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为我们创造了一系列意味隽永的艺术意境,这些意境创造有它的独到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复合多元的意象美、动静相生的辉映美、物人合一的融合美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意境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用精练、形象、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抒情言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集中表现在作者对意境的审美创造上。何谓意境 ?意境是诗的艺术境界,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描绘的画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统一体,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意境是诗美的集中表现。正如王国维所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歌教学应突出意境教学,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揣摩、探寻、发掘意境,领略诗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游仙诗歌以超现实世界──天界仙境作为审美对象表现于诗歌之中,审美对象同作者所面临的现实的这种距离感、差别感,使作者凭借想象这种表现美的手段来感知对象,体现了一种想象的真实美,而想象中的神仙世界是那般的缤纷多姿,完美无缺,尤其是游仙诗歌之中对于动态性的意象的描绘,又产生了一种化美为媚的效果;同时,对于那空阔、超越时空的审美意境的追求,又能给人一种恢弘无极的意境美,凡此构成了游仙诗歌的特有美质。  相似文献   

4.
多彩的反思     
韦瑞玲 《广西教育》2005,(1B):55-56
罗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这句话适用于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5.
梁创荣 《小学语文》2024,(1):49-55+70
古诗词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声韵方面,古诗词具有顿挫的节奏与谐和的音调之美,应通过诵读来充分感受;古诗词往往营造情景交融的审美想象空间,需要借助想象深入领略意境之美;古诗词经常体现出作者美好的思想情感,需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体会。小学古诗词教学应采用适当途径,充分挖掘古诗词的审美价值:诵读,感受声韵美;想象,领略意境美;知人,体会情感美。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诗风沉着稳练,风词自然,格律精切,意境优美,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志趣美、意境美、哲理美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幼儿文学作品是包含着丰富信息的载体,外在大千世界的广袤拓展了作品的广度。它作为幼儿园基本教育内容之一,其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早已被认可:“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语言关,形象美,心灵美,意境美;其次是多功能的其他认识价值:科学知识的,人际关系的,作为品质的;第三是娱乐价值:引起美感享受,愉悦身心;第四是促进想象力、创造力、情感体验等审美的心理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审美价值在任何艺术种类中都是值得研究的,它贯穿探究艺术发展的始终。审美价值也是现代公益广告价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公益广告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社会价值的精神美和艺术价值的形式美是现代公益广告审美价值的两大范畴。现代公益广告社会价值展现出的道德之美、人性之美、社会公平与正义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并存之美正是这种审美价值精神体现。同时这种审美价值又会附属在现代公益广告本身的意境、构成、色彩等形式美中。  相似文献   

9.
从艺术本体论角度阐释艺术意境的生成内秘,认为艺术意境的创构是味象、观气、悟道三个层面的互动和逐层升华,具有不断生成的特点;这种生成是一种审美生成,即艺术意境的创构从感知、传达、呈现到鉴赏诸环节始终贯穿着审美体验的不断深入。艺境的创构在审美中生成,在生成中审美。  相似文献   

10.
吕荧的美学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吕荧的美学思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一、从客观对象与人的现实联系上确定审美价值,使美所反映的内容落在实处;二,从实践与人本质的联系上确定审美实践,使审美价值问题获得科学具体理解;三,以审美价值为基础,从审美体验与审美评价的辩证统一关系上认识人类的审美欣赏;四、以审美价值作为逻辑起点,建构中国当代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美的意境——和谐课堂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独创的,而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美的意境与和谐课堂,教师与学生、情感与心灵的高度融合,使学生进人最佳的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12.
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鉴赏文章,学习阅读方法,品味重点语段,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3.
美鹿和沉船     
《新作文》2002,(Z3)
【构思】文章从美鹿与沉船之美的比较写起,提出美是多元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多元性正在于每个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人生经历。作者同时又阐述了美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自然,万物之美正在于“自然”。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美学修养和审美感悟力。美鹿和沉船,哪一个更能引起你心灵的美感呢?美鹿欢快而活泼,象征着青年人的活力和健康;沉船平静而自然,象征着老年人的风霜和智慧。一余秋雨所醉心的是秋风扫起,寒鸦飞过,百草凋敝,一派霜冷长河的景象;梵高所描绘的是灿烂的、热烈的、即使到了最后…  相似文献   

14.
本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产物,要同时实现这两种冲动的理想美是不存在的。生活中存在经验美,经验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溶解美,具有松弛作用;一种是振奋美,具有振奋作用。旅游是一种游戏审美,通过旅游可以调解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达到平衡。人在旅游审美过程中,有三种境界,即情趣、意境和艺韵。  相似文献   

15.
面时粤教版所选的颇有难度的散文篇目,寻找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散文中的意境的理解分析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散文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达到散文意境的融合统一,不可分离。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径,领略不同人物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场景的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与深邃的哲理。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方能让学生顺利地走进思想审美的殿堂。  相似文献   

16.
一切景语皆情语,《囚绿记》不仅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同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故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三个方面对其美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7.
苏轼婉约词的艺术成就和对词史发展的贡献丝毫也不亚于他的豪放词。这些婉约词审美境界高雅脱俗、清丽舒徐,意境空灵蕴藉,抒情直接简洁,寄予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思,一改以往婉约词风,以“雅”为美,使得婉约词的创作走入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语教育的危机是立人的终极目标丧失,因为语教育存在诸多审美缺陷,语审美性具有本体意义,着眼于立人,必须以审美性导引工具性, 以审美价值导引工具价值。语教育的审美径指向有三:一是建立语感,进入语的审美天地;二是求真求美,引导学生欣赏,创造美;三是陶冶情性,在语审美中完善人性。主张兼收并蓄,以审美实现语教育的复归与扬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感情强烈、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意境清新等特点。通过古典诗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这些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去感染、塑造学生,能够造就他们完善的人格与和谐的心灵。笔者试着从感受韵律美、欣赏意境美和实践创造美三个方面探索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0.
汉魏六朝志怪小说营造了一个奇幻神异的动物世界。六朝志怪中的动物描写具有独特的审美形态和审美价值:动物形态奇异,幻化灵异,功力神异。这种独特的动物描写的审美形态使得六朝志怪中的动物集神、仙、鬼、于一体而具有神异之美、荒诞之美和奇幻之美。这种审美不仅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美学思想影响,更是汉魏六朝文人审美自觉崛起和突围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