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斌 《文教资料》2008,(34):27-28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对幸福问题探讨最多、最系统的人.亚里士多德通过"什么是幸福"、"怎样达到幸福"、"幸福的生活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和论证,最终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化的幸福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使人的社会性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幸福是个体生活的动力与目标,幸福作为教育目的的应有之义。教育对人有发展享用的功能,在促进人们幸福生活获得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与幸福二者之间,有几组关系需要论证,以便更好地理解教育与幸福的关系,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幸福与幸福感是不同的.幸福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体系,不同层次的幸福之间可能相互矛盾.个人幸福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克服人本主义教育观的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学生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才有利于教育促进人的幸福."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必然导致学生的幸福.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最高水平的幸福,全面发展的教育必然能提升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邓巍伟 《文教资料》2012,(8):117-118
"教育与幸福"最近成为教育领域里讨论的热点话题。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幸福是目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和教育研究也不例外。作为以发展人为使命的教育活动就不能不关涉"幸福"这一生活主题。在过去我们曾经认为去学校读书是幸福,而现在随着"读书无用论"的再次出现,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人们却怀疑起教育究竟是在提升我们的幸福还在降低我们的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教育与人的幸福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以及教育如何来促进人的幸福正是本篇论文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约翰·穆勒的幸福论批判性继承功利主义理论,关于幸福的概念的重新界定,强调个人自由权和自我发展,对于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职业幸福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幸福论出发,探讨了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增进教师职业幸福的三个途径.在宏观教育政策层面,教育管理机构应完善教育政策、增加教师在职学习机会、增加职业自由;高等教育教学机构也应优化管理机制、优化评价体系、优化激励制度;而教师自身层面也应重视师德、重视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重视教育创新.只有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才能促进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并增加其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幸福教育日益受到关注。把握幸福教育研究中的观念类型,有利于幸福教育的科学发展。本文提出了幸福方法论、幸福现实论、积极幸福论、幸福科学论、幸福生命论和幸福教育论等六种观念形态,认为幸福教育关注儿童青少年的人生长远发展和生涯规划,尊重学生的生命状态和幸福体验,这是对急功近利教育价值观的冲击,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对于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不是幸福,人们有很多争议,但这些论争其实并没有进入问题的关键。尽管人的幸福有很多的外在条件和偶然性,但教育指向促进人的幸福是没有疑问的。现在需要追问的是,教育促进何种幸福:洞穴之内还是洞穴之外。教育如果是促进人在洞穴内的攀升,则教育对于促进人的幸福具有内在性;反之,教育在促进人的幸福上就构成了外在性。这两种情况体现了两种教育:哲学教育和政治教育,它们都指向促进人的幸福,但内涵截然不同。教育在政治的限度内谋求的是相对的幸福,但我们仍然需要追求相对幸福的最大可能,即需要在人道的范围内探索教育如何朝向个体生命自身。不管是微观的教育活动还是宏观的教育事业,都需要在这个内涵上促进人的幸福。如此,教育促进人的幸福才变得具体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教育的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些年来,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哲学思潮,也波及到了教育界。有的同志用异化论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有的同志认为应把人提到是教育的出发点的高度来研究教育的理论;有的同志认为人自身的自由和幸福就是人的最高的价值所在,因而教育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成为自由幸福的人;甚至有的同志认为人类的历史,人的发展的历史,教育的历史,就是人的需要的产生、需要的满足和新需要产生的历史。这就向教育理论界提出了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到底怎样看待教育,教育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生活的主题,是"好"生活的基本元素,是热爱生活者所体悟到的一种幸运感.幸福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一门可以算计的学问,而是从生活中察觉到的一种意蕴.从专家的"幸福观"走向大众的"幸福论",从"幸福是什么"这一经典言说方式走向"如何获得幸福"这一意义丰盈的实践话题,标志着探究幸福的生存论转向.朝向幸福的教育行动是能为与难为的统一,教育只能引导学生步入幸福之"道"而不能向学生的幸福人生做出承诺.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不同类型的需要的满足所带来的满意生活,能力和德性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当前学校教育没能为学生构建幸福的教育生活,没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础.民主教育能为学生重建幸福的教育生活,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位芳 《华章》2010,(31)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同时又论证了人具备"知"和"能"的资历,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提出了"化性起伪""弃恶为善"的人性改造论.荀子德育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对我们今天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带着对教育的理解和解读,我们走上了"幸福教育"之路.8年的实践,让我看到了"幸福教育"的实践价值,也感受到了"幸福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突出价值.我们提出的"幸福教育"就是让幸福充盈在教育生活的每一天,让师生共同拥有幸福——在学习与生活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充满理想.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外在环境与人的内在需求相符合的状态,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统一,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学生的幸福应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应作为幸福的体验过程,幸福应作为教育的最终结果.只有教师能幸福地教,学生能幸福地学,并获得追求幸福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幸福的最终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培养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为目标.本文主要论述道德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以及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的关系,认为道德可以成就个体幸福,道德与幸福密不可分,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紧密相连,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互相依存的,共同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幸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幸福是教育学的重要议题。幸福不是快感,而是人在生活中表现出的整体的精神状态,是精神获得卓越发展的美善生活的实践。教育只有引导人追求和实践美善生活,才能促进人的幸福。同时,教育促进幸福,一方面要培养受教育者获得有益于实现幸福的生活能力和内在品质,另外一方面要引导受教育者提升和发展德性,实现人格精神的优秀。惟有德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哲学观应该包括两层要义,即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教育的生活化包涵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生活化;生活的教育化则包涵了生活是个学习过程,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教育的宗旨是为了生活的幸福,因为教育本身是幸福的,并且还能促进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以义务论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当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个体对伦理规范的元条件服从,最终导致了道德教育对个人幸福的漠视;传统的目的论伦理学如德性目的论和功利主义目的论,虽然看到了幸福的重要性,但是都没有能正确地把握幸福的真正涵义.因此,道德教育需要一种不同于义务论伦理学和传统目的论的新视角.重新思考幸福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受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一直被我们所忽视。本文从人的生命本性论证了教育是人的一种需要,教育是使人走向自由和幸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对于有效教学的界定,仁智互见。现阶段教学中,唯成绩论还是主流,促进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评价有效教学的主要指标。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凡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界定应关注以下几个核心"概念":从"好教师"过渡到"有效教师",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学生发展,强调学生发展过程的"幸福度",增加新的方式评价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幸福,可以说是人类必然选择的终极的价值目的,也是人这为人的最根本的确证,对幸福的解理和对人生命的理解实际上是同一问题.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的活动,同样也关注对生命的理解,因而幸福教育是教育的应用之义.本文从人文主义视角,在对幸福做出生命诠释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