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子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5):83-85
“征子”,是围棋中特别的吃子手段,也是初学围棋时必须认识的手段。虽然,如果仅仅是“认识”,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但本讲义却希望各位朋友在很快就认识“征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再“认识”一点别的东西——围棋的本质是效率,学围棋时提高一些学习的效率,肯定不会错。  相似文献   

2.
扭十字     
王元 《围棋天地》2006,(24):81-83
《围棋天地》的编辑部,就在“天地间”的旁边,所以,我能随时到天地间一逛,而这一逛,不时能启发“大地讲义”的感觉。这不,前些天,又看到了棋友下出的有趣棋形——  相似文献   

3.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1):80-82
“天地讲义”在去年开篇时,因为是从最基本的围棋知识开始,所以,我对已经会下围棋的读者说:“路过这里时,就不必减速刹车了,请直奔下一站吧。”但是,说归说,我内心还是希望各位都能来看一看。是否真正地认识、理解“围棋的本质是效率”、“棋子有生命、有能量”、“看似不动的棋子其实始终在作相对运动”等等这些最基本的知识,直接影响到我们究竟能从围棋这个文化思想宝库中摄取多少精神营养,这就像对单个汉字的了解程度决定着汉语的使用水平和欣赏水平一样。以“步”字来说,如果知道这是象形字、它的上下分别象征着脚印的话,书写时,就既不会将下边误写为“少”,又能够平添几分情趣。  相似文献   

4.
堆砌积木     
王元 《围棋天地》2005,(5):81-83
在上一期的本讲义中,挂出了《纲举目张》的标语,又涉及了一些棋中原理。对于初学围棋的朋友,我想作出的建议正是:在明确围棋就是围地的游戏之后,一边紧紧抓住围棋的本质即效率,一边了解、消化围棋的原理,这样,也许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吧。而对于硬啃以“一大堆”为单位的“定式”、“死活”、“布局”、“官子”等书本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不认为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5.
能量     
王元 《围棋天地》2005,(8):82-84
“天地讲义”进行到现在,经过了第一期《有空吗?下盘棋吧》、到第六期《打谱》的这两种途径、或者把迄今为止所能接触到的哪怕是有限的、概括性的围棋知识,来一番发酵、来一番梳理,再坚持对局的实践,相信一定有朋友(复数形式的)已经会下围棋了。  相似文献   

6.
张丽 《围棋天地》2005,(18):55-55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以此来形容围棋的博大精深,动静相宜,是很贴切的。于是,归纳修改,一副漂亮的小楷“动静方圆,围棋天地”便在2002年的夏天贴在了我专门为《围棋天地》辟出的书架上。  相似文献   

7.
怀念岁月     
燕来 《围棋天地》2005,(14):67-67
认识围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聂卫平和曹大元在宁夏银川进行“新体育杯”比赛的现场。那时不懂围棋,看围棋是想看看聂卫平长什么样。这一看,不仅认识了围棋,也知道了还有《围棋天地》这本杂志。我手上的第一本《围棋天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准确的说是偷的。人生有很多缘,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吧。  相似文献   

8.
解答     
王元 《围棋天地》2005,(7):83-85
在本讲义的第五期的最后,给各位留下了几组思考题。虽然,这样的思考题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大了一些,但这一冒险如果成功的话,学习和提高就是一次成功的提速——围棋的本质是“效率”,当今社会的主流,也是追求效率嘛——因此我想,冒险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9.
围棋天地(以下简称“天地”):从去年世界大学生邀请赛“试水”,到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变成现实。应氏基金会倾力举办这一赛事的初衷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夙缘     
王智胜 《围棋天地》2005,(11):72-72
我犹豫了很久,才决定写下我与“天地”的故事,因为我手上没有一本《围棋天地》是准时买的。  相似文献   

11.
闲聊     
不知不觉间,“天地讲义”竟已连载三年,到第70期了。日前,经过我们商量,决定将本期讲义作为本连载的休止符。是啊,不是说“70古来稀”吗?讲义,已至古稀,该让它歇歇了。我希望,它的内容,曾经对各位有一点用处。明年,将以另一面孔换之。  相似文献   

12.
程晓流 《围棋天地》2001,(11):66-66
第3届“十强战” 由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中日友好围棋会馆和《围棋天地》杂志联合主办的第3届中国围棋“十强战”于1989年10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本届“十强战”的十位棋手人选仍导由《围棋天地》杂志发出选票,并由全国围棋爱好者自由投票选举产生。选票的计分方法与上一届相同。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07,(23):1
近日,由凤凰国旅、法国围棋协会、法国旅游局、法国航空公司、《围棋天地》杂志联合组织的赴法国围棋交流旅游团,在北京“天地间围棋会所”举行招募仪式。据悉,此次是法国围棋协会首次向中国围棋选手及爱好者发出邀请,并希望有更多的以围棋为主题的旅游团体赴法交流。  相似文献   

14.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6,(12):74-74
2006年第10期《围棋天地》上登载了张燕先生的文章《青海藏族围棋》,读之颇感兴趣。从文章的描述可知,藏族围棋与中国古代围棋有亲缘关系,“密芒”应当是研究古代围棋的活化石。因此对青海藏族围棋的发掘整理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围棋工作者还是文化艺术研究学者、专家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鄢宇 《围棋天地》2006,(12):75-75
今年《围棋天地》第5、第7和第9期上,先后发表了江志鑫先生和陈祖源先生关于围棋起源尤其是“黑先白先”的争论文章,形成了《天地》创刊以来少见的争鸣,十分有趣。对此我有些个人愚见,也想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6.
网络10段     
《围棋天地》2005,(3):66-68
围棋天地杯弈城网络10段赛,是由弈城围棋网站和本刊共同主办的网络围棋赛。由于参赛资格限定于“弈城9段(9D)”,故该赛亦可戏称为“网上最高级别”。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今年第五期刊登了黔仁的《为什么还棋块头》一文,记得以前也见过类似意见的文章。虽作者信言“现今的棋规在地域本质与归属的判定上误入歧途”,但笔者拜读再三实在不敢苟同。我以为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是件好事,因为讨论可以把平时模模糊糊的东西辩得清晰起来。尤其规则是围棋的根本,在围棋日益走向世界的时候,在大家都在议论围棋进入奥运会的今天,围棋规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围棋天地》关心规则是对围棋长远发展的远见。  相似文献   

18.
徐兆熙 《围棋天地》2006,(15):73-73
读了《围期天地》第11期赵学民先生写的《围棋的英文名称用“pod”较好》一文后,对赵学民热爱围棋,希望将围棋向全球普及的精神很为佩服。  相似文献   

19.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72-74
各位朋友,新年好!既然各位是《围棋天地》的读者,那么,多数都是已经会下围棋的棋友,而且,各位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高手吧。由于本讲义是我尝试着专门为暂时不会下围棋的新朋友所做的服务,所以,已经会下围棋的棋友路过这里时,就不必减速刹车了,请直奔下一站吧。  相似文献   

20.
常崇宜 《围棋天地》2007,(10):95-96
围棋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传说肇始于唐尧时期,“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战国佚名《世本》)。到了汉魏时代围棋已经十分普及,成为上白宫廷,下及百姓,文武百官,三教九流的共同爱好。围棋之所以朝野流行,主要是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功能:其一是围棋“易学”,使之有了很强的娱乐功能。在缺乏大众文娱活动的古代,瓜田斗室都可以摆上副围棋,“纹枰对坐”,从容谈兵。其二是围棋棋艺又极深,从纯理论上讲,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计算过,围棋的变化无穷,“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班固《弈旨》称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鉴其得失,古今略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