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当前使用的版权协议文本已经不适应新的国际国内版权环境,存在风险。分析了多数版权协议中存在的协议主体不是法人单位及协议形式不适应网络化需要、转让权利种类列举不全面、未明确能否再次转让或许可给第三方、约定合同生效和失效的方式不合理、转让时间期限未约定或过短等主要问题并给出修改建议。针对《著作权法(草案第二稿)》给出相应修改建议并解释了协议名称等其他编辑同仁比较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英生物医学期刊版权政策新动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美英生物医学期刊传统的版权政策十分严格,签订版权转让协议是文章发表的必要前提条件;且任何人(包括作者)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均需获得书面许可,并需付酬。近年来出现的开放存取期刊不要求作者转让版权,仅要求作者同意“开放存取许可”。而随着开放存取运动的深入,美英传统生物医学期刊均对其版权政策进行了修订,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开放存取运动。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品独特的表达符号使其必须借助表演和制作录音制品实现作品的传播,由此塑造了音乐著作权客体的双层结构和复杂的权利配置,著作权法通过多种许可机制的创设抑制交易成本。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现行著作权许可模式无法适应因产业链条延长和作品使用规模扩大而抬高的许可成本,音乐著作权市场陷入失灵。为破解数字音乐许可难题,美国推出《音乐现代化法案》,以概括许可配合强制许可的发放,但新的许可模式仍未摆脱机械许可的阴影。我国著作权法应在梳理和整合现有权利的基础上,从组织和技术两个层面探索集中许可和集体管理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介绍英国政府信息著作权授权制度,从"许可证授权"和"点击—使用许可"到"开放内容授权"的制度转变,以及从"成本回收"到"免费使用"的理念更新,提出我国应当树立"开放内容授权"的版权理念,建立开放的政府信息著作权授权模式。  相似文献   

5.
开放存取版权管理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珂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4):409-412,502
开放存取改变了以用户支付版权使用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运作模式,以在版权法的保护下打破版权垄断为宗旨。开放资源的版权保护以许可协议为操作规则,许可协议大都不提供责任担保。对开放资源的版权保护强调对许可协议的比较选择,并对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中的产权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机构知识库的资源建设过程中,复杂资源产权现状会给机构知识库带来各种潜在的法律风险.本文从权利所有人的角度对机构知识库存储的各种资源进行分类,明确了各种资源的产权现状.介绍了机构知识库产权管理的策略和法律工具--存储许可协议,强调规范的存储许可协议可以帮助提交者和机构知识库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介绍了存储许可协议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开放存取期刊版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开放存取期刊在遵循现行版权法规的基础上寻求与版权的对抗,其摒弃“限制”与“专有”思想,以互济、共享、奉献为基本理念,以许可协议作为保护版权的格式合同,侧重于对精神权利的保护,并施行由用户承担责任的机制。保护开放存取期刊的版权必须赋予许可协议法律效力,建立国家许可证制度,提高用户的道德水平,还应加强开放资源版权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前,开放存取期刊的版权有四种模式:出版社拥有版权;作者保留版权;转让商业利用权;保留部分权利,通常采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本文对开放存取期刊的版权做了分析、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网络直播中的翻唱涉及的著作权关系非常复杂。根据著作权法规定,只有在表演者享有非专有使用权情况下,未经著作权人、作品创作者许可或未经受让人许可构成侵权;在其他情况下,主要构成对专有使用权人等权利的侵害。网络游戏在总体上属于计算机软件,不具有可表演性,不应被赋予表演权。  相似文献   

10.
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慧 《情报杂志》2003,22(11):7-9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我国2001年著作权法修正案新增权利。由于新增权利没有限制,打破了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与对公众使用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的利益的平衡。对用户利用新技术使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形成了巨大障碍,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承受着巨大的负担和风险,这一切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提出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应给予非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一定范围的合理使用,同时在著作权法修改时应增加数字图书馆法定许可条款。数字图书馆应通过DRM技术和用户教育皋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王丹丹 《情报科学》2012,(1):121-124
维基百科是wiki技术和协作模式成功的典范,证明了开放共享、协同写作这一新的内容创建形式和协作模式的可行性和成功之处。笔者从社区的角度对维基百科的成长动力进行分析,主要是从社区得以运行的源头,以此为切入点揭示英文维基百科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造成中文维基发展滞缓的因素,及对其他wiki项目建设管理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杨维群 《科教文汇》2013,(6):194-195
政务公开是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也是预防、抑制腐败和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一项基础制度。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探索政务公开发展的新途径。受各种因素影响,各地区、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离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文围绕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大量调研和数据统计,对政务公开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从如何扩大政务公开的内容、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加大政务公开监督力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田丹  李明鑫 《现代情报》2011,31(3):55-58
介绍了机构库的研究要素,提出内容拥有者是机构库建设中的关键要素。详细分析了机构库内容拥有者与其他机构库要素之间的关系。指出机构库的成功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内容拥有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吕红 《现代情报》2017,37(9):156-163
伴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的推进,政府数据开放相关问题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以CAJD收录的政府数据开放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研究动向与热点主题进行了分析。首先,从期刊、研究者、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4个层面分别对国内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的重要期刊、高影响力作者、高产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其次,基于共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目前该领域的五大研究主题分别是政府数据开放的基础理论研究、面向电子治理的政府数据开放研究、政府数据开放政策研究、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政府数据开放门户平台及其隐私保护研究。最后,指明了当前政府数据开放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深入探讨和分析面向开放内容协作生产的虚拟社群信任关系及其模型构建。在现有网络信任相关概念研究基础上,给出普遍适用于网络应用情境的定义,并归纳出二元关系、可度量性等网络信任属性。通过分析认为协作社群的信任关系应当建立在基于间接反馈的信任模型上。同时,基于间接反馈的计算模型以及统一信任研究框架,研究了反馈、推荐、声誉与信任间的关系及其度量方法,并探究信任关系来源以及主体信任策略对信任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开放获取论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邱凤鸣  陈惠兰 《现代情报》2011,31(8):115-118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Web of Science检索平台上1995-2010年间信息科学和图书馆科学学科的开放获取论文进行了发表时间和国家研究实力的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开放获取近来研究热点、多年来研究主题变化轨迹进行了分析。勾勒出1995-2010年间开放获取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研究重点,给国内该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遵循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的基本框架,结合前期案例研究的发现以及相关文献的观点,构建内容提供商视角下人机交互、网络平台服务质量与新服务开发(NSD)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命题。旨在系统地阐明内容提供商视角下人机交互的组成因素,揭示这些组成因素对内容提供商感知网络平台服务质量、内容提供商NSD绩效的作用路径,从机理层面打开"以开放式网络平台为依托的NSD模式"这一黑箱,丰富NSD领域在网络平台情境下的理论积累,推动相关概念及理论向网络平台情境繁衍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共享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琳琳  李贺  洪闯  翟倩 《现代情报》2018,38(1):169-177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共享有了新的内涵与特征。文章选取2003-2016年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知识可视化和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研究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共享的文献数量、研究分布、热点和引文问题,从主题分析的角度研究该模式下知识共享的内涵、特征、优势、风险、运行和影响模型等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和解读,探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共享在研究对象、优势风险融合、社区及参与者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针对以上研究,提出未来我国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知识共享的研究应重点关注研究对象对比、政策标准建立、社区构建以及用户动机与组织需求关联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源已成为全球科技进步至关重要的创新渠道。开源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全球软件价值链和高新技术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更完善的开源创新生态。文章在系统梳理欧美先发国家开源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开源生态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开源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