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道龙 《师道》2013,(11):47-48
一口气读完《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据说张文质关于该书的讲座让在场的家长流泪,我想如果身临其境,我也会是其中的一员。我们那样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希望、梦想、幸福维系在孩子的身上.在孩子的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生命,为孩子活着、痛苦着、快乐着。  相似文献   

2.
家庭之中“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弱智孩子,这对于家长来说不啻是一个难言的痛苦。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越长越帅。那么弱智孩子自己会怎样想呢?尽管他们的思维领域尚一片荒芜,但他们并不气馁,幼小的心灵潜伏着一种自强不息的呼唤,渴望着去开垦,渴望着成长为高飞的小鹰……对此,我们的家长朋友是否感觉到了呢? 当我们来到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学  相似文献   

3.
正孩子高考怎么样调整心理?家长应该怎么样帮助自己的孩子?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家长如何让孩子高考不紧张。一、鼓励孩子向名人学习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是一名熟读古埃及历史的学者,他将被挖掘的王陵主人的名字同埃及古文献进行对照研究后,断定还有一名早逝的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埋藏在山谷里的某个角落不为人知。1922年冬天,他在自传里写道:"这将是我  相似文献   

4.
宝姐信箱     
宝姐:我的孩子今年高考,他差几分没有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但是他的专业课分很高,我们家长想让他明年再考;但是他非今年就上个二类高校,真气人。北京海淀区王涵王涵:您应该试着换位思考,别逼着孩子做他不愿意的事情。复读的压力比上高中还大,既然他现在已经有大学读,干吗非要逼他重读呢?让18岁的孩子自己做一回主吧,他已经是小男子汉了。  相似文献   

5.
各位家长请仔细读读下面的两封信件,一封是一位母亲写给我们编辑部的,另一封是这位母亲的儿子写给父母的。从这两封信中,我们读到了一位家长的痛心与无奈,更读到了一个孩子的痛苦与压抑。在信中,家长说“……我们花尽了心血和精力……”,而孩子说“……你们为什么不替我想一想……”。家长理解不了孩子,孩子也理解不了家长,这就是代沟吗? 对这两封信,我们已经找专家为这位母亲回信作了解答,但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解答就能解决的,我们很想听听您的看法。对于这样的问题,您的家庭存在吗?您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您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您可以高屋建瓴地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您是一位普通的读者,您可以为我们提供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经验与心得,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行。望各位朋友踊跃来信,为了这母亲和孩子,也为了所有的母亲和孩子。  相似文献   

6.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那么,如何去塑造自己的下一代成“龙”成“凤”?每个家长都在用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去回答这个问题。我以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和生存背景。摒弃包办代替,让孩子尝试“独立的生活”马克·吐温说过:“生活是由幸福和痛苦组成的一串念珠。痛苦对人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笔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中考、高考结束后,我们接到许多家长的来信和电话,诉说心中的痛苦、烦恼和无奈。他们平时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抓分数、请家教、买各种各样教辅书,乃至让他们吃营养品补脑。为了孩子的学习,能做的他们都做了,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考得一塌糊涂。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带着家长的烦恼与痛苦,走访了数百名家长,进行了细致的调查与分析,很容易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8.
怎么办     
如何制止孩子顶嘴?我的孩子总用一种非常无礼的态度跟我顶嘴,让我完全无话可说。我该如何制止他呢?梁雅珠:造成孩子顶嘴的原因很多,由于家长没有具体描述孩子在什么情况下顶嘴,所以无法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只能提供一些遇到这种情形的一般性对策,供参考。第一,反省自己。首先要强调,家长不要成为孩子顶嘴的榜样,如果我们在与他人交流中经常出现顶嘴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经常与孩子顶嘴,孩子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此来回应成人。这种"以牙  相似文献   

9.
一位家长告诉我,自己的孩子问题严重。我问孩子具体有哪些问题,这位家长说,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平日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爱走神,学习又不努力,分析能力差,写作业拖拖拉拉。一天,家长满面愁容地带着孩子来找我,孩子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我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学习注意力集中吗?孩子很诚实,回答说:不集中。我问:是老师讲得不好吗?孩子摇头:不是。我说:那是为什么?孩子说:因为总想玩东西。我点点头:你上课净想玩什么呀?孩子的回答很出人意料:玩纸片。我有些奇怪:纸片怎么玩呢,你能教教我吗?孩子说:我拿纸片叠飞机。我一听就笑了:你喜欢飞机吗?…  相似文献   

10.
一日,一位家长来电说自己工作很忙,实在照顾不了孩子,问能否把孩子全托。我问:孩子几岁?答:2岁。某日听到两位家长在议论,其中一个说:我这孩子实在太调皮,管也管不了,烦死了,不如给他找个幼儿园全托,眼不见心不烦。又有一位家长来电询问:你园有全托吗?我问:为什么要全托?她回答说:我这孩子在家里依赖性太强,缺乏独立性,把他送去全托,是想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想把孩子送去全托的家长总有自己的理由。我的答复可能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因为我认为全托的利弊都很明显,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全托。全托的弊端:幼儿园满足不了孩子的情…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你是一个多么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词语,你引得无数学子会聚在你的脚下,你美丽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很重要!高考,我想和你谈谈。对于你,我很无奈!你是一座山,重重地压在了我的身上。不,何止我一人!在中国,直接站在山脚下的学生数量令人咋舌,在他们背后,还有无数教师,无数家长,多少人在为你拼搏。我们希望拥有美好的明天,老师们期望我们考入名校,家长们在思考孩子未来的道路。这是一场全民总动员,你使我们明白了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12.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与家长沟通。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沟通;36.4%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也是今天家长们主要的困惑。有专家指出,家长教育的无力化是“权威失灵”的一种表现。那么,家长权威为什么会“失灵”了呢?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做?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孩子和专家,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启示。家长:孩子越大越难管“我要走出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13.
<正>前几天,一位同事拿着家长的签字找到我,说家长签的字她不明白,是对老师有意见,还是说给自己孩子听的?我看了看签字内容,也觉着这家长会不会对老师有意见?再一想,不对,连续两天这样签字,肯定是家长不知道怎么签。于是,我希望同事先耐心和家长沟通一下,果然是老师理解错了。  相似文献   

14.
杨姣 《河南教育》2004,(11):44-44
或许是长大了的缘故,我突然和父母之间有了隔阂,有许多话不愿与父母交流。都说是“三年一代沟”,是不是我们这些孩子再也无处诉说?我们住在学校,家长是一百个不放心,总是埋怨:“这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我们一点儿也不清楚,星期天一回家就闷在屋子里,有什么事情也不说……”我们想倾诉心声,家长想了解我们。“说说我的心里话”活动应运而生了,它给了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诉说与倾泪,我为他们难过,但在交流中我更多的还是感到高兴:为同学们高兴,因为我发现大家的进取好胜;为自己的父母高兴,通过互动,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不足;为学校…  相似文献   

15.
李如燕 《教育》2012,(21):9
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语文课,因为我们知道语文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可我们的语文环境如何呢?家长都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可没有家长说我孩子这个星期看了多少课外书籍。暑假,许多家长总要领着自己的孩子四处找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绘画、音乐等辅导班,可就是少有找人辅导语文的,为什么呢?因为语文不重要。语文的教育效果是潜移默化的,要想提高语文能力,前提是要大量的阅读。可我们的孩子们阅读了多少呢?少得可怜。很少有家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压岁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孩子过年有一大笔收入,很多家长都想行使一些监护人的权力来监管,而孩子们则对家长任意插手自己的“财物”感到不满,这么多钱孩子如何花呢?究竟如何教会孩子们打理自己的“小金库”,老师认为家长应在把握好给孩子压岁钱数量的同时,对孩子的花钱方式进行指导。用压岁钱学理财、学做人,是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一个极好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专门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我是理财小能手”的活动,还邀请了部分家长,共同帮助孩子处理好手中的压岁钱。我们将活动分为几个部分:首…  相似文献   

17.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09,(13):3-3
在过去的几周时间里,高考无疑成了社会、学校、老师、学生最关注的事件,我们这些家长也不能幸免。孩子一回家就带着不无凝重的表情对我说:“老师说明年就轮到我们了。”于是,饭桌上一片安静。作为家长,我希望孩子带着更加轻松的心情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但现实社会的压力又令我无法给自己满意的答案。看《上海教育》6B的社评,看到不同“高考综合征”的表现,我也希望自己在明年不会是其中的一分子,但这又不仅仅是我们家长能够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上小学6年级了,我自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但儿子却总嫌我唠叨,甚至告诉了班主任。因为他说的太严肃,所以老师来和我沟通。我认真想了想,确实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比较爱说,有时孩子根本不听。但是难道看到问题不去管吗?我觉得自己很难做到。请问应该如何做才能既不让孩子反感又很好地教育了孩子呢?  相似文献   

19.
说到中美学生学习的比较,我深有感触:我们的学生缺少吃苦精神。我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不少大学生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舒舒服服地等着毕业。甚至有些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让孩子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  相似文献   

20.
俞雪芽 《家长》2013,(Z1):38-40
现实生活中,家长都会为孩子付出很多,而忘记了自身的发展,这是没有必要的,家长自己努力的行为,实际上比喋喋不休的教育孩子更加有作用。家长:老师,您好!我儿子好像得了考试焦虑症,我想咨询一下。咨询师:您带孩子看过心理医生了吗?家长:没有,是我根据孩子的表现觉得像,但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