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梦莘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民俗学家。作为其代表性史著,《三朝北盟会编》汇集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各方面史料,体现了徐梦莘的史学修养与档案文献编纂意识。目前学界对徐梦莘文化观和《三朝北盟会编》史料价值的研究已较充分,但从档案角度系统探讨徐梦莘文献编纂意识的仍然较少。本文以此为题探讨徐梦莘的档案编纂意识,以及它对现代档案编纂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粤版《三朝北盟会编》述略李绪柏,林子雄(广州中山大学,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南宋徐梦莘(1124-1205)撰。梦莘字商老,临江军清江(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知宾州.以议盐法不合,罢归。每念生于靖康之乱;备尝流离之苦,颇...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是记录两宋之际徽、钦、高三朝,宋与辽金关系与政局发展最重要的史料,与李心传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同为研究南宋初期历史最重要的史料。对于徐梦莘的生平事迹与《三朝北盟会编》版本源流、史料性质及价  相似文献   

4.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著,250卷,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书,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记载自政和  相似文献   

5.
在传世的宋代典籍中,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是研究宋史的基本史料之一,尤其是作为宋金关系史的文献集成,历来受到史家的高度重视。《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博赡淹通,南宋诸野史中,自李心传《系年要录》之外,未有能过之者",这个评价可谓恰如其分。但令人遗憾的是,自此书问世八百年来,还始终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善本。今天,我们终于可以以《三朝北盟会编》点校本的整理完成而告慰于宋史学界!在点校此书的基础上,本文将对有关《三朝北盟会编》的若干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希望能够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于此书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三朝北盟会编》,徐梦莘著,250卷,是一部重要的宋代史书,成书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记载自政和七年(1117年)"海上之盟"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完颜亮伐宋共四十五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2001年第2期的<编辑学刊>刊登了邬红伟的文章<也谈"著编合一">.该文从两种编辑谈起,否定了"著编合一"的可能性和存在性,又根据刘光裕"有出版才有编辑"的观点,经过一番引经据典,得出:"从编辑职业的形成过程看,在出版活动中,‘编'与‘著'是分离的","只要出版还存在,即使到了知识经济社会,进入网络出版时代,编辑这门职业仍将存在,'著'与'编'作为两项不同的工作,两者不可能合一".  相似文献   

8.
罗舒 《编辑之友》2012,(4):117-119
这部史籍中存在着大量的异文现象,大致可分为版本异文、两书异文、引用异文三种,由于《会编》其版本众多,加之其史料汇编的性质,因此异文情况就显得纷繁复杂,需对其分类仔细研究,对诸多不同的异文类语料按照分类进行梳理,然后分析异文产生的各种原因,利用这些异文对书中的疏漏讹误加以纠正,以方便把这些异文材料应用于该书的整理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9.
李乔 《历史档案》2006,(2):136-136
满族入主中原之初,厉行汉人薤发(即剃发)政策,即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人们鲜知,上溯500年,宋金时代的女真族也曾实行过对汉人的薙发政策。南宋人徐梦莘所撰《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三记:“时方金人欲剃南民顶发,人人怨愤,日思南归。又燕地汉儿苦其凌虐,心生离贰,或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新华社多媒体待编稿库项目背景 新华社作为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承担着对内对外新闻服务的重要任务,多媒体待编稿库是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对内服务的核心,是新华社编辑、记者采写稿件的总集合。这些稿件通过总社各专业编辑系统、各社办报刊编辑系统、分社编辑系统、各种移动发稿系统以及公众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系统等采写、传递、存储到多媒体待编稿  相似文献   

11.
正沧海一粟:档案编研"为谁编",关键是如何理解这里的"谁"?这里的"谁",其实就是档案编研成果的"受众",即档案编研成果是给"谁"看、为"谁"服务的。那么,档案编研应该"为谁编"呢?党政领导,社会大众,研究人员,编史修志人员,还是外来宾朋客商?李正平:一般情况下,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2.
档案编研"为谁编研"问题,是档案编研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回答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这里的"谁"。这里的"谁",说白了,其实就是档案编研成果的"受众"。换句话说,就是档案编研成果是给"谁"看、为"谁"服务的。笼统来讲,档案编研是为"档案利用者"编研的。具体来说,党政领导是档案编研工作的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服务是档案编研的首要任务;社会大众是档案编研成果的重要"受众",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是新时期档案编研的重要内容;研究人员是档案编研的另一个服务对象,为研究人员提供服务是档案编研的又一重要内容;编史修志人员是档案编研的传统服务对象,外来宾朋客商是档案编研的新兴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13.
阿昆 《北京档案》2005,(4):39-39
开场白:区县档案馆如何开展编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提出要"借力借脑",闯出一条新路;有人则坚持"自拉自唱",这才是过硬的编研成果.辩论不但牵动了北京的档案人,也引来了上海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档案史料编辑研究工作,既是档案业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对编辑研究工作谈几点认识。一、对编研工作的认识编研工作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1959年。编研  相似文献   

15.
公元1141年(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月,宋金签订“绍兴和约”。宋人编纂的史籍诸如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以下简称《会编》)、熊克《中兴小历》、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等,以及主要根据宋朝《国史》修纂的《宋史》对合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院校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档案工作人员以馆藏为基础,依据一定的要求,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选编,为院校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是一项主动地、系统地、广泛地开展提供利用服务的一种方式。但以往编研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①被动性。总结院校档案编研工作经验,或从已编辑、交流的编研史料看,其选题的内容和形式仅主要以完成上级指令性的编研题目为主,能够反映院校特色的自选题目甚少。②单一性。多数院校把编研的重心放在编研档案的基础数字汇总上,反映院校特点和配合中心工作的选题少,内容单一,导致编研…  相似文献   

17.
1934-1941年,以王欣夫、赵诒琛等为代表的私人出版家编辑出版了以中国传统的干支年为集名的"丛编",由于缺少相关史料,他们的出版运作状况一直语焉不详。最近古城扬州发现一些相关资料,大致可以勾勒他们这一时期图书出版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馆藏资源、信息共享、编研人才等方面分析档案编研工作"编"多"研"少的形成原因,并从档案编纂的特性、编研部门现实情况等阐释不需要刻意改变"编"多"研"少现状的理由.档案馆应该根据自身实际,从丰富编研素材,利用新技术开展编研,与其他机关单位和高校、民间文史专家合作,创新编研形式几个方面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提升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阿昆 《北京档案》2005,(8):42-42
编辑本期稿件,时值一年中最热的伏天,但天热不及档案人对“区县档案编研何去何从”的探讨热。大家从《北京档案史料》(下称《史料》)是否能成为区县编研的样板说起,谈到区县档案编研科的定位,继而提出招募档案编研志愿的设想,您认为这是一条新思路,还是一些档案人(包括阿昆)热昏了头在说胡话?请抓紧发表意见。一旦对本辩题再无新的见解,便转入下一辩题“档案馆有无休闲功能?” 。  相似文献   

20.
为了总结"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教训,齐齐哈尔市档案馆编辑出版了<齐齐哈尔市"文化大革命"十年>一书.该书的特点是编研结合,以档案史料编纂为主,辅以必要的专题研究,即通过史料汇编,结合专题论文的撰述,全面、正确地反映"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历史.该书的编辑出版,为档案馆编研工作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新形式,也为编研工作选题开创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