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六条明确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次亮明自己的“法律”身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彰显了国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列为第九条,明确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2.
所谓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指依据我国《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而设立的、连续实施小学与初中九年教育的学校。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团队工作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团队工作理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并符合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薛明扬 《上海教育》2009,(10):12-15
2009年2月24日,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以下简称为新《上海市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这是上海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必将推动上海义务教育走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新《上海市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上海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9月份开始施行的新《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颁布施行的一部重要法律。新《义务教育法》把维护教育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立法基本目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  相似文献   

5.
一、以农村教育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推进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加快推进教育质量评估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实验。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办好省属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班,做好教育援藏、援疆工作,办好“西藏班”和“新疆班”。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将推进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200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把开展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2008年,按照《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的要求,湖南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的建设改善了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提升了教育水平,促进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期,我们报道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的先进经验,希望能为民族地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实施了20多年的《义务教育法》解决了孩子有学可上有书可读的问题,而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或者说是灵魂就是均衡发展。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通过新的《义务教育法》来推进教育公平。过去我们常说“人民教育人民办”,结果,义务教育的很多责任都让社会来承担。新的《义务教育法》就把义务教育的责任落实在政府的肩上,“义务教育政府买单”,这也是新《义务教育法》的最大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相似文献   

9.
“新《义务教育法》的一个核心和灵魂就是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过去有一句话叫‘人民教育人民办’,把义务教育的很多责任都让社会来承担,新的《义务教育法》就把义务教育落实在政府的肩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为什么家长要择校?就是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你上了什么样的学校,在你出来的时候,学了多少东西,大家认为这个差距特别大。解决均衡的问题,是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根本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为了便于社会各…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2008,(12):47-48
在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已经把“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促进均衡发展”、“按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法定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亟需打开新的局面。如何把工作的重点由关注教育规模转到关注教育质量;由关注硬件建设转到关注软件教育资源建设;由关注重点学校标准化建设转到关注薄弱学校,重视区域均衡发展;由新课程的培训检查转到课程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重要转变,已经成为他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本从分析教育以及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入手,说明学术界对于教育的产品属性一直存在争议,而具有公共性、普及性、强制性特征的义务教育应被视为公共产品,最后对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义务教育何以实现了均衡发展,其答案至今仍有讨论的余地。1958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标准法》在半个世纪以来与《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等法律相配合,为中央财政支持义务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机制,甚至实现了国家对落后地区更多的教育投入。与此同时,日本通过降低生师比提高了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标准法》在日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边缘化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日益凸显。高额赞助费、借读费 ,迫使他们在国家义务教育体制之外 ,以自发形成的边缘化方式接受教育。他们与城市学生在教育权利上是不平等的。本文对这一问题的成因作以粗浅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的融合产品属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融合产品集私人产品要素和公共产品要素于一体。义务教育是一种重要的融合产品,就制度而言.它具有公共产品要素,而就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而言,又具有私人产品要素。由政府承担“最低限度”的投入,属于义务教育制度安排,这将从源头上保证义务教育起码的平等,较充分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超出“最低限度”的部分,可以看做私人产品,由家庭承担,这部分便可以用货币为选票方式,按市场机制运作,这是家庭本应承担责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2006年12月20日,广西教育学会与本刊在南宁市举办了"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研讨会",共有38个本刊理事单位代表与会.会上代表争相发言,有理论上的阐析,有具体措施的介绍,也有对前景的展望,从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精神.本刊特刊发部分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17.
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仍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这涉及诸多政府管理因素: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社会管理不均衡;幼儿园和小学规划布局、制度衔接不尽合理;管理机构对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重点、发展特色等管理不尽统一;师资选拔和配备不统一。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管理视角探讨解决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衔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地区和学校间的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地区和校际教育质量的差异。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教育最贴近于“三农”,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最直接的力量。农村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期专题中的几篇文章,包括对免费义务教育推进工作的概括及对义务教育法修订的建议、安徽农村教育的实证调查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公平的根本在于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文章对农村学生享受义务教育的起点、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农村学生在享受义务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从而提出了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