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围棋与数学     
围棋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渊远流长,而与数学的关系甚为密切,笔者通过对围棋棋理与要诀作一些数学上的定量分析,使学生在围棋中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和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与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公认中国是围棋的故乡,但是关于围棋起源的时间、地点、发明者、发明原理诸多问题,古今中外,聚讼纷纭。目前兴起的关于围棋发源地的考古研究,诚如陈祖德先生所指出的,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本文通过对先秦围棋文献的综合考察,指出了先秦围棋独盛于北方这一历史现象,进而对围棋起源的地域作出大致的界定,提出了围棋艺术源于黄河文明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3.
谈谈围棋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艺术,围棋 本身具有两重特性,其一是它的娱 乐性。 从娱乐角度来看,围棋起着陶冶性灵、启迪智慧、修身养性、适意延年等作用,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尤其在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人士多半视弈棋为一种益智的消遣。 围棋的另一特性无疑是它的竞技性。随着棋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到了现代,国际、国内各种围棋大赛蓬勃兴起,竞技性就显得高于一切了。在我国,围棋被列为体育项目;在日本,优秀棋手被赞为“胜负师”,都说明围棋竞技的重要。 凡遇上围棋大赛,人们首先关注的总是谁胜谁负。一个国家围棋事业的兴旺与衰微,也主…  相似文献   

4.
围棋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章必功先生是深圳大学的副校长。他在文中论述了围棋的内涵,揭示了围棋与哲学、数学、天文、地理、历法、兵法之间的相通之处。其文旁征博引,功底深厚。至于围棋究竟起源于何时?围棋是如何产生的?多少年来,众说不一。各位读者如有兴趣,也请加入对这些命题的研究讨论。本刊将分两期刊登章必功先生的大作,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5.
围棋     
G891.33 9414207电脑围棋今昔[刊,中]/苏文∥体育文化.—1994(4).—46(SML)围棋∥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G391.33 9414352围棋与中国古典文学[刊,中]/江玉久,刘大海∥体育文化.—1994(5).—28—29(SML)围棋∥艺术∥文化∥古文学∥中国  相似文献   

6.
围棋古今谈     
围棋发源于中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围棋不但以寓意精湛、变化无穷的艺术魅力而受到历代人民的喜爱,而且一直被人与琴、书、画并列,成为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关围棋的史话是为数不少的。特别是在那些知名文人的诗词和笔记中,那些在民间流传的已经被涂上神奇色彩的故事中,那些政汉家、军事家的有趣轶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围棋在丰富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围棋     
G891.3 9703960围棋与数学[刊,中,B]/杨江峰//安徽体育科技.-1997(2).-22-25(SML)围棋//棋理//要诀//数学//定量分析//逻辑性//思维//计算//能力围棋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渊远流长,而与数学的关系甚为密切,笔者通过对围棋棋理与要诀  相似文献   

8.
柏林围棋行     
张文东 《围棋天地》2010,(16):10-11
2010年6月25日至27日.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杯围棋赛以及德国围棋锦标赛预选赛.并于27日举行了颁奖仪式和闭幕式活动。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八段、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张文东九段与欧洲围棋协会主席斯蒂亚斯尼先生.德国围棋协会主席马尔茨先生等欧洲围棋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均到场参加并致辞。  相似文献   

9.
中美国际象棋对抗赛于3月14日至18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该项赛事主办之一、西雅图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谢拉旺先生了解到中国代表团团长陈祖德院长是围棋高手,就把情况告诉了西雅图围棋中心,西雅图围棋中心当即邀请陈院长前去下指导棋。  相似文献   

10.
杨佑家 《围棋天地》2006,(18):58-59
1983年8月,应昌期先生捐出一亿元新台币,在台北成立了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确立了将围棋规划为青少年教育辅助工具,围棋自此与“教育”连在一起,担负起围棋在新世纪中全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的围棋甲级联赛,被冠名为“中国和”,这是古老的围棋与现代企业的一次成功的联姻,而连结它们的纽带,是一个大大的“和”字。和成天下,“和”是围棋的境界,也是中国文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围棋素有“手谈”、“烂柯”、“木野狐”等别称。《玄玄棋经》中说围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关于围棋是什么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围棋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围棋是军事、是哲学、是竞技,但说到底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一种关于兵法的游戏。棋盘就是战斗场,棋子是士兵,棋手是元帅。棋手下棋,犹如在指挥一场大型的战斗,颇有些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味道。几千年来,围棋能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未被淹灭而一直流传下来,是因为它并非单纯的胜负之争,也不是仅仅用互相争夺地域这一简单的概念就能表达出来的智力竞技…  相似文献   

13.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3,(7):97-102
中国古人言说围棋的方式,不光通过言语与文字,也借助于图像。中国古代留下了不少以围棋为题材的绘画、工艺美术作品。对这些绘画,美术界与围棋界都缺乏专门的学术研究。围棋史与围棋文化学者,在其著作里,尽管也会配以各种围棋“图画”,成为所谓插图本图书,但这些图往往是文字的附庸、文献的辅助说明材料,而不能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余岢 《上海集邮》2013,(4):35-35
琴棋书画,是为中国古代四大艺术。其中之"棋",古人专指围棋,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流行,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东汉桓谭《新论》:"世有围棋之戏,或言兵法之类。"可见围棋虽归属于艺术、体育,却是研究如何争夺地盘,围死敌人的军训"利器"。"弈"是指下棋,下一切棋类。而那时的人们,称"弈"是专指下围棋,又称"行棋"。又因围棋棋  相似文献   

15.
《围棋天地》2006,(16):61-61
作为文学家,江崎诚致不愿来华访问;而作为业余棋手,却率领日本文化界围棋代表团连续访华十数载:这事情本身就足以让我们和江崎先生一起感谢围棋的功德了。发掘开来,那故事构成一部长篇传记也绰绰有余。本期《围棋的功德》,不过是个概述,从中也可领略这位文学大家,是怎样地将围棋著述和围棋活动当作一桩毕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围棋天地》2006,(9):62-62
普通棋迷都是将围棋当做一种游戏。但在游戏的同时,也会为围棋的文化属性所触动,进而引发这样那样的思索。然而囿于知识的局限,往往不得要领而浅尝辄止。幸亏还有一批致力于围棋文化的专门家,孜孜不倦地开掘着这一积蓄了数千年的宝藏。也许由于他们发掘的角度不同、深浅不等,所得见解不尽一致,可对一般围棋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启迪。陈祖源先生和江志鑫先生的对话,仅从一个貌似常识的现象开始,却给我们开拓了广阔的视野。对话在继续,我们的视野将随之扩展。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06,(13):63-63
三年前,中南大学教授何云波以洋洋40万言的围棋文学论文,通过比较文学博士答辩,而被人称为首位“围棋博士”的时候,一些喜爱文学的棋迷就怀着几分好奇、几分钦慕的心情,试想着这长篇大作该写些什么。不是个中人,难解个中事。欲知究竟,大约只有捧读之后才能分晓。现在好了,《弈境——围棋与中国文艺精神》已经面世,关心她的朋友大可一饱眼福。本期刊登的陆建德先生为其所作的序《在拯救与逍遥之间》也是一篇华采文章,在深入浅出的字里行间,浸透着将围棋文化纳入比较文学范畴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18.
前言围棋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将琴棋书画称为中国的国粹,它集竞技、艺术、文化于一体,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在当代,围棋运动已成为一项受人们喜爱的竞技运动,由中、日、韩三国的抗衡进而推向世界,影响越来越大。针对幼儿的围棋启蒙训练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受到了上海围棋教练员们的注意,到80年代以后获得了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围棋是我国古老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代代传有名人。在近代棋史上曾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清朝,围棋是很兴盛的。著名的国手有范西屏、施定菴、梁魏今等人,其中以范、施二人最有名望,号称“棋圣”。有名的围棋谱“桃花泉”,就是范西屏先生的著述。范、施二位去逝以后,继之有“十八国手”之称号者,实际上棋艺  相似文献   

20.
张云慧 《围棋天地》2013,(20):117-117
2013月8月.聂卫平围棋道场万柳青少部暑期围棋国际交流之旅日本站活动顺利结束,此次为期八天的国际交流活动在日本棋院、孔令文先生、山口雄司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