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特别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闲暇意识"。只有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度,语文教学才能受学生欢迎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引入"闲暇意识"是语文学科本质的体现,是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是语文教学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提倡:闲暇读书,闲暇教书。  相似文献   

2.
人们日益关注学生的闲暇教育,语文因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与闲暇教育关系最密切.探讨语文课堂教学"闲暇意识"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3.
当前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其着力点大多在于精心组织教学,精确时间安排,尽力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一堂语文课在教师的严密组织与控制之下,上得是既"紧张"又"活泼".学生正襟危坐,教师环环相扣,点滴不漏,大有程序化、神圣化的倾向,似乎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唯独看不到"闲暇意识".似乎"闲暇"是与严肃、庄重、神圣的语文课堂教学格格不入的,抑或这与我们对学生学习的传统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渗透"闲暇意识",展示"闲暇意识".  相似文献   

4.
吴灵燕 《文教资料》2005,(21):101-102
闲暇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闲暇教育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语文教学是闲暇教育的主渠道,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具有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和语文闲暇意识,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氛围,课外多了解学生的闲暇生活,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来充实学生的闲暇生活,才能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闲暇意识,发挥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教师都能做到以学生的情感、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及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师.他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总结为"二为"、"三求"、"四步"、"五自",这几个方面恰恰体现着他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的内部规律的看重,同时也深刻蕴含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等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内部规律为依据,要以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为导向,要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正是及先生语文教学艺术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6.
闲暇意识因其迥异于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特点,契合师范语文课堂教学特点。自由是闲暇意识的本质属性,契合语文课堂教学本质要求。将这种"闲暇意识"渗透到高师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给被程式化、神圣化甚至僵化了的语文课堂教学松绑,创设自由快乐的语文课堂,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形成新的高师语文课堂生态系统,还学生精神自由,还语文与语文教学以常态。  相似文献   

7.
人们日益关注学生的“闲暇教育”,语文因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与闲暇教育关系最密切。语文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闲暇生活(学习)质量;反之,闲暇生活(学习)因其迥异于课堂教学的学习特点,对语文素养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起重要作用的原因是闲暇学习有极大的自由度。自由是闲暇学习的本质,契合语文精神。将这种“闲暇意识”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还学生精神自由,还语文与语文教学以常态。  相似文献   

8.
<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意识",就是要求教师冲出程式,打破禁锢,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解读、自由创造的权利,在课堂上营造出自由舒放的闲暇状态,让学生在精神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学语文,让语文教育焕发灵气。其渗透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9.
有良知的语文教师应该懂得语文的个性气质和学科精神,避免让自己和学生沦为应试的工具。语文教师要有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解开"唯应试"的镣铐,将"闲暇意识"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学生以精神自由,还语文与语文教学以本真,从而改变师生的教学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们日益关注学生的闲暇教育,语文因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与闲暇教育关系最密切。探讨语文课堂教学“闲暇意识”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1.
闲暇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由于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语文学科与闲暇联系最密切。语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闲暇生活(对学生而言,就是课外生活)质量的高低;丰富而充实的闲暇生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闲暇学习有极大的自由度,自由是闲暇学习的本质,契合语文精神。将这种“闲暇意识”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给被程式化、神圣化了的语文课堂教学松绑,还学生精神自由,还语文及语文教学以常态。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必须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教学中,以"创新"为灵魂,实施语文创新教育.语文创新教育不仅要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中,还要落实在听、说、读、写的教学实践中,融会于自主、合作、探究与综合性的学习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感情,提升创新品格,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成为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要有创新的土壤.学校教育的偏失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学必须利用自身独天独厚的条件,创造出一个崇尚自由的语文天地,让学生在自由的语文天地中张扬个性,激荡思维,形成创新精神.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廿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的"自由"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系谈一点陋见.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对语文课本产生疑虑、提出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才算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优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教学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为目的,因而,在教学实践中,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那就是问题的提出.其核心是设置问题情境.其原则是:有概括性的新颖的和未知的知识,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需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搜索阅读内容,展现学生阅读学习时的"主人翁"地位.文章围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现状,指出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并针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推进课程改革带来帮助,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语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由此看出,闲暇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提倡“闲暇意识”、“闲暇教育”走进语文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广大语文教师应该大胆地给自己的语文教学注入“闲暇”理念,给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人们日益关注学生的闲暇教育,语文因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与闲暇教育关系最密切。探讨语文课堂教学“闲暇意识”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18.
语文意识是人们在听说读写中自觉和不自觉的"关注点",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具有语文意识是语文发展的需要,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需要。学生形成语文意识的路径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文意识,在课外学习中实践语文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语文意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最易丢分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工作的硬骨头.要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从"两步骤、五意识"着手,即读懂文章;精心答题两步骤和加强学生动笔答题意识;加强学生审题意识;加强学生纠错得分意识;加强学生结合答题内容回归原文意识;加强学生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意识的五习惯.  相似文献   

20.
情感美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重視情感美育是语文教学的必需.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重点总结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的途径,即: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不妨超"纲"越"本";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新建作文教学序列;诱发学生参与的激情,突出时代特色;自然释放审美心情,突出地域特色等方面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