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士杰 《学语文》2003,(6):33-33
在唐诗中 ,有不少闺怨诗。闺怨诗写的是闺中怨妇。怨妇怨的是与夫婿分离。这些与妻子别离的夫婿主要有两类人 ,一为征夫 ,一为商人。唐代边境多事 ,常与“突厥”等外族征战 ,战时出征 ,平时戍边 ,都需要征调大批兵士征夫。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怨妇征夫 ,反映在诗中就是闺怨诗。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候。”又如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另外 ,唐代经济繁荣 ,商业已很发达 ,丝绸之路正是在那时开辟的。除与中亚各国交易外 ,国内也…  相似文献   

2.
所谓“闺怨诗”主要是指描写古代妇女愁情怨思的诗歌,表现各类女子由于各种因素与丈夫或恋人分离而产生的怨恨之意或相思之苦,剖析她们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或悲悼、或怨愤、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唐代乃我国闺怨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众多诗人对闺怨诗作了进一步的拓宽与发展,取得了空前绝后、令人瞩目的成就。如若根据抒情对象的不同。唐代闺怨诗可以细分为:宦妇怨诗、商妇怨诗、征妇怨诗与宫妇怨诗,这四类诗作虽然拥有闺怨诗的诸多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内涵与社会价值等方面仍有许多细微的差别,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值得人们重视与深研。  相似文献   

3.
一、从识记的文学常识入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诗题之中,我们往往能明确诗歌的类别,进而把握其表现手法和内容特点。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一眼就能让人看出  相似文献   

4.
【闺怨诗简介】闺怨诗是以抒写女子的悲怨愁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寂生活和悲怨心情的宫怨诗;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别离苦情的闺怨诗。宫怨诗在历代都有佳作,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宫怨诗。班婕妤的《怨歌行》、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诗词中表达愁绪的意象稍作整理,认为有以下的几种常见途径。一、利用谐音表达愁情1、字音谐音:主要利用意象词语与表达情绪词语的谐音双关,暗示愁情。A、柳者,留也。其实,柳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别离文学作家的笔下,它却总是那样多情。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中的少妇也许是在后悔自己没“留”住夫婿,而让自己独品寂寞之苦;“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无名氏在诗…  相似文献   

6.
郑愁予的《错误》可以多元解读。可以理解成缠绵徘恻的闺怨诗,可以解读为自伤漂泊的羁旅诗,也以解读成关于错误的哲理诗。  相似文献   

7.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的女性诗作数量不算太多,却十分具有代表性。王昌龄的人生轨迹及心态流变可以从其女性诗作中看出。王昌龄的女性诗作大致可以分为宫怨诗、闺怨诗、妇女生活诗。他以宫怨诗寄寓个人情怀,以闺怨诗传达对现实的无奈,以妇女生活诗表达了其追求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葛华仙 《文教资料》2005,(23):133-136
从古代闺怨诗的创作背景及特点来赏读现代诗人郑愁予的抒情诗《错误》,品味《错误》中所流淌的古典韵味。主要从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设、传统的创作技法的运用及朦胧的表意三方面来探讨诗歌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郑愁予的短诗《错误》是一首轻灵隽永的名作。它显示了作者对自《诗经.卫风.伯兮》以来的闺怨主题的“追忆”,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题材上直接继承了古典闺怨诗的传统;意境上展现了清俊婉丽的古典气息;语词上借鉴了前贤作品中的众多“有意味的形式”。与此同时,作者基于特别的个人体验和时代背景,对传统闺怨诗也有“摆脱”,即等待主体的泛化、闺怨内蕴的深化和摹写身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郑愁予的《错误》可以认为是一首闺怨诗,闺怨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有许多著名的篇章。如刘禹锡的“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温庭筠的“过往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从前人所创造的意境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这首诗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七绝诗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堪称“七绝圣手”。他的七绝,题材广泛,构思新奇,因内容不同而特色各异。尤其是宫怨诗与闺怨诗,代人抒情,含蓄婉转,细腻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作的阴柔之美。本文试就王昌龄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曹植的闺怨诗,都是他发泄身世的慨叹之作。从诗人创作闺怨诗的背景入手,围绕诉“离夫”之愁,鸣“弃妇”之怨的主线,讨论诗人以人托人、以事托志的诗情。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名诗《错误》的赏析,展现了诗作者的浪子情怀,是对中国传统闺怨诗的一种现代式的回答。美丽的错误,需要理解,更需要理智的对待。  相似文献   

14.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作主要有边塞诗、赠别诗和宫怨闺怨诗三类。他笔下的月亮意象几乎可以和任何题材的诗歌交相辉映,可以和任何内容相连在一起,在对边塞将士内心世界的揭示,对送别之人惆怅、愁苦心情的描写,对宫闺怨女愁心的细腻刻画及其七言绝句整体特色的体现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王昌龄的带月诗还常用月亮的盈虚、明昏来表现无常世事。在结句中好用月意象,并结合多种意象来写月,也是他七绝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5.
唐诗写战争的篇什很多,涉及反战的亦不少。反战诗中,尤以绝句最为著名,有的名句传播久远,迄今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王昌龄的绝句《闺怨》,由于情绪发展完整自然、细腻人微,使人易记难忘:(“闺中少妇不知  相似文献   

16.
王小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18+140-118,140
徐志摩的诗作《再别康桥》,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这不仅因为此诗具有卓越的艺术美,更因为它蕴涵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拟从三个角度对《再别康桥》的主旨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中唐李肇《国史补》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崔颢曾因为《王家少妇》一诗,遭到当时文坛名宿李邕的怒斥。本文分析此诗的内容,结合当时进士行卷的风气,以及考索李、崔二人生平相关事迹,认为崔颢以《王家少妇》干谒李邕,诗作以夫妇关系设喻,由于二人,年辈、名望、身份地位均颇为悬殊、崔诗比拟不当、故通李邕怒斥“无礼”。  相似文献   

18.
<正>《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代表作。这首诗短小精巧,却包含丰富的情感,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也正因为如此,迄今为止,人们对《错误》的内涵依然众说纷纭。有论者认为这是传统闺怨诗的现代改写,也有论者将其解读为"母盼子归",更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的诗作《再别康桥》,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这不仅因为此诗具有卓越的艺术美,更因为它蕴涵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本文从着重三个角度对《再别康桥》的主旨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红遍大江南北的《卷珠帘》除了旋律之美外,那含蓄温婉、幽怨缠绵的歌词也令人激赏。本文拟从《卷珠帘》歌词鉴赏入手,探析这首极具中国风意蕴的歌词对中国古代闺怨诗风格的承传,解读闺怨诗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