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重在培养能力"。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为此,教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就是要让学生"会学"。以下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教而教     
张巧玲 《幼儿教育》2000,(11):27-27
针对幼儿的认识特点,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越具体形象效果越好。“说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的不教而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老师们都知道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也都很警惕关于教还是不教的问题。但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把握.许多老师心存疑惑。教还是不教。这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教育教学的情境是一种复杂情境。老师们要想理解教育理想实现的规律和复杂性。也必须返回到复杂的教育情境来就事论事。下面,我想和老师们一起来分享某幼儿园的团队反思过程,希望对大家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曹新民 《教育文汇》2011,(12):16-16
"教"是"研"的土壤;"研"是"教"的深入。教科研论文是"研"的成果,是"研"的结晶,是"研"的升华。老师只研不教,误人子弟;只教不研,定会平庸;教和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不断成长。因此,提倡老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应当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个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邬云德 《中学教研》2014,(11):14-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需要的"过程教育",但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符合"过程教育"要求.深度访谈发现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认识存在偏差,而导致认识上偏差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没有经历深入、细致地确定"教什么"和构思"怎样教"的分析与决策过程,教师不经历该过程的原因是教师缺乏相关的分析与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是当前在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正是以情感教育为突出特点对学生进行教文育人教育。本文从生命教育的内涵,教文育人思想具体内涵,教文育人思想对生命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阐释对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杨静慧 《辅导员》2010,(10):41-4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可见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学,把"金钥匙"交给学生,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怎样通过这个"教"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具有强烈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这当中就涉及了许多教学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晓菊 《教师》2011,(2):85-86
"教"与"不教",一直都是各级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在教学实践中,"教"什么,如何"教","不教"什么,如何"不教",这些都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与"不教"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各有所长,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  相似文献   

9.
鲁旭蓉 《文教资料》2014,(26):64-66
我们通常把"教育"作为一个词使用,其实,它包含"教"和"育"两重内涵。它们是教育活动的一体两面,"教"是"育"的基础和手段,"育"是"教"的目的和归宿。教育活动的根本在于通过"教"的过程促进"育"的进行,即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精神人格,以及反思、批判和创造能力的个体,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科学领域中"把握知识技能教与不教的问题"成了大家最为困惑和争议最多的热点问题.老师们认为,知识技能如果选择"教",是否会违背"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念?如果选择"不教",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吗?显然,"教与不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两难问题.通过对<纲要>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其实科学教育并不否认"教",关键在于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教?哪些不需要教?什么时候教?怎么教?现就这些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为校长、教师所关注。"先学后教"成为许多学校教改的核心理念,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了教学实践,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最近一些教育专家对"先学后教"提出质疑。有人问我:"后‘茶馆式'教学好像也是提倡‘先学后教'的,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相似文献   

12.
开放大学:“学有所教”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有所教"不仅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战略重点。实现"学有所教"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和模式。依据"学有所教"内在的有效性和有序性要求,开放教育体系及模式必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规范性。因此,建设开放大学构成了实现"学有所教"目标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学"和"教",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事件。但是,因"师教生学"、"重教轻学"的惯习影响,很少有教师对"学"与"教"的内涵、特质以及孰主孰从、孰先孰后的关系等作系统深入思考。事实上,唯有对"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学什么更有价值"、"怎样教能更好地促进学"等问题作深刻思辨和清醒认识,学校教育才能实现"重教"向"重学"转型、"为学而教"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当前教育发展,作为中流砥柱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积极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怎样构建呢?本文从分析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入手,诠释了新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重点内容,着重对积极构建新的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方法、运用和开展新教育教学模式教语文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洪劬颉 《江苏教育》2010,(12):39-42
何谓教学?教学,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新课程的纷争中,似乎是愈问愈乱。多少年来,众说纷纭又莫衷一是。就如同教育研究一样,几乎没有呈现出如王栋生先生所说的“以学术积累为特征”的“累进式成长”,而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和争论。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来看,将教学拆解之后,代表性的观点有:“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先学后教,为学而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概而括之,就是“基于学的教”还是“基于教的学”的问题。这个话题在新课改之后,在应试与素质的拉锯式迂回中,在新的教育理想找不到方法而陷入迷途、旧的教育观念仍在现实的土壤上大行其道的较劲中,往往就出现在“教”“学”两个字上。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无论是旁征博引、教法新颖的课堂,还是条分缕析、沉默乏味的课堂,都会受到批评指责,人们常说"人人都可以教语文",而我却迷惘在"语文教什么"和"语文怎么教"的迷途中。这两个根源性的问题相信每一位专业的语文教师都思索过,并且不断地研究着。我认为,"怎样教"是建立在"教什么"之上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根本在于理解语文的特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实施多年,作为会考科目的初中历史课,处于举步维艰的局面,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本研究认为: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走素质教育之路;要创建平等、和谐、有生命力的课堂,让历史课回到原点;在统考科目任务繁重的前提下,教师的发展是"教"与"学"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兰峻  胡平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5):73-74,77
“诗教”是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诗教是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利用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美的形式和内容把真善美结合起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诗教的本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的综合化.探索思想品德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合的各种内容和形式,实现"诗教"优秀传统回归,是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夷制夷"用于语文教学,不但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提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语文教育观",以夷制夷"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正体现了不教而教的一种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知情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蔓延,有些语文教师和学生就会对当下传统式的语文教学产生质疑:语文是否可以不教?在笔者看来网络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可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教育问题,所以语文不可不教。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语文教师应该秉承"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原则,落实具体的教学实施方略,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