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身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持续进行,构建一种能够推动社会和个体积极参与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十分必要,即促进终身学习的目标激励机制、过程激励机制、结果激励机制。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舆论环境和完备的法律政策环境,不断推进终身学习进程,最终实现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学习型社会要求全民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与完善。为此,要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以家庭、社区和跨区域的网络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3.
信息社会对学校的冲击首先表现为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为此,教育家呼吁教师们进行终身学习,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学生学习的要求。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必须采用合适的机制,当人们发现奖励制度和进修制度效果不佳后,许多人想到了使用评估手段,希望评估制度能够成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再论教育信息化下的终身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联  张晓 《成人教育》2009,29(2):50-51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教育理念和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学习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也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为终身学习创造了开放性的环境、为终身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终身学习者自我学习,有利于终身学习者共享交流。而促进教育信息化需要社会、学校、教育者和学习者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李瑶 《文教资料》2013,(15):68-70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以"教育"为主要职能的博物馆,自然而然地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元素。本文阐述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以及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终身学习社会、调动人们学习的积极性,日本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终身学习成果评价认证机制。国家制定审定考试评价指导方针,将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包含其中,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终身学习审定登录系统。在对学习结果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学习成果间的等值互认,促进个人的学习成果在社会范围内互通,以及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不但提出建立成人继续教育经常性和制度化的系统社会构架要求,而社会也要相应地创造适应成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环境,成人学习者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立成人学习抗干扰机制是这个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构件。  相似文献   

8.
王矗  陈琳 《成人教育》2011,(10):19-22
构建成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学习型社会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终身学习环境,促进了成人学习不断向全民化、终身化方向发展。通过成人学习者与普通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的对比分析,结合终身学习的特点提出了成人终身学习的四个模式,即主动式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开放式学习模式。最后,在四个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 (简称 UIE)始建于 1951年。它以促进国际社会终身学习为宗旨,主要工作领域包括环境教育、教育平等、未来就业、扫盲与继续教育、和平教育。   UIE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终身学习。在当前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发展进程中,唯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所在终身学习领域的具体作为:   1.监控国际社会及各成员国在促进成人学习方面的政策;   2.关注基础阶段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各类处理不利地区的基础教育;   3.增强学习的环境、保健、人口、性别平等等问题的相关性;   4.促进成人学习…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在日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西兰、加拿大和东道主日本共10个国家的开放大学校长或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建设终身学习社区中远程教育的作用:国际视角”。会议追溯了终身教育理念向终身学习的演变过程,指出整个社会对终身学习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要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首先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充分认识学习者的特质和需求。开放大学在推进终身学习社区建设中.促进终身学习的社会网络化,发展适应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启用院校合作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软件,不断拓展远程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桂敏 《职教论坛》2021,(1):163-170
终身学习理念已成为教育政策文本中促进社会和教育变革的必要话语陈述。文章基于对国际重要终身学习政策文本进行历史分析,详细梳理终身学习的概念特征以及政策逻辑,发现在以竞争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治理语境中,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权力机制对个人自由进行控制。同时,人力资本理论的兴盛造成对终身学习人文主义理念初衷的背离。因此,终身学习政策必须要考虑个人实现、社会融合和经济发展的多重功能,达到工具理性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均衡,并明确国家在政策落实中的努力,兼顾全民公平的学习机会,赋予全民平等学习权利。  相似文献   

12.
陈鹏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8):81-84
发达国家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得益于完善的立法、有序的运行机制、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机制、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对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建立的启示在于:以专项立法的形式规范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行为;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经费的机制;构建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性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终身学习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国际化的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世界各国都把终身学习观念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然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首先应该建立终身学习机制。本文从终身学习机制的内涵入手,论述了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的意义,并提出了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终身学习理念下的U-learning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泛在学习的产生和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契机,促进和推动了终身教育的发展,成为未来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文章依据对泛在学习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的分析,探讨了泛在学习为终身学习带来的变化,分析了泛在学习环境的功能,构建了一种面向终身学习的泛在学习环境,提出了构成泛在学习环境的多个要素,期望对未来泛在学习环境的设计提供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与学习者“需求侧”合理匹配的政策环境、课程建设、供给服务及措施保障等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资源,学员需求数量庞大,建设周期冗长;同时建设过程牵涉部门众多,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各方有效配合。学习资源共享共建共管,从资源建设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移,构建政府全面统筹、市场有效介入、社会广泛参与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力量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参与热情和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6.
我国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际金融危机消解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想在未来新一轮全球化同际经济竞争中获得主动,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积极倡导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本文结合我国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的现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通过构建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和服务机制,在实践层面上大力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借用社会空间理论,深入分析终身学习的概念转换、空间发展和阶段特征,研判终身学习该如何变革和发展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和学习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终身学习的认知空间、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经历了终身教育初发展、终身学习初发展、技术支持的终身学习和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四个阶段。在空间的拓展延伸中,认知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三者不断融合,在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空间发展中,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技术发展,促进终身学习空间的三维一体;二是草根联通,促进社会空间的极大拓展;三是观念回归,学习主体的认知空间高阶延展。  相似文献   

18.
学术前沿     
促进少数民族终身学习走向美好未来——以云南省为例李慧勤在《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终身学习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作者以云南省为例,从社会应提供的机会和增进需求出发,对促进少数民族终身学习的意义、条件和政策作了简要阐述。作者首先指出了云南省为促进少数民族终身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形成,近十年来,瑞典通过健全终身学习的法律保障、提供经费资助、鼓励社会参与等政策促进本国终身学习的发展。从这些政策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到瑞典终身学习业已形成的特点以及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习社会构建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终身学习机制的建立,构建终身学习指标,是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持续开展终身学习的生命力所在。通过对《终身学习政策比较研究》和《欧洲终身学习质量指标报告书》这两份报告书的简介分析,揭示其对我国构建终身学习指标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