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10年来,随着全球电影业的娱乐转型,这个扛起艺术电影旗帜的电影节已不免露出疲态对于全世界电影人来说,戛纳始终是一处堪比耶路撒冷的圣地。虽然放眼国际影坛,柏林、威尼斯甚至洛杉矶的好莱坞街区都算是全球电影文化的主要秀场,但戛纳电影宫的吸引力总是最为强大,60年来让无数电影大师与明星竞折腰,更将电影作为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艺术武器,呼应、引导甚至对抗社会的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说,戛纳电影节是全球现当代历史的一面反光镜,它对艺术风潮  相似文献   

2.
国内广播影视会展业(以下简称会展)已形成以“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和“中国广播影视博览会”为主的多个大型活动.构成传媒产业“链条”中的一环。然而.近几年.会展似乎已失去往日的风采.承办方的招展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广播影视会展.是鸡肋?还是蛋糕?一、会展历史:从“三家店”到“群英会” 1、1986——会展业“元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改革开放的东风.电视业获得快速的发展,电视市场已初显规模.仅电视剧一项.年产量已达4300多部。富有国际视野的上海广播电视局.在1986 年12月10日,举办了第一届上海电视节(称为“上海国际  相似文献   

3.
4.
电视剧     
《视听界》2006,(5):103-103
婚外恋电视剧将被“请”出黄金档;电视剧“长风”劲吹;央视退剧古装武侠四面楚歌;《乔家大院》击败美《绝望主妇》获首尔电视节大奖;《故宫》登陆国家地理频道  相似文献   

5.
论纪录片创作的“情景再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业界和学界人士都无法忽视以下这一组现象: 近两年参加上海电视节的100多部中外纪录片中,有70%以上的纪录片都运用了“情景再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周凯 《新闻界》2006,19(5):29-30
一、国产电视剧市场概况 据上海电视节组委会发布的“2005—2006中国电视剧市场调查报告”称,2004年,国内电视剧无论是在申报数量、制作数量还是制作长度方面仍呈现上升趋势。去年全国电视剧申报数量为2843部,共69613集,创下历史新高。这显示了国产电视剧市场的日益活跃。  相似文献   

7.
与图书版权贸易相比,电视节目版权贸易捉襟见肘,这阻碍了一个合理、完善的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建构,进而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交流与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本文从节目版骀权交易现状切入,讨论版权交易之于宏观经济发展、中观层面传媒价值链建构的意义,尝试提出以交易节展这一微观层面作为版权交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实力女星陈数与钢琴才子赵胤胤的9月婚礼如期而至,前不久摘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视后”之冠的陈数,在事业爱情双丰收时大叹自己是最幸福的女人。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7,(4):60-60
据近日《广州日报》报道:“2007年度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颁奖典礼”近日在纽约举行,中央电视台2006年的形象宣传广告获颁最佳宣传短片奖,凤凰卫视获得“最佳突发新闻报道”大奖,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胡一虎也凭借多年来在《凤凰全球连线》的出色主持获选为“最佳新闻节目主持人”铜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1,(44):68-68
  相似文献   

11.
不知是触了什么霉头,羊年的影视节似乎都不大景气,其中最显眼的标识是星光黯淡。金鹰电视节有四分之一的被邀明星未到场,而参与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位”,能够撑面子的大腕如张艺谋巩俐等一个都没去,害得娱记们的采访都没法做,只能做一篇《金鸡百花寂寞开》的报道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视金鹰奖已经办了20年。其间一度改名,两番易帜,由一项电视奖扩大为一个电视节。但它却始终没有摆脱丑闻的缠绕。  相似文献   

13.
李萍  徐勍 《新闻记者》2007,(7):74-75
作为上海电视节的一个组成部分,“白玉兰论坛”秉承专业性、前瞻性、互动性,每年都推出包括高峰论坛、专业研讨、调查报告等在内的一系列特色项目。今年也不例外,但视角从前两届较虚和较外围的品牌管理、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转移到了节目本体,包括奥运、世博的媒体作用,新闻节目的深度魅力,纪录片的国际化手段等,反映出上海电视在近两年借助大型娱乐拉动外界关注后,希冀能够回归到新闻立台的轨道,并借助纪录片等高端节目形式的对外输出,整体提高其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徽博之传播     
《视听界》2013,(4):15-15
@于正1978V(编剧):上海电视节的萧条让人不得不心存危机,除了挖空心思把故事写得更好看、把制作做得更与众不同,别无出路。预计下半年电视剧行业的路会更难走,但也是好事,电视台的谨慎可以顺势淘汰一批边写边拍、制作粗糙、空有大牌堆砌的烂戏,也给一些量产的公司敲一记警钟,让剧更加精品化,加油,华流不远了!  相似文献   

15.
有法国飞帕国际电视节评委会主席,秘书长,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影视推广部主任,俄罗斯和埃及影视专员等6名国际评委参加的“2005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于2005年10月在云南丽江落下帷幕,虽然中国的7名高层评委对节目的打分和评比,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但外国评委的选片观点和他们对中国纪录片创作方式的看法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少儿频道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0):I0009-I0009
  相似文献   

17.
吴燕 《视听界》2011,(2):87-89
2010台北电视节举办期间,我作为江苏广电总台优漫卡通卫视代表团的一员,前往台湾东森电视台参观,了解了东森YOYO幼儿园的加盟产业,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8.
广播影视     
《传媒》2008,(4):76-77
央视高清频道推免费模式占市场;上海电视节30万奖金征动画创意;第一财经电视频道4月9日香港开播;中国电影票房增幅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24日—2月1日,我作为第19届飞帕(FIPA)国际电视节唯一一名亚洲终评评委,在法国的海滨城市比亚里茨全程参加了这个在国际上最具影响的国际纪录片节。这期间,我考察了欧洲国家纪录片的创作和营销情况。节目市场的不同中国的上海电视节和四川电视节一般都是以包租摊位的形式销售纪录片或栏目性节目。其优点是宏观、热闹而直接,有的制片人和纪录片作者就在摊位现场谈价格签协议。其不足是无法马上看到这个节目,经销商必须在摊位上取得光盘后带回宾馆用随身携带的电脑观看。法国的飞帕国际电视节和瑞士的尼翁电影电视节没有中国电视节…  相似文献   

20.
广播影视     
《传媒》2008,(7):74
第十四届上海电视节闭幕《金婚》成最大赢家,网络影响力成为电视评价新标准,~2007~2008中国广播研究报告》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