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化视角下,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从而借助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以“输水槽横截面优化设计问题”为例进行教学,探索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中提出了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分别为数学建模、数据分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以及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素养属于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数学建模素养是将现实问题数学抽象、是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是把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的素养。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因此在数学知识应用时,需要在数学和实践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将实践中的问题转变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即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数学建模,学生在进行数学建模的时候同时促进自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3.
数学建模素养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对高考试题中数学建模素养水平的考查进行分析,并结合STEAM教育理念对数学建模试题背景进行赏析,积极引导师生在课堂中对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视和改进,进而发展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相似文献   

4.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提升往往需要经历3个阶段:一是要引导学生走近数学建模,感悟数学建模的过程;二是走进数学建模,明确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三是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戴国光 《教育》2012,(11):46-46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即用数学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画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把现实情景削枝去叶,并充分抽象化、形式化、符号化,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模型同应生活,解决问题。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得以丰富学习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初中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以三类问题为例,探究数学建模的方法与策略,能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初步建模能力,让其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建立模型—求解验证—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启智明理,体悟本质,进而提升其建模意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和数学素养。当今在数学教育中,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已成为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8.
一、对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解(一)数学建模的概念数学建模是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提炼、抽象,做出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能用该数学模型的解来解释一类现实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数学建模就是对现实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作出一个相应的数学模型,它是一个数学化过程.与人们观念中习惯的实物模型不同的是,数学模型只是一些数学符号、图表和表达式.实际上,数学建模就是一种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作为工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技术化、艺术化的过程.而中学数学建模就是用中学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与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的过程.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可归纳如下: 实际问题往往是较为复杂的,因而只能首先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来进行定量的研究,这正是一种抽象和简化…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强化数学建模的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也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比较全面的认识数学及其与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出现的考查学生建模思想和意识的题目,分类研究如下.一、建立“方程(组)”模型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方程(组)”模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最基本的数学模型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新增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三个课程内容,明确了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突出了“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将数学建模渗透在整个高中课程中,高中阶段至少为学生安排一次建模活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建模不仅是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还是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四条主线之一,并要求将数学建模理念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尽管新、旧课程标准都有数学建模的内容,但2017版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教学的要求更高,其核心素养的定位将对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未来.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能不能真正落地?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能不能得到明显提升?教师作为数学建模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首要问题是解决用什么样的观念去引领数学建模教学,其次才是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数学建模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一般分三步进行:①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②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推理和演算,数学地求得模型的解;③把模型的解返回到现实问题中去检验是否符合现实问题,若符合即获得现实问题的解,否则,返回①修改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小学数学的解算术应用题;中学数学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建立函数表达式及解析几何里的轨迹等都孕育着建模思想方法.中学数学问题,不论是纯数学问题还是实际应用题,都需要通过数学建模加以解决.下面来看几个例子: 1 纯数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它是用数学语言模拟现实的一种模型,即把一个实际问题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成数学语言,近似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数学建模真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在"削足适履"前能"对号入座"———在具体情境中感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的地位至关重要,若数学模型无法顺利建立,则数学运算、直观想象以及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要素就难以深入、顺利地发展.树立建模意识是建模思维培养的起始点.在教师与学生的视野下,数学建模意识分别是显性和隐性的.无论是建构数学概念或规律,还是建立一个解题模型,关键是在发现与提出问题之后,能够借助相关的逻辑推理形成数学知识建构或问题解决的思路.如果这一思路能够成功解决当前的问题且具有迁移性,那么数学模型就基本成型.当学生有显著的数学模型应用意识时,就是数学建模素养得以发展之时.  相似文献   

16.
用数学解决各类问题和实施数学技术.数学建模均起着关键的作用,数学建模不能纸上谈兵,它的题目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以套用,它首先要求将实际的问题数学化,及建立数学模型。这仅仅依靠课堂学习,往往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我们开展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1问题提出新课程改革将"数学建模"纳入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中.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聚焦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建模素养被列为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具体描述为: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  相似文献   

18.
对现实中提出的某个问题,用数学的观念、思想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经过深入分析之后,做出一个与实际问题相吻合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数学求解之后,给数学问题作出现实解释。这种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仅从几种常用的方法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是具备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其内涵包括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感悟数学内部的逻辑体系、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特征是善于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强于在数学体系中展开推理、乐于在现实问题中建立模型。然而在一线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材料固化落后、教学方法固定单一、实践活动机会有限、学习评价倾向纸笔等现实问题,导致学生不“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充实丰富教学材料,优化更新教学方法,设计推进实践活动,改进创新评价方式是促进小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此构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具体是用字母、数字、符号、图表及其他等式进行模型构建的内在联系方式,能够进一步简化数学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找到其中的规律及关系,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建模意识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