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教育》2012,(4):24-24
最近,中国青年报以“超一半校长不信任支教者”为题,报道了当下短期支教普遍存在的现状。该报道称,尽管多数学校认为短期支教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等到支教老师离去后,支教的后续负面影响也凸显出来。调查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2.
教师“支教”即支援教育,从教师资源相对过剩的地方抽调教师到教师缺编的学校,它呈现出教师“城→乡”的单向流动。近年来,支教在中西部许多省份大力实行,它对教育的发展以及缩小城乡间的教育差距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支教”的积极作用1.调剂余缺。“支教”通过对城乡教师的调剂,缓解了城乡之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发展和教师资源不平衡状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受援校缺少教师的现状,满足了其教育需求。2.取长补短。支教学校一般具有人才资源优势,“支教”为其富足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受援校可以充分…  相似文献   

3.
“轮岗支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山西等地实行“轮岗支教与职称评聘挂钩”,打破了陈旧的教师评聘制度,揭开了新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得到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好评,称之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之举。但我以为,靠“与职称晋升挂钩”的办法促使优秀教师被动地去农村轮岗支教,无异于“赶鸭子上架”,此举实不可取。  相似文献   

4.
目前,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纷纷行动,推出形式多样的支教举措,组织城里教师下乡支教。一时间,支教犹如“及时雨”洒向了农村教育这块久旱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支教至今已快八个月了。回顾这些日子,我不禁感慨万千,心中不时升腾起这样一个想法:支教,究竟要带去些什么?左思右量,终于理出了一点头绪,下面就谈些肤浅的认识吧。支教,要带去一种思想,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国家倡导支教,目的  相似文献   

6.
下乡支教是太原市教育局今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5月11日,太原市教育局派出40个支教小组共计230余人,分别到市属农村中小学进行支教。主要内容是讲课、听课、评课、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此项活动是从今年4月开始的,分两个阶段完成,共派1000名优秀教师下乡支教,由市教育局的教研中心和师训处共同承担。通过此项活动,提升全市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算算自己在个人业务竞赛、指导学生参赛等方面的成绩,想竞聘“小学高级教师”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上山支教。这是我们学区的“高压政策”:未满40周岁的女教师必须上山支教才能竞聘“小高”职称。  相似文献   

8.
早在三四年前,“支教”这个词就撞击过我的心灵,我敬佩一批又一批大学生离开繁华的城市去边远山区义务支教的奉献精神。去年七月,“洪啸音乐教育网站”里一群素未谋面的网友们支教的事迹又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他们都是些音乐教师,因对音乐教育的热爱,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自费到艰苦的云南山区支教,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震撼了。  相似文献   

9.
杨勇 《上海教育》2007,(4A):26-26
当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开始回荡在上海的校园中,支教云南的老师却开始了跋山涉水的家访。对他们来说,头等大事是家访,而家访的头等大事是将方圆百里辍学的孩子一个个劝回学校,劝回课堂。从以下的一篇篇家访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当地教育条件的艰苦,看到了支教工作的艰辛,更看到了他们那颗身为人民教师炽热的心。[编按]  相似文献   

10.
张庆 《教书育人》2005,(12):46-47
11:00终于到了支教学校。兴奋使得我们忘了连续两天的山路颠簸,忙着收拾东西。  相似文献   

11.
平泳佳 《上海教育》2007,(9B):27-28
支教对浦东新区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如今,每所城区学校几乎每年都会派几位教师前往区内较为偏远的农村支教,这是浦东沿袭多年的传统,也是上海各区县普遍采用的促进均衡的方法。然而,几年的实践,有个疑问始终有些难言:“支教,究竟谁在影响谁?”有人说,个别教师的支教只能体现其师德境界,并不能改变一所薄弱学校的面貌,相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莫让支教变了“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学年的城区教师下乡支教活动又开始了。为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问题,如今许多地方在实行城区教师下乡支教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的支教由于变“位”而变“味”。一、变“味”的表现1.名单到位,人员不到位。每学年初,各支教学校按照当地教育局支教工作整体安排,上报支教教师名单,但出现了支教教师名单到达受援学校,教师本人却不到位的现象。原因有三:一是支教教师本人与受援学校协商,每人出不等的请人代教费。这完全违背了下乡支教工作的初衷。二是支教学校不合理的安排。个别支教学校把即将调…  相似文献   

13.
《世界教育信息》2005,(11):16-16
8月26日,来自香港的10名大学生抵达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下来他们将在湘西州首府吉首市的三所中学支教一年,这是香港学子首次来内地支教。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然而,笔者所在乡的支教活动已流于形式,越来越“跑了调”。(1)城市学校不愿让优秀教师下乡支教。他们往往派教学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下乡“改造”。(2)城市优秀教师不愿下乡支教。(3)教师支教时间短,人员更换频繁。教师支教时间一般为一年。农村学校、教师无法很好地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教学经验,最终连自己的特色也丢掉了。  相似文献   

15.
师范生实习支教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如何有效指导师范生实习支教是提高实习支教质量的关键。文章从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方面探讨了"三位一体"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指导模式,该模式能有效整合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资源,切实提高师范生实习支教指导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不少地区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外乎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队伍的差距,而人力均衡的问题更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促进教育均衡,增进社会公平,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有关城市学校教师下乡支教的文件,支教工作如火如荼,"温度"不减。可是,若操作不好,往往会流于形式,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支教工作不但需要的是"温度",更需要的是支教的"深度"。如何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更好地发挥支教教师的自身优势,让城乡教育走上和谐共赢发展的快车道呢?开展支教工作,智教是关键,也是开展智力支教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顸岗支教”是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发展、提高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质量的一种互利双赢的教师教育模式。“顶岗支教”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从农村学校发展的角度审视,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项岗支教”存在着一些缺陷——“实习支教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欠缺。为保证“实习支教生”的质量,满足“顶岗支教”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需调整对“实习支教生”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机制与限度——“支教”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政府旨在通过“支教”方式解决农村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探索出了多种支教模式。不同支教模式为解决农村教师资源短缺,尤其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短缺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分析不同支教模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机制及其限度,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质疑“下乡支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了“支教”热。的确,城乡教育的显著差别需要有一批批热衷于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加盟。然而,部分地区的“支教”却是面目全非,实在令人寒心。  相似文献   

20.
江西师范大学实施"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旨在提高师范生的素质,促进支教学校全面发展。"红土地支教"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完善;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及时总结,表彰先进;加强合作,互惠共赢,有力地提高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与支教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