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彝族服饰图纹类型、艺术特点及美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图纹的类型、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上 ,探讨了彝族服饰图纹的文化品位。按属性把彝族的服饰图纹归纳为 :几何型图纹 ,图腾式图纹 ,花卉、鱼虫图纹和自然景物图纹四种类型。并从多元化整体美 ,以自然美作基调 ,崇拜性思想的反映 ,融入外族及现代艺术成分四要素上对彝族服饰图纹的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孔梅  孔明 《文教资料》2007,(19):109-111
本文围绕彝族服饰图纹的三种类型,初步探讨分析了彝族服饰图文中所蕴含的彝族审美观、宗教观、传统习俗,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彝族对火的崇拜以及火纹样在服饰上的应用来阐述相关的火镰纹、太阳纹及铜鼓纹的类型,在火图纹的类型、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上探讨了彝族服饰火纹样的民族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彝族服饰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观念习惯、深层心理积淀等等,都在服饰中得到体现.彝族服饰作为彝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自身具有独特的形式美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图纹--和谐自然之美的表现;款式--古朴庄重之美的彰显;色彩--庄严肃穆之美的积淀.  相似文献   

5.
彝族服饰千姿百态,内蕴丰富,其图纹、款式、色彩具有彝族特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是彝族古老神秘文化的再现,表现为巫术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蕴含着美好、吉祥的寓意。  相似文献   

6.
姚安彝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色彩绚丽、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服饰文化。姚安彝族服饰大体可分为东山型(或前场型)、西山型(马游型)两种类型。姚安彝族服饰融入了特殊的文化信息、储藏着丰厚博大的文化内涵,它们为研究彝族服饰发展史,传承彝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析云南红河彝族舞蹈中江外、江内之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外彝族”和“江内彝族”作为云南红河彝族的两大支系,虽然同为彝族,但在语言、服饰、居住环境、生活习俗上却有很大的区别。舞蹈更是如此,展现出它们各自原始而真实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太阳图纹在彝族服饰上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先民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将太阳形象人格化,并赋予其一种想象的超自然的力量,创作出多种象征太阳的图纹绣在服饰上以祈求保护与庇佑。这种象征原始崇拜的太阳图纹,在服饰上逐步演变,渐渐成为一种极具实用意义的装饰纹样。  相似文献   

9.
红河有地理文化区域下的红河和行政区划下的红河。前者系指红河水系广大区域,后者就是当下行政区划下的红河州所辖的13个市县。纵观目前整理和出版的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既有口传类创世史诗,也有彝文类创世史诗,其数量相对可观,可谓红河是彝族创世史诗的富矿之地。但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持续保护传承现状令人堪忧。文章以非遗保护视角,在客观阐述红河彝族史诗发掘与抢救、整理与出版现状的同时,分析其保护传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其原因,并提出红河彝族创世史诗持续保护传承的对策措施,使红河彝族创世史诗在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大花园大展自身的风姿。  相似文献   

10.
红河流域是多民族共生的一个地区,彝族是其中古老的世居民族。与其他彝族地区相比,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红河流域彝族的稻作文化,以稻作农业为核心,包括与之相联系和适应的村寨结构、宗族组织、信仰仪式以及生产技术、沟渠文化。建国前,稻作农业推动了当地彝族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花腰彝服饰艺术在彝族众多支系中独树一帜。花腰彝服饰是花腰彝族的族徽,其服饰形象地体现在一个"花"字上,是花腰彝人内心情感与自然生活的智慧结晶,融入了花腰彝人拙朴天真、粗犷豪放、贴近自然的原生态意识,也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和外在表象。服饰上的各种装饰语言都是花腰彝族既往历史、民间传说、宗教信仰、原始图腾崇拜的缩影。其所蕴含的丰富独特的文化符号,使花腰服饰具有神秘的艺术魅力,成为花腰彝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相似文献   

12.
彝族传统花灯主要流行于云南红河、楚雄、玉溪、文山、曲靖、普洱等州市彝族聚居地区,是中原汉族文化和西南彝族边地文化交融的产物,主要源于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歌、舞、剧相结合的地方民间戏剧,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剧目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具有宗教、民俗、歌舞、娱乐等多种功能,也有祭祀性、娱乐性和庆贺性为一体的特点,也具有灵巧、大方、豪爽的审美情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并将念、唱、做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彝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在阐述景东传统彝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简单剖析传统彝族服饰潜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西部少数民族生活方式转型,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的从业选择、文化认同、社交行为、服饰方式、饮食方式、居住方式、交通方式、节日习俗等等方面的变化上。我们对此进行现实考量,认识到转型是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文明与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强调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转型,既不能丢掉最有价值的东西,坚持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尊重少数民族自己的选择,支持他们移风易俗,不断改变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哈尼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服饰是其特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相对增强,哈尼族平日着装日趋汉化,但在本民族重大的节日,他们仍遵循传统的礼仪和穿着。对哈尼族老、中、青、少的十月年服饰进行田野调查和描述,为研究哈尼族服饰、民间美术、民族文化内涵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水族妇女服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族最直观的外部标志是服饰,尤其是妇女的服饰。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九阡、丰乐、普安、都江等五个片区的水族妇女服饰,其颜色、款式、装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其装束样式、质料、色彩、服饰种类亦随时代的演变而演变。  相似文献   

17.
湘西苗族在历史迁徙中,不断地改造自然和发展生产,其传统服饰款式也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当代的发展过程,它的生存与传承也是与其生态系统调适以求平衡的发展过程。从生态适应视角来考察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发展对当今社会生活和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楚雄昙华彝族聚居区,有一种独特的“双宅式”居住模式,韵味古朴的传统彝家村落与时尚典雅的现代楼阁式建筑并存。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居住格局。它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活态的物化符号。不仅反映了昙华彝族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巨大适应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创新.从而达到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从贵州黔西北彝族的着衣情况来看,产业化是彝族服饰的必经之路。目前全国彝族服饰产业化程度总体偏低,各区域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从生产现状和市场需求来看,其产业化的突破口在于制作既保留传统彝族服饰的核心要素又符合现代彝人审美观念的改良版服饰,而改良的关键在于把握继承性保护与改良性开发并重原则、文化性视野与盈利性目标兼顾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