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小溪 《武当》2010,(8):33-34
太极拳是由杨家从农村带到京城,从封闭推向社会的。杨家及其后学,把太极拳从武术发展为亿万人喜爱的高雅艺术,兼具御身、娱身、医身、修身、健身的诸多功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周英南 《武当》2011,(6):13-14
杨振基先生是杨式太极拳始祖杨露禅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次子,为杨家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宗师5岁从父学拳,后又跟随其兄守中(振铭)一起练拳传拳。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老家河北邯郸。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应邀并调入河北省体工大队,任太极拳专职教练,开始了他的教拳生涯。杨振基先生幼承庭训,矢志太极,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下习练拳术技艺,扎根传统,较为完整地继承了杨氏家传太极拳之精要。在教拳中,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永年县在中国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两大太极拳流派的诞生地,并直接派生出吴式太极拳和孙式太极拳。在武术界有这样一句话:“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一百多年前,流传在河南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正是通过永年广府镇的杨露禅先生的传播,才逐渐地广泛流传于世,以至于达到今日蔚为壮观的景象。河北永年县可以说是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  相似文献   

4.
方钟 《少林与太极》2023,(11):46-52
<正>一、清末民初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19世纪中叶,杨露禅进京授拳,首次将太极拳带入都市是太极拳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太极拳从此由农村转向都市,大城市进而成为太极拳发展的主要阵地,这为太极拳日后的成熟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太极拳自进入京城以来便在北京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相似文献   

5.
杨德茂先生在早年与吴式太极拳传人王茂斋老先生学习太极拳技,而且功夫修炼精深。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闻京城王芗斋老先生意拳风格新颖独特,功法大成,杨德茂先生特拜在老先生门下学习拳技,在两位老前辈精心培养教导下,得其拳学心法。杨德茂先生大成拳风格以柔顺、松整为特长,力量发出  相似文献   

6.
吕春亭 《中华武术》2005,(11):32-33
笔者常年与老年拳友在一起晨练太极拳之余,大家几乎从未间断地相互矫正动作外形,至今仍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使我深深感到太极拳的外形犹如雕刻艺术,需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功。习练太极拳第一道关就是外形关,过不好外形关,将一套好的拳打成“歪拳”,不说拳不像拳,就连健身成效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要练好太极拳,人人都需要下一番苦功,首先雕琢好自己的外形。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是一门科学,太极拳教学更是一门科学,随着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再不能随便地去看待教拳,再也不是谁都能教拳,谁都能教好拳.学点太极拳教学理论,提高太极拳教学水平,逐步实施正规教拳、科学教拳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林俊岸 《武当》2015,(1):20-22
长期以来,有关杨式太极拳的传承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意推出本文,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承问题作一略要分析,以有利于辨清其传承之谜。一、杨式太极府内派才是杨禄禅所传太极拳原貌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主要是杨澄甫定型的大架。然此大架是否就是杨禄禅所传太极拳的原貌呢?答案是否定的。杨禄禅当年在北京号称杨无敌,罕遇敌手,仅靠一套大架太极拳那是不可能的。杨禄禅初到京城,在端王府教授太极拳,自不敢藏私,后班侯进京助父教拳,对父亲外传全部太极大为不满,要求众门生以后专攻大架,意为"收拳"。当时,王府管家富周不肯改拳,并向班侯保证,所学技艺绝不外传。王兰亭也不肯改拳,遂与班侯闹翻了脸,后来伙  相似文献   

9.
赵幼斌 《武当》2005,(5):16-17
杨式太极拳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经过历代太极拳家们的研传,给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拳架练法,很是丰富多彩。正因为如此,经常有学生问我,为什么同一套路,看起来许多拳家打得不大一样,究竟谁对谁不对?杨家拳有几种套路打法。为什么有的快,有的慢,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长,有的短?究竟哪个是传统的,哪些是正宗的?针对这类问题,我想融合一些专家的意见,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看法: 一是问题不能这样问,"谁正宗谁不正宗,谁对谁不对"。应当说天下太极都一样,都同出一派,都  相似文献   

10.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太极拳种类繁多,派别散乱。多年来各派各持已见,有些地方拳风不正(略谈),在某种程度上尤其在竞技场上难以协作。为了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尽可能统一步调,使我国的太极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本人主张国家正规套路太极拳,应立为'国拳'。既然是国拳,更应代表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典范,使其更完美,更有竞技价值,更能...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2003,(6):16-17
古典拳论是太极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习太极拳不能不涉及这方面。古典拳论中有许多光耀武坛的名篇,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品佳作。古典太极拳论所阐述的是关于太极拳练习的综合性原则、方法,是指导太极拳练习的纲要,也是太极拳健身的实践性依据。本篇从养生角度解析古典拳论,只是立体化认识古典拳论的一个视角,不包括其他方面如技击等的分析范围,但古典拳论的涵义及实践指导意义不仅仅在于养生一个方面。这需要广大太极拳研习者加以深刻体会。本文只是提示一种理解的方式。文中解析综合了多位太极拳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3.
拳谚,是太极拳的精髓,它精炼形象,易懂易记、给人以深刻印象,针对性地选择拳谚指导练太极拳,能理想地收到强身健体葆青春的效果。我通过阅读《太极拳全书》《太极拳研究》《太极拳入门》《太极拳运动》以及报刊杂志,收集了太极拳谚语歌诀200多条,并针对自身情况,选用6条指导练拳,不仅使缠身多  相似文献   

14.
雷世泰 《武当》2007,(11):10-12
三拳合一孙式太极拳是综合了孙式三拳——太极、形意、八卦的精华而成的,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本来是孙式拳的特点和优点,是应该好好理解和继承发扬的,但是却被人有意地淡化,似乎一提三拳合一就是破坏了太极拳的统一性与完整性,就是要把太极拳练得忽刚忽柔、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就是破坏了太极拳的恬淡虚无、纯以神行的优良风格。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不仅是对孙氏太极拳的误解,也是对形意拳和八卦掌的误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中独具特色并有广泛影响的拳系。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祛病、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而且还有陶冶性情、修身养性的功能以及别具一格的技击理论,因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太极拳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植根于传统哲学、医学、拳学等古典文化基础之上,并逐渐形成了融拳、哲、医三理于一身,具有技击和健身等多重功能的优秀传统运动项目。太极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吸收和应用的一些哲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哲学的奇光异彩,认识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渊源和基础,就能从根本上理解它的文化特征,揭示太极拳的奥妙。…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08,(11):39-47
武当太极拳流传民间后,经过数代明师的吸收改进,形成了今天的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陕西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犹龙太极拳、武当张祖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十余个门派。目前这些门派,除陈式拳传人多尊陈王廷为拳祖外,其他门派均尊张三丰为拳祖。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太极拳主要分为竞技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两类,而当今武术竞赛的发展以竞技太极拳为主,因此,科学地安排竞技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是促进竞技太极拳发展,使竞技武术与国际体坛接轨的主要措施之一.只有这样,太极拳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才能在新世纪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俊岸 《武当》2015,(2):28-29
(接上期)二、杨式太极拳之风格与陈式太极拳完全不同,没有传承关系对太极拳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杨式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的拳架风格、练功内涵及功用技击完全不同,说杨式太极拳传自陈家沟,杨氏门人也都疑虑不解。于是有人便编造说,杨禄禅为了教授王府公子,故将刚猛之陈式太极拳改成轻绵绵的太极拳,此纯属主观臆测。杨禄禅在未去北京教拳时,其拳便被家乡百姓称为"绵拳",何来改拳之说。杨式府内派太极拳公之于世,其传言不攻自破。府内派十套拳,并无一套与陈氏  相似文献   

19.
朱江 《武当》2014,(7):35-38
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那年拜师江西舞狮人习练岳家拳、杨家拳;19岁,他为寻求武术的更高境界,辞别恩师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年后,他来到武当山寻师,从此结缘扎根武当,成为三丰派一代宗师。目前,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耗费大半生心智,将其悉心挖整的武当太极拳28式与武当太极拳108式的详细练法,编纂成《武当太极拳》对外发行。那么,他是如何结缘武当武术的?又有着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