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汉竹简、魏晋家书、盛唐鱼符、宋元急递、朱明驿馆、大清龙票、苏区珍邮、名家画作、集成档案……我国邮政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我们了解邮政文明史的宝库,她拥有近万件邮政文物、数亿枚中外邮资票品等馆藏资源。邮政文物以实物和图片形式展示了我国从古代邮驿到邮政3000多年的变迁史,无声地诠释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真正内涵。邮票与她的母体邮政相伴而生,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它记录了人类发展长河中的辉煌业绩。本刊将陆续介绍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邮政、邮票文物,将厚重的历史、经典的回忆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
秦汉竹简、魏晋家书、盛唐鱼符、宋元急递、朱明驿馆、大清龙票、苏区珍邮、名家画作、集成档案……我国邮政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我们了解邮政文明史的宝库,她拥有近万件邮政文物、数亿枚中外邮资票品等馆藏资源。邮政文物以实物和图片形式展示了我国从古代邮驿到邮政3000多年的变迁史,无声地诠释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真正内涵。邮票与她的母体邮政相伴而生,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它记录了人类发展长河中的辉煌业绩。本刊将陆续介绍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邮政、邮票文物,将厚重的历史、经典的回忆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3.
秦汉竹简、魏晋家书、盛唐鱼符、宋元急递、朱明驿馆、大清龙票、苏区珍邮、名家画作、集成档案……我国邮政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是我们了解邮政文明史的宝库,她拥有近万件邮政文物、数亿枚中外邮资票品等馆藏资源。邮政文物以实物和图片形式展示了我国从古代邮驿到邮政3000多年的变迁史,无声地诠释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真正内涵。邮票与她的母体邮政相伴而生,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它记录了人类发展长河中的辉煌业绩。本刊将陆续介绍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馆藏邮政、邮票文物,将厚重的历史、经典的回忆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4.
在第十六届亚洲国际邮展上,中国邮票博物馆展出了30个框精心制作的展品。同时还设专柜展示了珍贵文物《大清国邮政邮票设计图稿册》的内页一件,此件文物的展出定会引起了诸多资深集邮家们的青睐。《大清国邮政邮票设计图稿册》是邮票博物馆所  相似文献   

5.
八木 《集邮博览》2008,(3):12-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博物馆正以多种功能和多种层次服务于社会,在现代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走进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通过精选的邮政文物、遴选的邮票、经典的邮票原图以及珍罕的镇馆之宝,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邮政文化中绵延不绝的人文情怀。步入三层展厅,这里展示的是中国邮政历史。与电报、电话相比,邮政在  相似文献   

6.
张健 《集邮博览》2010,(1):56-58
一座博物馆可以说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通过它所收藏的对象——文物记录历史;邮票涉及社会、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本身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同样是记录历史,博物馆用实物来表现,邮票用文字和图案将它浓缩于方寸之地;邮票是博物馆所藏内容之一,博物馆的文物又构成了邮票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期导读     
《集邮博览》2008,(3):4-4
P12走进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成百上千件文物、仿真微缩的模型、丰富翔实的图片、精美惟肖的景观……邮政展厅将这些元素有机组合,展现了数千年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邮驿邮政发展历史。一件件展品无声述说着一段段故事,将观者带入历史长河之中,使观者体味到邮政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感受到邮政这一  相似文献   

8.
正《蒙古邮政史》邮集近年参加世界集邮展览和国际集邮展览,先后获得国家大奖、国际大奖、荣誉大奖。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和《集邮博览》杂志于2012年8月联合举办中国当代集邮家藏品展,展出了《蒙古邮政史》邮集,还特别展出了邮票博物馆馆藏珍品唐努乌梁海实寄封,使蒙古邮政史以及西藏邮政史、新疆邮政史等中国早期边疆邮政史题材得到集邮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曾在2007年12期至2008年第4期分5次连载拙文《欧洲邮政博物馆之旅》,先后介绍了英国、芬兰、瑞典、法国、荷兰等国的邮政博物馆。最近,笔者又找到了一些展示各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内外景观及其藏品的外国邮票,在此简介如下,与读者共赏之。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08,(3):12-12
博物馆,文物的汇集之处、文化的展示之所。一家家博物馆就是一座座知识的殿堂、一个个文明的丰碑。位于北京城区中心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自2007年8月22日开馆以来,半年之内,迎来络绎不绝的海内外参观者,他们怀着期望而来,带着收获而去。作为一家行业博物馆,这里的什么东西吸引众多观者慕名前来,驻足流连?成百上千件文物、仿真微缩的模型、丰富翔实的图片、精美惟肖的景观……邮政展厅将这些元素有机组合,展现了数千年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邮驿邮政发展历史。一件件展品无声述说着一段段故事,将观者带入历史长河之中,使观  相似文献   

11.
朱天文 《集邮博览》2010,(12):44-45
第10期《集邮博览》刊登了王晓静撰写的"历史也会说话——清代邮政时期的几件文物",介绍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中的几件藏品,图文并茂,读后受益匪浅。但文中作者对于钢制"大清邮政"双龙戳记认为是"封装用邮戳",用于捆扎邮简时在封口上压印火漆,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2.
近日,北京市司法局对中国邮票博物馆的鉴定场所、设备、人员的构成和鉴定方法及程序都进行了详尽的了解与实地考察。日前已对中国邮票博物馆的司法鉴定资格给予了认定。这就意味中国邮票博物馆不仅具有国家邮政局所赋予的邮票鉴定的政府职能,同时也具有了司法鉴定的资格。邮票的司法鉴定为维护邮票市场的经济发展和保证集邮活动的正常开展,加强对中国邮票的法律保护,维护国家的邮政权益,都具有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8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邮票一套,并在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首发仪式,“正义的凯歌”专题邮票展览也同时在邮票博物馆开幕。这次邮展通过邮票、邮品、邮票设计原图和文物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邮票博物馆是汇集我国邮票及相关文献的收藏、研究、交流、展示于一身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邮票博物馆收藏了清代、民国时期、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的邮票资料和相关档案,新中国成立后邮资票品的原图、原版、样票及发行档案和相关文献。另外,还保存了中国与万国邮政联盟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换的邮票。馆藏总量30多万种,上亿枚邮票,其中包括大量的珍品和文物。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22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馆,成为行业龙头博物馆,标志着我国有了国家级邮政邮票专业博物馆。2007年8月22日,《集邮博览》杂志复刊,拥有25年历史的邮刊重获新生,成为国家级权威集邮期刊、中国第一本全彩邮刊。  相似文献   

16.
中国邮票博物馆是我国唯一集收藏和利用邮票进行邮票研究及交流的国家级博物馆。1984年9月成立邮票博物馆筹备处,1985年7月正式建馆。中国邮票博物馆新址于2002年6月竣工,相关藏品10月迁入新馆。新馆有宽敞的展厅和观众活动区,馆内另设有500平方米的报告厅和珍宝馆。藏品库面积比旧馆增加了四倍,恒温恒湿的温度及现代化防盗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金秋时节是收获的季节,对于中国邮票博物馆来说更是一个喜庆的季节。2002年10中旬,中国邮票博物馆喜迁新址。新落成的邮票博物馆位于北京黄金地带的建国门内,它与长安大戏院毗邻而立,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使中国邮票博物馆彻底改变了过去局促窘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2002年《吉祥邮票》的发行,位于台北市重庆南路的邮政博物馆自2002年1月16日起至2月20日止,在该馆六楼特展室举办“新春吉祥特展”活动,共展出吉祥邮票、马年邮票、祝福邮票、  相似文献   

19.
嘉园 《集邮博览》2013,(4):31-33
在新中国邮票上,除了系统地展现了古代中国青铜器和陶瓷外,还有多种文物得到展现。在这些文物中,多数是从北京各家博物馆中选取的。通过邮票对国家顶级文物进行宣传,使人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林猷熙 《集邮博览》2009,(12):22-23
每年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2006年5月18日澳门特区邮政发行《博物馆和收藏品(二)——通讯博物馆》邮票,全套8枚和1枚小型张,邮票画面都是澳门通讯博物馆的收藏品,如"1845年《澳门海邮》邮戳"(图1)、"邮秤"、"1910年《王冠》邮筒"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