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说"变态"     
当前中学生动辄将某人的行为或某种现象归之于“变态”,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校园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语言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个词语的使用情况加以考察,结合其使用的情境细究其表达的涵义,尽管复杂多样,但并无恶意。“变态”的使用,既能帮助他们宣泄不良情绪,又能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这是“变态”在中学生中持续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语言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加上否定副词“不”或“没(有)”之后,意思基本没有变化,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让留学生颇感头痛的难点。本文从“好/好不 形容词”谈起,讨论“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等语言现象,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清谈”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该语料中频繁地使用息缺修辞格,并且存在大量的偏离现象,很好地体现了魏晋清谈之“清”的修辞学含义。  相似文献   

4.
“很男人”、“很女人”、“很淑女”、“很绅士”、“很中国”、“很阳光”、“很青春”等等,这样的组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交往中渐渐成为一种语言时尚,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并加以模仿,同时也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普遍关注。“很+名”组合格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内部自身的演变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它的产生有其可能性和必然性,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的结果。文章对这一语言变异现象的现状、出现原因、语言功用、不足之处、名词的限制性因素等研究作综合阐述,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春、夏、秋、冬四季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一一对应的词汇,但是无论字典中的释义还是文学作品中,汉语中“春”、“秋”的使用频率要比“冬”、“夏”高,而在英语中,则是“冬”、“夏”占了优势。这一现象与汉英两种语言的发源地及其文化异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结合语义,语法方面对“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的研究成果,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该语言现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是怎样由一种潜性语言现象变成显性语言现象的:一、潜词义的显性化;二、潜性功能的显性化;三,潜性效果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7.
“一形多义”现象在汉语中并不少见,它不同于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歧义”现象有损于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应该极力避免的,而“一形多义”现象则是语言自身的客观事实,无碍于语言信息的传达,是难以避免的。不仅如此,汉语中的“一形多义”现象,还为修辞开拓了一个不小的崭新天地。不少精彩的修辞艺术,就是由汉语的“一形多义”现象的巧妙运用而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统修辞格的隐喻近二十多年来受到认知语言学派的挑战,让人们对语言有了重新的认识,即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方位隐喻中的“前后”域的隐喻拓展意义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料库的"冷"的隐喻概念汉英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丽 《现代语文》2010,(7):114-1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冷”的隐喻概念,结果表明:英汉两种语言中“冷”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差别。这一现象发生的理据主要归因于两个民族的生理特征、地域环境、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文化背景下的思维以及英汉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同一性及差异性。隐喻投射不仅能投射到心智情感域、外在经验域,而且还能投射到人体本身,即“以身喻心”“以身喻物”“以身喻身”。  相似文献   

10.
从"望洋兴叹"看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用“望洋兴叹”而产生的“望书兴叹”等说法是可以使用的,因为它符合了语言的约定俗成性。语言中的这种“习非成是”现象有其产生的原因:一是语言发展演变的不规则化;二是文字的精英化到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误解;三是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固有的因形示义的特点。“习非成是”现象应有一席之地,但不能夸大与提倡它。  相似文献   

11.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哈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基本相同,所以其所蕴含的意义也基本一致。由于哈汉两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因此,哈汉两种语言的委婉语也存在着鲜明的文化差异。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哈萨克语和汉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揭示它们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增强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增进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内化语言和外化语言是生成语法理论体系中相当重要的概念,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内外化语言是可以厘清的,而且对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意义重大。内外化语言可以对接,翻译就是很好的例证。如果内外化语言可以对接的设想成立,那么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就可以实现有效互动,同时可以加深对语言习得等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吾屯人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吾屯是青海同仁县土族聚居地之一,吾屯话是汉语在当地藏语强烈影响下形成的混合语。村内主要通行吾屯话、藏语和当地汉语。土族家庭及族内主要使用吾屯话,藏族家庭及族内主要使用藏语。家庭三代使用双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民族对藏语文、汉语文的认同程度最高,行为倾向也最积极;对吾屯话的认同程度不高,行为倾向也比较消极。  相似文献   

14.
sɑ本义为“土”或“土地”,引申义为“地点”或“处所”,在藏语和嘉戎语中可能属同源词,当它进入两种不同语言中充当语法成分时,表现出它的相似处和不同点。在嘉戎语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语法形式,在构词构形中都有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Foreign language enroll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experiencing a shift from the traditional European foreign languages toward the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Moreover, increasing numbers of students now have some degree of bilingual proficiency in the language that they are studying. As a result, much recent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issue of heritage language instruction by both researcher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practitioners in language pedagogy.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ncepts of "heritage language" and "heritage learner" need clarification and should be placed within a larger national policy perspective. Pedagogical and sociopolitical issues surrounding the current heritage language debate are examined from a cross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article ends with some specific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ole of heritage languag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within the current strategic context.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是文学语言的内核,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文学语言虽然是一种具体的文化信息,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却能反映出纷纭复杂的文化万象。种种文化现象都可以通过文学语言表现出来。本文试图从文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阐明文学语言是受到各个层面文化的制约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融合导致了语言的融合,哈萨克语在自己的民族语言中吸纳了突厥、回鹘、蒙古等民族的语言因素。借词现象是哈萨克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与俄语、汉语、维吾尔语等语言交流过程中。哈萨克语借词现象已经拓展到方方面面。研究哈萨克语的借词现象,对了解民族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是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心理的和社会的。除此以外,模糊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如在信息传递、语用、修辞、美学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语言一直被视为交流或传递信息的工具。外语学习不仅仅意味着懂得一门语言,更要学会输出语言。而在输出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过度概括、信息传递错误、无系统性、语言僵化等。本文将着眼于语言僵化这种外语学习研究者和外语老师都感兴趣的现象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