载的失误,并有助于了解准噶尔后期的社会矛盾。现据以草成此文,以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所补益。 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凌死,新疆政局“动荡不安”。准噶尔政权陷于“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5.
《全明词》据《词觏》录周歧《满江红》一首,小传称:“字农夫,桐城人。生年不详,约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左右。贡生。曾以按察佥事衔参史可法军。后参杨文骢军,死于浙右。”相关内容篇幅不长,问题却不少。  相似文献   

6.
顺治五年三月,驻守甘州的回族降清将领米喇印、丁国栋,为反对清政府民族压迫政策,率领甘肃地区回民举行起义。杀死甘肃巡抚张文衡等,连克凉兰等州,附近州县回民纷纷响应,拥立原明朝延长王朱识(钅穿),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清政府派陕甘总督孟乔芳前往镇压,起义失败,米喇印阵亡,丁国栋被俘就义。现将馆藏反映这次起义情况的汉满文档案编译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胡思 《档案与建设》2003,(11):25-26
《读书》杂志2003年第5期刊登了李小江的文章《是这个男人敲响了中国“女界钟”……》(以下简称《是》)。该文详细介绍和剖析了金一所著《女界钟》的妇女解放思想,肯定了金一在中国妇女解放史上的“敲钟人”地位。我读完此文,可谓受益匪浅。但作者李小江因“没有更详细的资料可以了解他(金一)的家事婚事妻室子女”,而很难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对解放妇女如此尽心尽力”。阅毕《是》文,一面为李小江遗憾,一面又蠢蠢欲动,迫切想揭开金一的真面目。根据《是》文中提供的“此人曾参加晚清反满‘爱国学社’,与柳亚子同乡”的信息,我查阅柳亚子…  相似文献   

8.
清朝官修史学繁盛,纪传体国史纂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史纂修以《本纪》为纲,有清一代,国史馆史官先后为十位帝王纂修《本纪》.《本纪》的史料来源有历朝《实录》及各部院衙门提供的档案文献.国史《本纪》的纂修经历了征集史料、拟定《凡例》、纂修成稿等几个步骤得以告竣.其史料收集广泛,纂修方法完善,文辞简洁,内容详略得当.  相似文献   

9.
明钟惺、谭元春所辑<古诗归>中,录有武王<几铭>,清周亮工认为铭文"口"字,本是阙文符号,钟、谭为妄改.这是晚明以来批评<诗归>的一个公案.近人王欣夫、钱钟书考订,认为钟、谭<诗归>所录不误;本文从<大戴札记>版本入手,对王、钱的考证,作了较多补证,从而论定<几铭>中"口"字确非阙文,首为阙文之说者,实始周亮工.同时对钱钟书的征引错误,也作了纠正.  相似文献   

10.
英雄落魄     
万楠  肖田 《出版参考》2009,(3):17-19
1943年5月25日,下午四时,押送海粟回沪的飞机抵达上海大场机场。随机押送他的日本军人对他说:“刘先生,你是自由的,你可以回家去了。”四点半钟的时候,海粟已站在了自家海庐院门外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明末叛臣之洪承畴降清之后具体政治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其在维护清朝统一中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并以此为基础,尽最大可能还原历史、重现历史,全面评价洪承畴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察言”,是《吕氏春秋》中一篇文章的名字,在原著中作《察传》,“传”即传言,出于通俗易懂又易读的考虑,后人将《察传》称为《察言》。为什么将这个两千多年前的文  相似文献   

13.
《清实录》以记载清代皇帝言行与行政作为主要内容,其中蕴藏的政治经验相当丰富。本文从《清实录》中对科举冒籍舞弊的整饬为例,分析并研究了《清实录》对清朝乾隆整饬科场史料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兰 《兰台世界》2008,(4):50-51
本文分析了《救荒六十策》的思想价值.并指出其局限性和不足,时人们正确认识《救荒六十策》一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范军 《出版科学》2014,(2):97-100
天津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中国出版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天津出版业呈现繁盛之势;近代以降,天津出版业尤其是报刊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重要性更加凸显。以《天津出版史志》辑刊和《天津报海钩沉》《南开新闻出版史料》为代表的一批史料编撰、整理成果,展现了天津地区的出版风貌与成就。  相似文献   

16.
《清实录》是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记,它是由实录馆的编撰官从宫中的上谕、硃批奏折、内阁的起居注及其他原始档案中取材,按年月日顺序编排而成的。书中详尽地记载了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政,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有关方面的重要文献。著名清史专家王钟翰先生曾说过,翔实而有系统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朱浩 《文化遗产》2016,(5):126-135
从人物装扮、戏出年画和造假来源三方面考证来看,《中国戏曲志》"陕西卷"载明正德九年《回荆州》年画以及"甘肃卷"载清顺治二年《董府献杯》等六幅年画,都是将晚清时期同剧名年画稍作手脚之后的伪造品。中国戏曲在十八世纪以来的变化,使得戏曲在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扮相、道具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促使民间艺人将戏曲舞台上的精彩场面制作成年画出售来盈利。戏出年画的绘制时代不会早于清中叶。  相似文献   

18.
署名为钟惺的《钟伯敬批点诗经》对明清之际《诗经》评点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学界对此书是否为钟惺所作众说纷纭。此书主要版本朱墨本及三色套印本二者间红评部分亦有差异,为版本探讨提供空间。张洪海先生整理的《诗经汇评》为今人了解明清之际《诗经》评点开辟了窗口,但误判三色套印本中红评部分与朱墨本相同,实际上遮蔽了朱墨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出版在民族危亡中诞生 "新出版"诞生于晚清,它与"晚清出版"是两个概念.后者是时间概念,前者是性质的指示."新出版"是晚清读书人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用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它的出现比鸦片战争要晚.进入晚清最早涉及时事的出版物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它有两个内容:以"筹海篇"为中心的抵御外侮和以介绍英国为中心的外国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