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忠于1979年10月入我院运动系,他曾在第四届全运会少年组比赛中以7.05米的成绩获跳远第一名(百米成绩11″2).1983年,他跳远为7.86米,百公尺是10″6.李忠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期间,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门课程外,比较系统地进行了专项训练.一、入学前的训练情况及其本身的条件李忠1962年生,1976年接触训练,1978年开始系统地训练.在这期间,李忠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熊其英、杨娟的助跑速度及其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助跑最后5米减速是影响他们跳远成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洪冰,女,1962年12月生,身高1.60米,体重47公斤,体型瘦小.她原是广东省体校的学生,在赖长发老师的指导下从事跨栏训练,百米栏成绩14秒5,跳远成绩5.69米,打下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跨栏技术的基础,具备了从事跳远训练的基本条件.1979年12月下旬招入我校,开始在我队从事跳远专项训练.  相似文献   

4.
0前言来治表1975年生,身高1.65m,体重58Kg。1991年9月进入江苏省体育运动学校。两年时间共100m成幼由12ty提高到fire,跳远由5.7m提高到6.09m,达两项一级运动员标准,并获全国青年田径翎标赛女子跳远第一名。N94年1月进人江苏省田径队,m95年mom达N巧、跳远6.6lin,均达到运动使将级标准,并获全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女子跳远冠军。1训练方法1.l军切自计划的制定立足于长用打算在门定来为表年训练任务与计划时,首先考虑了四年后应达到的目标。从来海燕的情况分析,四年后应达到运动&将并进入国内先进水平。目标确定后,再考虑每年…  相似文献   

5.
跳远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径跳远项目中,经常采用各种练习手段来提高爆发力,通过采用不同的训练,比较爆发力训练的有效性,结果显示采用最大限度的短促用力的方法,对提高跳远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跳远运动是由助跑开始转入抛物运动的。跳远成绩的好坏,初速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跳远运动员都努力提高快速助跑的能力,为提高跳远成绩提供条件。从世界跳远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自60年代以来,当时的世界冠军或世界纪录创造者,他们都具备了相当高的短跑水平,百米成绩都达到]0’把左右。特别是刘易斯.在百米和跳远比赛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199年在第三届世界m径锦标赛卜以9吧6政白米纪录,1992年在第25届奥运会L获跳远冠军。我们近几年对学生课余跳远训练,也主要抓速度的提高,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每年都得到一定的提…  相似文献   

7.
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中的各个年龄组男女生50米跑和跳远两个项目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抽查哪个年龄组,如该年龄组男女生50米跑成绩相等时,则男生的跳远成绩好于女生;男女生跳远成绩相等时,女生的50米跑成绩好于男生。详见《锻炼标准》中的10岁男女生(小学四年级)评分表(60分以上)。如,男女50米跑成绩都是9秒时,男生跳远成绩是2.94米,女生是2.84米;如,男女生跳远成绩都是3.06米时,则男生50米跑成绩是8秒7,而女生是8秒6。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世界优秀男、女跳远运动员,绝大多数采用走步式技术.在我国广大青少年当中,走步式跳远技术尚未普及,以1984年、1985年全国少年和青年比赛为例,采用走步式技术者在女少年中,不足十分之一;在男  相似文献   

9.
以近代跳远技术和科学训练理论以及系统论为指导,探讨如何制定普通高校大学生跳远运动员训练计划,积极探索大学生运动员跳远训练规律,以便为大学生跳远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跳远的起跳技术由打击型、制动型已经发展成速度型(跑步型)。为了适应这种技术,应该重新认识现代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它包括发展运动员跑的速度(跑的能力、绝对速度、助跑速度),速度性力量和快速跳跃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灰色理论中的动态协调模型,对关英楠的跳远成绩与各项素质进行了动态分析,找出了影响关英楠的跳远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对教练员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林红是1983年9月考入我院体育系的。身高1.67米,体重52公斤,1983年10月初开始参加我院代表队集训。来校前她从未参加过系统的田径训练,身体全面训练水平和专项技术水平都比较低,主要项目成绩是:400米1′4″9,600米2′3″,800米2′47″,1000米3′42″。通过近三年的有计划的训练,她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水平都有了明显进步,运动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见表一),在1985  相似文献   

13.
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要想获得优异的成绩,就应该在冬季特别注意赛跑的训练,发展力量和速度,以及掌握跳跃技术.冬季训练的安排在某种程度上要看运动场地而定.但是,虽然有室内运动场或设备十分完善的练习馆,仍然需要适当地把许多训练安排在室外运动场,这能增进健康.如果练习馆较小,可以通过室外训练来掌握高速度的助跑和迅速的起跳.训练中除进行各种不同速度的跑之外,还必须大量采用各种跑的练习,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改进技术.训练中应包括以下练习:原地起跑30至100米的各种距离;行进间起跑10至40米的各种距离;重复  相似文献   

14.
对高水平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跳远的助跑技术比一般跑的技术要复杂的多,要求运动员跑的即放松、快速又要准确。因此,应该对跳远运动员进行专门的速度训练。通过采用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模式对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进行训练,对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绝对速度,助跑最后10m的速度以及助跑水平速度利用率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院校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及访谈法,对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的跳远运动员进行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在对高职院校跳远动动员进行训练时,应把助跑技术的训练放在首位,为提高跳远成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的少年跳远运动员及其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对该年龄阶段的少年跳远运动员的训练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少年跳远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电测速的方法,依照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的年龄分段和全国少年分龄标准,探讨了我国少年女子(13~15岁)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10米及2个5米分段速度与成绩的关系,建立了我国少年女子跳远助跑速度与成绩的模式表。  相似文献   

18.
一、邵丽伟的一般情况1961年12月生,身高1.68M,体重66kg。1977年6月进入常州市业余体校训练,1978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学习。在业余体校教练的辛勤培育下,运动成绩分别由100米13″8、200米18″9,提高到100米12″2和200米25″6。考入体育学院后,经过三年的学习,运动成绩又分别提高到11″9和24″5并达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全国第一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男女前8名跳远运动员最后9米助跑速度与成绩,同国家体委科研所研究员王清、唐礼所建立的“中国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成绩模式表”进行对照比较,从中发现我国大学生跳远运动员在单跑速度、助跑速度利用率、助跑节奏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第四届全运会上,邹振先分别以16米62和7米75夺得三级跳远和跳远两项冠军,可是都没能打破全国纪录.赛后议论纷纷,众说不一.我认为,邹振先在这次比赛中基本上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因为他除了1979年5月在亚洲选拔赛上跳17米02,1978年在中日田径对抗赛上跳16米90外,其它比赛的成绩都在16米60到16米70之间,所以他的巩固水平是16米70.邹振先所以能跳出17米02的优异成绩,创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