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为什么是背影?年青的生命,发扬蹈厉,云霞绚丽。而生活终归是散文的,其琐屑繁复万千隐痛与千变万化的情绪总如平静的水流之下暗潮汹涌。所以,散文总是易读而难进;至若内敛质朴、平实道来如朱自清之《背影》,就更难通感同情了。倘没有三十年以上的人事裹挟,终归会对朱自清笔下的背影视而不见,见而无感。而事实上,我们的人生,正是若干背影的叠加与消逝。当他出现时,我们多不以为  相似文献   

2.
<正>一.诗歌导入父爱如山,山如石,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由此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3.
一.诗歌导入 父爱如山,山如石,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由此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4.
杨忠 《文学教育(上)》2008,(11):109-109
提起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人们自会想到独具风格的朱自清;而提到朱自清这个伟大的名字,人们定会油然想到他的《背影》——这篇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佳作。有人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林非《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这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5.
<正>在朱自清诸多炫目的头衔中,"散文家"当排首位,散文亦代表了他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用朱自清自己的话说,他的散文应"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其中许多篇目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术文的典范",影响之大,不言而喻。《背影》是其叙事类散文中的经典名篇,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早在建国前就进入中学教材。作家吴晗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  相似文献   

6.
《背影》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散文,作者朱自清在该文中书写了浓浓的父爱。文章平白、质朴,没有华丽的语言和刺激的情节,只有浓到化不开的亲情,触人心弦,使人不禁潸然涕下。本文中笔者针对《背影》的教学进行了探讨,从如何教入手,对《背影》的教学启示进行了挖掘,并谈了自己的一些教学感悟。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历来被奉为经典,文中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挚情感。但在现实生活中,朱自清与他的父亲朱小坡之间却长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背影     
读朱自清写父亲的那篇散文《背影》时,我年纪小,只觉故事极平淡。父亲给儿子买橘子也值得感动?估计同学们跟我情商差不多,没人能理解一个背影所能承载的人世悲欢离合。人与人面对面时习惯戴上面具隐藏内心,转过身面对自己的时刻,无需再掩饰,所有真情都会在那个默默无言的背影里赤裸流露。  相似文献   

9.
师:对于现当代的中国人,一提到背影,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朱自清抒写父子情深的名篇叙事散文《背影》,以至于网上与“背影”这个关键词链接的几乎都是与父爱相关的内容。有一个专门的父亲网站就叫“背影网”。那么究竟是什么使这篇散文影响如此广泛,流传如此久远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领悟父爱,感受真情。(板书:背影)师: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各个小组的预习情况(有许多小组纷纷举手,教师指定小组轮流的组长将本组预习内容整合,形成文字,到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并口头汇报本组预习的检查结果,教师作评价)。师: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  相似文献   

10.
《背影》写于1925年,收在朱自清的第一个散文集《背影》(1928年出版)中。文集以《背影》书名,可见作者对这篇散文的特殊情感。《背影》只记述了一个生活片断——父亲送他从南京渡江到浦口;然后乘火车去北京念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背影     
<正>读朱自清写父亲的那篇散文《背影》时,我年纪小,只觉故事极平淡。父亲给儿子买橘子也值得感动?估计同学们跟我情商差不多,没人能理解一个背影所能承载的人世悲欢离合。人与人面对面时习惯戴上面具隐藏内心,转过身面对自己的时刻,无需再掩饰,所有真情都会在那个默默无言的背影里赤裸流露。这种感悟来自于我再次见到  相似文献   

12.
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谈到朱自清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这篇文章发表后,一直为青年读者所喜爱,历届中学也都把它选为教材;当作者逝世时,有些中学生悲痛地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见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背影》作于一九二五年,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一九一七年冬,因为祖母去世,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毕,又和父亲乘车北上,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散文《背影》。哪个同学来介绍一下作者朱自清。(出示课题《背影》——朱自清)生1: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时是现代,地是江苏扬州,作品有《荷塘月色》《春》《绿》,评价是民主战士、散文家、学者,还有诗人。师:很好。我们介绍作者要抓住哪些要素——生(齐):名、时、地、评、作。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关注《背影》一文中的父爱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情感及其变化。作者在《背影》中通过对父亲生活的描写观照了自己的生活,而生活的不易让他更好地理解了父亲。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亲的背影,也是自己的背影,更是千万个父亲的背影。  相似文献   

15.
散文,大都有着明确的线索,对散文线索的认识是散义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关于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线索,目前通行的说法是:“背影”是散文的明线,“父子情深”是散文的暗线。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欠妥当之处,想在此一呈孤陋,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2008年年是朱自清诞辰110周年、也是他逝世60周年的纪念。岁月匆匆,时光流逝,可朱自清的“背影”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灵。时间的淘洗,潮流的沉浮,而“背影”越来越清晰,就像一位宽厚的前行者,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迷茫、彷徨的路。“朱自清一身重病,宁愿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既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也是民族精神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父爱如山是我们在谈论有关父爱话题时常用的词,用来形容父爱的深沉,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的父爱是中国式父爱的缩影。范老师由《背影》中的父亲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又由父亲想到了如今的人情淡薄。从文学作品中,他读出了父母对子女的牵挂,通过回忆父亲的背影,他觉得,如今的教育,应该呼唤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散文 ,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很多。在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 ,除了鲁迅作品 ,朱自清的作品恐怕是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了。关于朱自清的散文 ,研究文章无以数计 ,但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第一是朱自清的散文充满女性味 ,第二是朱自清特别喜欢在他的散文中写背影。下面笔者将结合中学教材谈谈我的看法。先说朱自清散文的女性味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女人》的散文 ,他在文章中借一位朋友的口说 :“老实说 ,我是个喜欢女人的人……在路上走 ,远远的有女人来了 ,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嗅着花香一般 ,直攫过去。”作者不仅…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散文所表现的感情是真实的,抒情方式是蕴藉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让人在平淡舒缓之中,慢慢领略出隽永的味道。《背影》是体现朱自清真实蕴藉的抒情风格代表作之一。《背影》创作于1925年10月,也就是作者从南方到清华大学任教后。记写的事情却是八年前父亲送他北上读书,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多少年来被选作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打动读者,在于它充满了父子之爱这个永恒的主题。散文的构思角度不同一般,语言平平实实,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背影”,在叙…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论及我国新文学的发展时曾说过:“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谈“五四”以来的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他的散文《背影》。为什么?因为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