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还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实践。当前人们关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主要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受到优质义务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和优质义务教育的民主平等、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还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实践.当前人们关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主要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受到优质义务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和优质义务教育的民主平等、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和各类学校正在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懈努力,通过加大投入,努力 让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建设均衡起来;采取结对、捆绑、兼并、集团化等多种形式从软件上努力促进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些做法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出现的问题也值得认真反思和研究:首先,最适合 学生发展的教育是什么? 其次,学校规模过大是否背离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其三,均衡是相对的,不 均衡是绝对的。其四,教师才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4.
优质均衡具有优质教育的特征,但它不是要把每所学校办成国际一流或是全国百强,而是要使县区范围内的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效利用内外的资源,通过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实力,使其在县区范围内的实力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成为令周边老百姓满意的学校.笔者建议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布局、制定标准、核实现状、补充所需资金与师资等外因和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等内因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校的优质化建设,实现优质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实现了从权利平等到资源均衡的转变,正在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优质均衡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是在资源均衡基础上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旨在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教育质量体现在教育输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教育质量均衡也因此包括教育输入的质量均衡、教育过程的质量均衡和教育结果的质量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底线均衡基础上的差异均衡,其发展是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是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基本质量标准与多元特色发展结合起来,以学校为主体,通过深化学校内部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李健 《人民教育》2023,(12):22-26
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以公平与质量为主线,历经三个阶段的政策变迁,统筹部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路径集中体现为: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缩小区域间差距;城乡协同、相互支撑,推进教育整体发展;以教师资源配置为抓手推进校际均衡发展;推进不同群体学生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当前,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面临的障碍主要有四个方面:办学条件不均衡状况难以改变,师资力量不均衡格局难以打破,教育质量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教育经费投入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推进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必须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健全的教师管理体制为手段推动师资合理流动,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依托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完善的教育投入机制为保障确保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8.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资源配置为核心。在逐步实现资源均衡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必须转向教育质量的提升,追求教育质量的公平。为此,资源均衡阶段学校的外延式发展、依附性发展和同质化发展模式,必须转变为质量公平阶段的内涵发展、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模式。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实现学校的转型变革与自主发展,它需要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支撑,促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两基”人口得到全覆盖,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日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师资均衡配置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均衡发展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由“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我国仍面临涵养义务教育质量文化生态、精致化城乡教育资源积极差异配置、农村学校优质师资可达性以及农村学校信息化赋能教育等方面的多重挑战。为更好应对现实挑战,我国必须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要推进认知更新,涵养质量导向的教育生态;要体现积极差异,实施尊重多维特征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要打通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三个课堂”融入性应用模式;要坚持全员关注,建立增值教育评价的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10.
努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广大城乡青少年都能接受比较优质的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高填低,而是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尽快迎头赶上,那么,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力点在哪?  相似文献   

11.
银川市兴庆区作为自治区城乡一体化示范试点区。近年来,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列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行动计划",创新性地开展"学校联合发展"试点工作,在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改造城乡薄弱学校、缩小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办学差距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实施"三步走",阶段性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一阶段:2003—2005年。为了帮助农村学校加快发展,开展了"城乡学校手拉手互助互学共发展"活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12.
天津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软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及区域内学校间办学水平差异显著.实现高位均衡发展目标,重点在于解决影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源问题,创新以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龙头机制,培植城乡一体、区域创新、学校特色的内生发展机制,形成以一带三、全面提升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委、市政府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均衡供给的主导作用,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举措,建设了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义务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重大突破。然而,兰州市义务教育仍然面临着学校布局结构不协调、教育资源供给尚不充分、优质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学位供需矛盾突出、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差距较大等现实困境。本研究就兰州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完善相关制度、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统筹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创新等,是推进兰州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义务教育历经扩容增量、重点建设的教育普及,达成固本增速、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进而要转向改革创新、质量导向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优质均衡是一种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状态和结构上的优化与升级,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征。优质均衡的实质是追求优质的学校教育,其学校实践框架是:实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文化、德育工作、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队伍建设、学校治理和学生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包括:明确优质均衡导向,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创新多维协同模式,以学校变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坚实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完成"两基"之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历史和现实赋予的艰巨使命和重大难题,摆在了政府和教育系统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如皋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在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有效举措:统筹布局调整、学校建设、教育装备,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追求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研究实效化,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评价机制,促进教育管理优质均衡;推进教师培训工程、教师均衡配置、教师管理创新,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最后一年,北京市16区县通过了教育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评估。这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北京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首都义务教育进入到优质均衡发展时代,也意味着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将实现终极目标。根据"国家基础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推进北京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项目研究成果,当北京市义务教育实现持续的优质均衡发展状态时,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就进入到后均衡发展时  相似文献   

20.
如皋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在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有效举措:统筹布局调整、学校建设、教育装备,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追求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研究实效化,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评价机制,促进教育管理优质均衡;推进教师培训工程、教师均衡配置、教师管理创新,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