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自我认知视角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成因包括经济状况、学校适应、学校关系、学习状况和学习压力;大学生弱势群体可以划分为人际关系弱势、学习弱势、经济弱势和学校适应弱势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同大学生强势群体相比较而言的概念,主要包括经济弱势群体、思想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就业弱势群体、健康弱势群体等。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建设应包括:设立专门的机构或指定专门的机构、人员负责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及时筛选、界定、登记、跟踪;整合、协调学校、政府、社会的各种资源,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施助;拓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领域,争取更多的经济救助渠道;利用社区家庭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与中小企业合作进行就业援助等。  相似文献   

3.
田萍 《教育与职业》2012,(35):37-38
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表现为经济地位、心理状况和能力水平的弱势。学校社会工作对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支持存在着必要性和可能性。实现学校社会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支持,必须采取实现与高校现有体制的衔接、设立学校社会工作专门的服务机构、以增权为核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救助大学生弱势群体是高校学生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论文从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工作方法以及与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等方面阐述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的可行性,对于弥补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升救助弱势大学生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贫困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她们中的一部分人长期承受着多重的压力而导致精神压抑,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容易出现自卑感、挫败感、孤独感和无助感等现象。通过丰富业余活动、建立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救助档案、加强心理辅导以及提升性别认同感等途径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走出心理弱势的困境,改善她们的心理状况,这对于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群体的分类研究中.“弱势群体”是研究最多的,其实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外,因“学业阶段”和“成长环境”不同而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也需要重点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中的重点人群指因为自身、家庭、社会、学校等原因引发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异化而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学校及其教育者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独立学院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找出独立学院大学生弱势群体中存在的各种显性或隐性问题,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角度,剖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思想、职业准备和职业心理现状,为独立学院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提供解决的思想和方法,为我国弱势群体研究增添一份思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弹性,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认知程度高,心态积极,学习工作目标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存在性别差异,但差异并不是都显著;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学习工作态度和学习工作绩效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学校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都应该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人群存在心理弱势问题。从社会因素带来的强大的外部压力、环境和人际关系所引起的心理上的不适应性、不良的家庭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方式失当、青春期性问题所造成的心理失衡等对大学生心理弱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给予强势关怀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在学业、情绪和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显著大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被试;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与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经济条件下中小学生生活交往和心理发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江苏省苏北与苏南城乡在校中小学生的自我定位、与家人关系、烦恼担忧、同伴交往以及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就业大军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因为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高校就业教育指导不到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制约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欠缺,使得他们陷入重重就业困境。切实解决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贫困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的14所寄宿制中小学10余种少数民族共739名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小学师生关系量表,主要从学生所处地域、性别、民族、年级等方面,针对学生与教师相处过程中行为困扰问题的程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情感距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2)不同区域、性别和年级在师生关系的影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师生间对地位关系,不同学生认识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关爱、尊重、研究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并且改变自己,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中、东部地区4省12所中学186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建立OLS模型,主要从教师情绪、学生表现和家庭情况这三个维度分析当前影响师生关系的诸多因素,并对农村与城区学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中学师生关系总体表现良好,老师发脾气会对师生关系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干部更擅长处理与老师的关系,在乎学业成绩的学生比不在乎学业成绩的学生具有更好的师生关系;与漠不关心型家庭的学生相比,民主和专制家庭的学生与老师关系更融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学生师生关系更和谐等。最后,从“教师有效管理情绪劳动”“不断提升信任力”“学生培养可信赖品质”“家长当好师生信任的‘中间人’”“学校和社会更加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条件及来自城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差异的问卷测试,结果分析表明:(1)不同专业、不同家庭和城乡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因子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家庭条件、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因子存在差异显著;(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韧性的积极认知因子存在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对不同大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学生耐挫力问卷”调查,对分层整体抽样选取的某大学400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耐挫力水平总体呈负偏态,高于平均水平,大学生耐挫力水平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专业、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得出结论为:年级、专业、家庭结构是影响大学生耐挫力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五条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挫折观、加强体育锻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开设专题课程、家校结合等。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aim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was to identif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patterns used by secondary school,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re were 8,072 participants and they responded to the Chinese version of Inventory of Learning Styles (ILS) onlin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three groups of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ir adoption of learning patterns; the dimensionalities of learning patterns observed in secondary school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imilar, but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e students’ learning patterns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in relation to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i.e. gender and age), but tended to have similar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parents’ job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earning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By acknowledging this, educators can help to develop better support for students in adapting to new study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系统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大学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目前,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关系淡漠化、表面化,功利化。后现代主义教育家对现代社会教师的作用和师生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们关于师生关系的新理念对我国大学师生关系的重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教师,作为大学教育的中坚力量,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改变课堂活动模式,使用多种方法通过课堂教学重塑和谐的大学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属于高自尊群体,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中存在着假性自尊和弱势群体。自尊是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低自尊是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异常的重要根源。形成良好的自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