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思想是"健康第一"。小学体育教师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授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信心。然而,要想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教师就要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着手,因为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有兴趣,才能够自主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本文从明确体育学习目的、营造教学氛围、灵活采用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了浅谈,以期为广大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兴趣以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良好,体育兴趣一般,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与他们的体育兴趣显著相关.提高体育弱势群体的健身意识必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并提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阳光体育"是国家近几年来积极号召和倡导的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其宗旨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体育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重视。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风气,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我们发现,体育教育面临着"三大难":一难即学生重文化课学习轻体育课锻炼;二难即学生前怕"跑"后怕"跳",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三难即学生对体育课漠不关心,压根没兴趣.而要想提高体育课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必须在教学上下功夫,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地享受体育.本文主要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激发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一定会把学习体育技能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去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进行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职体育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中职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熟练掌握某(几)项运动技能,为实现终身体育饭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教学法、心理干预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研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比传统组有了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体育锻炼的兴趣也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也有量著性提高(p<0.05).结论:从过体育教学的改革,可以激发中职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也是如此,我们上体育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必备体育知识的同时,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喜欢上体育,并能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由于现代的中学生大都沉浸在电脑网络游戏中,缺乏室外的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爱上体育锻炼,其关键所在就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就会走出家门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陈升高 《学苑教育》2023,(13):82-83+86
快乐体育是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对体育厌学现象提出来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健康第一"原则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中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培养他们在快乐中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快乐体育能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了实现快乐体育的目的,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范自强 《辅导员》2012,(Z2):107-10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其参加体育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习得。实际上,只要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去练习,以至形成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逐步增强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中必须注重对传统的技术课教学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一、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体育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0.
梁玲 《学周刊C版》2014,(8):126-126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出:我们学校阶段的体育教育应为学生打好体育锻炼的基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能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体育锻炼中.我们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为保证体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就需要我们运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小学生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个人爱好、力量、速速、耐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体育对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体育课程枯燥乏味,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提不起兴趣。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小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各种困难,创新了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更多趣味教学内容,改变了学生长期以来对体育课的误解,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除此之外,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来实现,学校及家长应该在学生学习生活之余增加其体能锻炼项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出:我们学校阶段的体育教育应为学生打好体育锻炼的基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能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体育锻炼中,我们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为保证体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就需要我们运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小学生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身体素质、个人爱好、力量、速速、耐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我们应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制定更适合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为提高学生体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孙长权 《教师》2013,(33):114-114
兴趣会让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情绪,教师有意识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认真参加体育课堂及各种锻炼活动,推动学生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兴趣有重要作用。笔者从多方入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重要作用,努力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5.
兴趣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两半球内的有关部位由于附近已形成特殊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特别易于感受某类事物的刺激,并且特别易于在这类事物的刺激作用之下,形成最优越的兴奋中心的倾向。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吴振 《中小学电教》2011,(7):130-130
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体育习惯,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当前中职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中职生处在青春期,他们的身体与生理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  相似文献   

17.
于弘 《文教资料》2006,(35):150-151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毅  黄强 《宜宾学院学报》2009,9(6):123-124
高校体育要全面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发挥个性特点、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正>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师们在校园生活中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一、游戏激趣,有效提高准备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陶积辉 《学周刊C版》2020,(11):161-162
小学体育对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体育课程枯燥乏味,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提不起兴趣。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小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各种困难,创新了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更多趣味教学内容,改变了学生长期以来对体育课的误解,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除此之外,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来实现,学校及家长应该在学生学习生活之余增加其体能锻炼项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