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班上有两名女生.一名叫陈灏婧,一名叫李钿钿.这两名女生可是我班一对长不大的"活宝".都很聪明,但是出奇的天真幼稚.都上六年级了,两人还把家里的布娃娃拿到教室里来"办家家";离小学毕业还有四五个月,别的同学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奋力拼搏,她们俩却已经开始"怀旧"--利用宝贵的上课时间偷偷地写"毕业留言".  相似文献   

2.
在《长恨歌》之末,自居易写杨玉环托临邛道士致意李隆基: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其中的"金钗"解释起来不难,而对"钿合"的解释就颇难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或谓是"用珠宝镶嵌的一种首饰用两片合成",或说是"用珠宝镶嵌的金合"。那么,到底如何解释才算合乎实际呢?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华人社会最大的狂欢终于落下帷幕——年过好了.只是,小孩子手里那一叠压岁钿该如何打理?中国孩子的理财教育有待加强,但该如何正确理解理财教育? 还是从压岁钿讲起.我小时候,拿到一封五十元的压岁钿,已属巨款,此仅限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才有如此大手笔,至于其他滴里嗒拉的压岁钿,都如数上交给父母循环使用——父母也要分发给其他亲友孩子的.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3,(3):16
一年一度的华人社会最大的狂欢终于落下帷幕——年过好了。只是,小孩子手里那一叠压岁钿该如何打理?中国孩子的理财教育有待加强,但该如何正确理解理财教育?还是从压岁钿讲起。我小时候,拿到一封五十元的压岁钿,已属巨款,此仅限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才有如此大手笔,至于其他滴里嗒拉的压岁钿,都如数上交给父母循环使用——父母也要分发给其他亲友孩子的。那不用上交的压岁钿,除一小部分用以买喜欢的小东西,父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有"钿头云篦击节碎"一句,对此句的注释翻译,就笔者目前见到的,没有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我班上有两名女生。一名叫陈灏婧,一名叫李钿钿。这两名女生可是我班一对长不大的活宝,都很聪明,但是出奇的天真幼稚。都上六年级了,两人还把家里的布娃娃拿到教室里来办家家;离小学毕业还有四五个月,别的同学都在为自  相似文献   

7.
"孙老师,您的书让我走出了最黑暗的时刻。我买了三本,一本送给我的爸爸,一本送给我的班主任老师,一本留给我自己。他们看了,都哭了。他们说他们错了。您说,教育家眼里没有差生。有这一句话就够了。我们不需要谁来可怜挽救,我们自己会努力……"  相似文献   

8.
古时的“盒”也写作“合”。这种古代闺阁的精巧小盒子充满了幽远的意境, 也承载了很多美丽的故事。钿盒可用金、银、犀、玉等做成。盛珠宝首饰或化妆用品。古人常常以钿盒互赠,以寄相思,陈鸿的《长恨歌传》中写杨贵妃与唐明皇“定情之夕,授金钗钿  相似文献   

9.
按照新的发展性教育观念,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懈努力,我们探索了一条适合学校实际和教育发展需求的"三为本"发展性教育办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本",以教师"三品"形象发展为"本",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本",初步形成一个"三本"一体,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新的办学模式,使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的乐园和求知的殿堂.  相似文献   

10.
漫话"校本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些年,杂志上突然冒出许多新词,"校本管理"便是其中之一。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望文不见得就能生义,已经出版的词典还来不及把诸如此类新词收入,以后会不会收入,且不管它,现在遭遇这种新词,就不免犯难。"校本管理"这个概念究竟能否成文?"校本"之"本"以及诸如此类的"以×为本"表示什么?提出所谓"校本管理"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它到底是真问题还是虚构的问题?不妨一议。一"校本管理"是在"以×为本"公式盛行的背景下出现的口号。所谓"以×为本"(即"以×为本位"),其实是"××主义"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如"社会本位",实际上就是"社…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提出"视野"观点的必要性,说明了"视野"的特定含义;进一步用这一观点透视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特征;最后还在新的学术环境中对"视野"观点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体"字解析     
"体"字由人与本二字构成,故人本曰体. 体与本连在一起意寓深远,汉字真奇妙.本体论是一门大学问,有哲学家称它为"第一科学",有哲学家称它为"第一哲学",地位很高. 哲学论天、论地、论人,实际上主要是论人,所以哲学更是人论.有一种哲学就叫人本哲学,通俗点说,是一种把人的地位看得很高很高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误区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我为本" 现在许多学校,教师乃至中层干部都把校长称作"老板",而教代会只是流于形式,学校内部的矛盾、问题一大堆.这些"老板式""校长负责制",口号上喊"以人(教师)为本",实质上就是以管理者自身为本,严重扭曲了教师管理的"促进、改善、提高"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读书"十说"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 一本说 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自新"门周处一段文字中,有"乃入吴寻二陆"(晏殊本)和"乃自吴寻二陆"(王先谦本)的分歧.认为晏殊本合理可取.  相似文献   

16.
物理课本是复习教学之"本",<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之"纲"."紧扣课本不超纲"是物理中考命题的原则和规律,所以中考物理总复习必须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有的学生认为总复习只不过就是知识的简单重复,所以马马虎虎,像蜻蜒点水,一掠而过.学习上不求甚解,这是十分危险的.笔者认为,总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依据课标对课本内容进行精炼、活化和深化处理,使知识规律化、网络化,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掌握课本,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得到新的收获.做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是古代文学创作论的两种基本观点,对于古代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于六朝时期的"物本感应"论强调自然之物为文学创作之本源;生成于唐代的"事本感应"论强调社会生活之事为文学创作之本源.二者都受<乐记>的影响,比较而言,"事本感应"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文学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18.
Q我的孩子总改不了马虎的毛病,比如做数学题时把"+"看成"-",把"×"看成"÷",明明草稿纸上的答案是对的,一抄到本上就错了.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治治他的"马大哈"?  相似文献   

19.
简论"儿童读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初,台湾的王财贵和南怀瑾掀起了一场"少年读经运动".大陆的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起而响应,并主持出版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结果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一场关于"儿童读经"的争论.对于"儿童读经",我们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但有必要把握一定的尺度.  相似文献   

20.
我家有个"小大人".什么?你想认识一下?看,她闪亮登场了! "的的,的的,看我!"只见这口齿不清的"小大人"戴上眼镜,手拿一本《史记》,一本正经地站在我面前,嘴角微微上扬,表现出一副"高素质人类"的样子.她一边"指点江山",一边微微点头,嘴里叽里咕噜,不知在念叨着些什么.突然,"小大人"左脚绊右脚,"叭叽"一声摔倒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