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穗 《出版参考》2011,(10):19-20
1958年后,陈毅作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外交政策思想,参与制订新中国长远的外交战略方针,协助周恩来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外交活动。 反帝反霸斗争 在正式兼任外长前,1955年4月陈老总随周总理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万隆会议”,他是以“学生”和“练习生”自喻,而实际上是周总理不可缺少的副手。  相似文献   

2.
1958年后,陈毅作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外交政策思想,参与制订新中国长远的外交战略方针,协助周恩来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外交活动。 反帝反霸斗争 在正式兼任外长前,1955年4月陈老总随周总理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万隆会议”,他是以“学生”和“练习生”自喻,而实际上是周总理不可缺少的副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就建设一座代表国家形象的标志性博物馆——国际友谊博物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探讨,以便求教于高明。一、建造一座展示外交成就的国家标志性博物馆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外交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以独立自主的鲜明特点,为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外交取得更为喜人的成果,前景也更为宽广。在日益频繁的中外友好往来中,积淀下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礼品,是新中国、新时期中外交往历史的实物见证,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实践中结…  相似文献   

4.
1963年末到1964年初,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本文通过考察周恩来出访的时机与目的,分析周恩来访非的核心议题,探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动因与效果。周恩来访非期间,重点与各国领导人解释了中国对三国条约的态度、在中印边界冲突后的立场及中法建交问题。这次出访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非洲,其目的在于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增进中非友谊,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审视周恩来访非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周恩来访非是一次战略性访问,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从理论创新到制度设计再到实践验证的逐步深化过程;第二,周恩来出访非洲的主要动因,不是来自外部压力,而是来自于内部的外交政策调整;第三,从实际效果看,以这次出访为标志,中国外交成功实现调整,推动了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冯晓霞 《大观周刊》2012,(43):414-414,38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建国始,周恩来同志作为第一任外交部长,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外交家之一,因此在建国后至1976年周恩来过世,新中国的外交都带有强烈的周恩来色彩。本文从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形成的历史条件,外交思想的应用及其现实精神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再现周恩来的外交风采。  相似文献   

6.
李星 《中国档案》2004,(4):14-1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关于新中国的外交使命,共和国的首任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在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有着清晰的阐述。他说,现在的外交任务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友谊,另一方面是反对帝国主义。外交工作也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联合,一方面是斗争。我们同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对帝国主义国家战略上是反对的,但战术有时在个别问题上是可以联合的。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要有信心。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12,(23):29-32
傅莹女士是中国第二位女外交部副部长(2010年1月4日-今),本文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分析傅莹的外交活动,探讨其优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中涉及的社会性别问题。本文认为:傅莹外交方式与以往中国外交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傅莹善于发挥女性魅力,以温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输出中国官方看法,输出中国软实力,有效地改善国家间关系;同时这种积极的作用受到国家实力的局限。现今中国外交中的女性仍受到歧视,所以在外交工作中纳入兼容两性,平衡发展的思想工作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在国际政治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媒体与外交的互动中,国家的外交行为和外交政策的选择最终由政府做出,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这绝不意味着媒体在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都无所作为。在现代传媒时代,在一向被视为政府专属的外交领域,媒体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扮演着外交运作引导者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吴明  胡蝶 《出版参考》2005,(11):30-31
在中国外交史上,除了像周恩来、陈毅、乔冠华那样优秀的男外交家,还有一大批闻名中外的外交官夫人。她们或本身就是外交官员,或身为外交官的夫人,通过自己的各种优势与努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赵淼 《新闻世界》2014,(8):220-221
李普曼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在运用传媒影响美国乃至欧洲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制定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有关传媒与外交关系的理论著作。本文主要是对李普曼外交事务的报道评论活动、作为新闻记者参与美国外交事务的实践活动及其传媒与外交理论成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信息的膨胀和媒介权力的提升,媒介在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在不断升级,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独立政治因素,激发公众的政治激情,参与政治外交政策辩论,从而决定外交决策议程和决策结果。这样,传统上的秘密外交、精英外交转变成了媒体外交、公共外交。这样,外交决策体系就由多个级别组成,成为信息流通和决策传输的“五级瀑布模式”。其中第一级是“社会经济精英”;第二级是  相似文献   

12.
网络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平台上形成的舆论对政府所形成的压力、对对内政策的制定所产生的影响逐渐显现。但是,在外交领域,无论是外交政策的制定还是对外事务的处理,网络的影响力仍然不甚显著,它还只是参与而非影响。即便如此,网络传播信息的快速性,极大的包容性和庞大的网民基础都为其参与外交提供了可能。网络平台上所形成的舆论压力不容小觑,这也是成为其参与外交的必要性。目前,网络参与外交的形式仍是隐性的,主要方式是集散信息、形成舆论、塑造国家形象等。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淮安市举办“世界瑰宝——周恩来外交礼品特展”,2月下旬起在淮安市博物馆展出。展览的120件(套)外交礼品,是从周恩来生前收到的4000余件(套)外交礼品中精选出来的,其中绝大多数是首次与江苏公众见面。本刊记者按照江苏省档案局领导要求专程赴淮安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媒体外交日益受到重视,实践日益增多。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以媒体为外交行动者进行的外交实践,提炼媒体外交定义与特征认为,媒体外交是媒体行业作为国家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在国家外交战略下以自身为行动主体进行的外交活动,具有外交性强、主动性强与规格高的特征。以媒体为行动主体的媒体外交是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进民心相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力支撑与补充。  相似文献   

15.
何宜玉  何硕 《大观周刊》2012,(14):285-28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软实力成为大国竞相角逐的对象,圈家文化利益成为各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宗旨和目标。作为中国软实力核心的文化外交发挥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难以达到的独特作用。孔子学院是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外交,孔子学院对中国的文化外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共外交作为在外交政策形成和执行问题上影响公众态度的做法,在当今互联网盛行、新媒体涌现的时代,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为例,从媒介属性、价值观输出角度入手,分析美国利用微博对华公共外交的技巧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新中国的外交家,在复杂的外交斗争中,纵横捭阖,搏击风云,大义凛然;对待国际友好人士,谈笑风生,和蔼可亲,广结善缘.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维护祖国主权尊严的神圣事业,忠诚执行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的外交路线.他就是九十高龄的著名外交家,我国驻联合国安理会首任全权代表,曾任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的黄华同志.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7月30日,《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一书首发式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国务委员唐家璇及中央国家机关和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外交战线老同志代表、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和首都新闻界、出版界人士400多人参加了首发式。《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一书以客观、翔实的史料记录了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期间,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开拓进取,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9.
刘祎  朱颖 《新闻记者》2011,(12):30-34
公共外交作为"在外交政策形成和执行问题上影响公众态度"的做法,在当今互联网盛行、新媒体涌现的时代,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为例,从媒介属性、价值观输出角度入手,分析美国利用微博对华公共外交的技巧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外交在国际政治学大师汉斯·摩根索眼中永远只属于国家核心政治人物的特殊范畴,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参与其中.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开始改变汉斯·摩根索的观点,互联网使外交走下传统政治的神坛,外交大有成为人人可以参与其中的大众行为之势.如今不管是国内问题还是国外问题,基本上都与互联网发生了或者即将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外交的空间,更是改变了外交的方式,进而影响到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互联网对外交的影响正在渐渐靠近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