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代珊 《内蒙古教育》2002,(2):21-22,45
全国主体教育实验协作组于1999年5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主体教育实验课程改革学术研讨会上提出“有条件的中学要进行‘科学探究’课的课程改革实验”。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协作组又于1999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召开了中学“科学探究”综合课程实验研究规划会议。会议围绕“科学探究”课程的基本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理论研讨,并形成了《“科学探究”综合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组会议纪要》。我校根据“科学探究”综合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总体规划的要求,于1999年12月制定了《通辽二中“科学探究”课程实验…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引领幼儿观察、提问、设想、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发展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把握好与孩子探讨交流这一环节。1.在理解中与孩子共享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在实践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的模式,注重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让事实说话”的机会。我们发现,摆脱了教师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落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具有如下特点:实验探究是针对一定的“问题”所展示的活动。因此,能够发现和正确表述所要解决的与化学实验有关的问题,对增强实验探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红 《生物学教学》2002,27(2):21-23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为什么科学探究在科学教育中如此重要 ?新编初中生物学教材应如何安排科学探究活动 ?这是本文想探讨的几个问题。1 关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研究的背景资料1.1 国际中学生物学教育日益重视科学探究 许多国家的中学生物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科学探究 ,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 ,不断加大探究活动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科学内容分为 8类 ,第 2类就是作为探究过程的科学。英国 1995年公布的科学课大纲 …  相似文献   

5.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我们很难预测 10年或 2 0年以后 ,学生需要哪些知识 ,学生必须面对哪些问题。所以 ,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教育家施瓦布指出 :“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因此 ,世界各地都在强调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比如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探究”写入标准 ,将其上升为一条普遍原则。它指出 :“学习科学是种能动的过程” ,“教学必须让学生们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活动”。国际文凭组织的课程计划中也写道 :“探究性活动是科学教育的基础 ,…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高中《生物》(必修)的授课中,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和探究等学习活动是课程标准“发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要求,也是学好《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基础。因此应该重视对实验的复习工作。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复习呢?笔者认为,在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7.
“做中学”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地位是科学知识的传输者,作用就是让幼儿这个信息终端无差错的接收知识。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倡导“一标多本”,可以根据国家标准编写不同特色和风格的物理教科书.各版本“课标”物理实验教科书均设计了新颖、灵活、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且都有其各自特点.对不同版本“课标”物理实验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比较研究,不但可为师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提供启示,也可以给今后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修改与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实验被描述为一系列的“科学”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也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方法。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动手实验活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它们都属于科学探究吗?我们如何突出探究活动的特征,如何确定它们的使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科学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通过探索,体验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和乐趣。因此,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题中都出现了考查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题,其中实验探究尤为普遍。纵观各省市的中考实验探究题,都涉及到科学探究环节中的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如何解答此类试题,笔者以近几年来各省、市部分中考试题中的实验探究题为例,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也给化学教育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已成为未来化学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化学实验教学以其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整个化学教育中将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初中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足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科学探究不仅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含着如下八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但我们通常所进行的探究活动或遇到的实验探究问题,却大多只涉及其中的部分要素。那么,科学探究诸要素的意义是什么?各要素要求我们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回答这个问题,首要的是在探究活动中去体验和总结,也可以通过分析实验探究题来体会和归纳。倘若通过学习科学史实的方法来感悟科学探究的要素,那将使我们在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开阔知识视野,提升对科学探究各要素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化学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什么是科学探究?如何开展探究学习?是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宜探究式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应解决哪些矛盾呢?  相似文献   

14.
化学在科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随处可见,如何开发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化学实验资源,使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更丰富多彩,本文从化学实验选择的原则、内容以及利用化学实验资源库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等表明科学课程实验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应该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把这一新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呢?通过近两年的上课和听课,我发现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大多关注的是“动手”实验和“动眼”观察等重要环节,好像只有“动手”实验了,“动眼”观察了,就是探究,忽  相似文献   

16.
黄广慧 《生物学教学》2006,31(10):37-38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实验教学改变过去单纯的“验证性实验”,把“探究”列入活动建议。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5章所安排的3个探究活动都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本课是在开展探究活动之前安排的一节生物学实验设计专题学习课,旨在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做好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17.
生物新课程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设有不少的科学探究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教材中的活动课常以“科学探究”四个字写在前面。且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发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实施过程并记录;经得出结论等环节。这让刚刚跨入初中的学生感到这种“科学理论”很深奥,要完成一个探究活动不容易,畏难情绪油然而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巧点探究活动火花,加以启发和引导。那么,如何巧点探究活动火花?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实验中,广大物理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方面作了深入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对科学探究活动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设计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应注意那些问题?等等。这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性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在此,谈谈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9.
展现验证实验的探究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倡导“科学探究”为显标志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今天,因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所呈现的一些不良症状导致了人们对验证性实验的一些误解。有的人认为,只有“探索性实验”才是科学探究。“验证性实验”不是科学探究,因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似乎也就渐成时尚。其实,验证性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同时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方式。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展现验证性实验探究魅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介绍对。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经验与体会,论述了“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在农村中学实施的现状与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