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庭值日牌     
升入大班以来,我班实行值日生挂牌值日,孩子们都很高兴做值日生。每天早晨与老师一同路进教室的准是值日生,他们会认真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帮助老师擦桌子、擦窗台;整理游戏角区及玩具;照看来来往往的小朋友不要在走廓上跑动等等。那份认真的态度,伊然一位小老师。孩子们在家里表现的和在幼儿园里一样吗?我曾经对几位“最佳”值日生在家的情况做了了解。袁文乾的妈妈说:“这孩子在家里穿衣服还要我帮忙,自己玩完玩具从来不收拾。”杨娇的奶奶说:“在家里我们很少让孩子动手,她干什么事都不利索,现在晚上洗漱,我还帮她呢。”通过…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常听有些父母对人这样夸自己的孩子:“我们家孩子很乖。”或“我们家孩子不爱玩,光爱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话。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也经常会听到教师说:“老师最喜欢听话的小朋友了。”从这些不经意的话语中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好孩子的标准:听话、顺从、聪明、好学,绝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都毫无疑义地套用这种固定的标准来给孩子贴标签,很少有人会考虑到,从成人角度制定的这种评价指标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否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一、“好孩子”容易形成性格偏差我们的教育在学术上和…  相似文献   

3.
小小(一)班换了老师后,我的担心越来越重。孩子常常在半夜梦里哭叫:“老师喜欢我,我乖的”从幼儿园回来,孩子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板下睑来:“我不喜欢你了,你不乖,我不喜欢你了。”“你们都不好,我跟自己好。”…… 那天早上,我带着孩子去幼儿园,在门口遇上了她的老师。女儿叫了一声×老师。×老师说:“来,乐乐,我带你上去”女儿看着我,摇摇头。我笑着对×老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升入中班后,各项能力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自觉参与劳动活动的意识比较弱,需要老师经常鼓励和提醒。所以我专门在幼儿园开展了“今天我当家——小小值日生”的活动,引导孩子发挥班级主人翁意识,增强任务意识和责任感。积极讨论,帮助孩子主动认领任务为了让孩子能主动参与并认真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在正式开展值日生活动前,我带着孩子一起展开了任务认领的大讨论,将分配任务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  相似文献   

5.
傅健 《学前教育》2004,(7):53-54
小班孩子刚到幼儿园,对幼儿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就连厕所也成了他们流连忘返的地方。他们每次上厕所都要老师“请”才会回活动室,有的孩子还背着老师在厕所里抓蛆虫,并且抓蛆虫的队伍在老师的反复教育之下还呈上升之势。小班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抽象的道理讲不通,批评、激励也只能一时有用,怎样才能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不能抓蛆虫的条件反射呢?我想到了生成活动一讨厌蛆虫,做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宝宝。  相似文献   

6.
升入小学是孩子一生中特别是学习生活中有着特别意义的一件事情。9月1日成为一名小学生,质变不可能在一夜间发生,而应该是一个逐渐量变的过程。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在“玩中学”,转变成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中间必然会有一个落差,因此他们特别需要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帮助。通过这些年来的实践,我总结了一个帮助他们的最好方法:做个“懒”老师,即学个老子的“无为而治”。一、教师的“懒”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生活护理是很精细的,孩子的学习也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一天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王娟 《家庭教育》2007,(9X):28-29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老师更多地担当起照看他们的任务。当有一天老师告诉你孩子在幼儿园出“问题”了,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8.
在我见习期间,有一次语言活动时,教师想请孩子来讲故事,这时孩子们都把手高高举起,有的甚至探出身子,希望被教师请到,唯独坐在角落的天天没有举手,茫然地看着这一切。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问:“别的小朋友都举手,希望被老师请到前面讲故事,你不愿意吗?”天天无所谓地说:“反正老师每次都请那几个小朋友,又不请我,我干吗还举手?”天天的话让我哑口无言,我反思天天为什么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我想这和教师对天天的态度有关。天天本来就调皮,教师经常批评他,还把他安排到最后一排位置。天天认为,教师已把他归为“坏孩子”,“坏孩子”表现再好都…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人们会用乖来形容一些孩子,他们容易管教,不争抢也不吵闹,让父母非常“省心”。医学心理学专家却提醒家长,对这样的“乖”孩子,应多加注意,他们有可能是“退缩儿童”。  相似文献   

10.
问:1郾如何启发那些沉默少语、不听老师话、不愿参加任何活动的小朋友?还有些“启而不发”者,该怎么办?2郾在课堂中提出一个问题后,有的孩子举手很积极,可是不敢叫他,因为他回答时会“跑题”,而且会讲很长一段故事,不请或打断他吧,怕挫伤他的积极性;请他吧,其他孩子会不听他讲的内容,纷纷讲话,影响课堂效率。该怎么办呢?3郾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但是在幼儿园中,老师面对的是全体小朋友,而且特别强调集体规则、集体意识的培养,这样会不会把孩子限制死了呢?4郾大班的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但是幼儿园里的活动很多,孩子的注意力不能很…  相似文献   

11.
“您好!”每天早晨,在我们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九村幼儿园的大门口总有6个仪表整洁的“礼仪小朋友”在迎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他们微笑着向每一个伙伴、每一位老师问早。我园的“礼仪小朋友”由大班的160名幼儿轮流担任。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使幼儿从小养成讲礼貌、讲文明的良好习惯。轮到当“礼仪小朋友”的那一天,不管是胆小怕事的孩子,还是全园有名的“淘气包”,都充满自信地、格外认真地投人了这一活动。被问侯的孩子或老师则同样报  相似文献   

12.
我在幼儿园担任体育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临时安排到大班带生活活动。自主游戏后便是喝牛奶时间,我请孩子们排队来我这里打牛奶。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牛奶  相似文献   

13.
刚上幼儿园那一阵,老师反映女儿很乖。 可是一天放学,我高兴地去接女儿,却听到老师“告状”:“昨天,你家诗逸把坐她旁边的杨洋小朋友的脸抓破了。今天早上杨洋的家长打电话说了这件事,并说以前也有过几次,只是都不严重,他们没当回事,可这次太重了,现在请我们老师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一位著名的儿科治疗专家说:“父母必须学会用理智的感情控制自己的怒气,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以便指导孩子的言行。”作为父母是这样,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该如此。幼儿园里,常常有一些不乖的孩子,做出一些不乖的行为来。对此,教师应该有耐心,进行说服教育,还要有一颗爱心,让孩子感到老师是爱他的,切不可一犯错误,就随  相似文献   

15.
高竹姜 《家长》2011,(7):22-23
儿子小的时候,每次我去幼儿园接他,不管遇到哪个老师,对他的评价都一样——乖,稳稳当当,不吵不闹。当听到这些评价时,我心里美滋滋的。儿子的懂事,听话也一直让我引以为傲。 然而,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他的这种“乖”反而让我越来越担心起来。也许是小时候听到的都是别人对他“乖”的夸赞,他在潜意识里就朝着这个方向成长。现在他上四年级了,在他身上却很少能看到如其他男孩子一样的活泼、勇敢和冲劲儿。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写作文,贵在真实和自然。”每当这句话回响在我耳边,我就想起最令我难忘的、我小学三年级时的李文健老师。李老师的“家庭图书馆”李老师当时证是一个民办老师,工资收入少得可怜,可他却非常喜欢读书和藏书。记得那时候,每当周末,李老师都会把班里喜欢看书的孩子请到他家里做客。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阅读》2007,(4):56-56
工作中,经常有家长抱怨:“老师,我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任性,凡事都由着自己的小性儿来,真没办法。”然而奇怪的是,家长们所说的任性孩子在幼儿园却往往表现得顺从、听话,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布置的任务都能努力去完成。那么,为什么这些孩子在家中会较为任性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问候与回应     
参加一个教育听证会。会场上,有五个老太太激动地站起来,不等话筒传到她手中就大声对着台上说起来:“我孙子特别乖,逢人就问好。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一个阿姨不喜欢他。邻居的大爷大妈爷爷奶奶都夸他懂事。上了小学,孩子上学问老师好,可老师却假装没听见,看都不看我孙子一眼。——学生跟老师问好,老师不搭理学生,弄得孩子都不知道懂礼貌究竟是对还是错。这事儿,到底该谁管?台上的诸位官员开始心平气和轮番作答。我周围的人却开起了小会。一个说“我们孩子的老师跟我告状说:你闺女不理人!我问我闺女为啥不理老师,我闺女回答:一开始我理他来着…  相似文献   

19.
宗海燕 《学苑教育》2012,(18):71-71
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幼儿园自2009年就创设了“亲亲田园”的园本课程研究,也从那时起,老师和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孩子们在自己的田地里实践、体验,但以前的活动总是老师设计安排,孩子只是听从老师的分配,自从学习了“活动单导学”的教学理念,我们设计了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芋头丰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我班开展了值日生活动。即由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配合老师将一天的工作搞好。孩子们都喜欢这项活动,谁也不轻易放弃轮到的值日,这一活动开展以来,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孩子们能够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向孩子们提出要求:值日生要帮助教师拿教具,为小朋友分饭,协助老师打扫卫生。孩子们都很乐于做这些工作。时间长了,我发现无论是否当值日生,孩子们都能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