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明确赋予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权,但同时由于立法上规定模糊,实践中地方利益驱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地方立法和中央立法在诸多领域构成了紧张甚至冲突。如何在党中央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话语下建构和谐立法体制,是摆在我国法律界学仁面前的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地方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是提高地方质量的重要途径。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有利于促进地方立法的合法性与民主化,提高地方立法的地方特色性,有效控制立法不作为以及约束地方立法中公共权力的逐利性。  相似文献   

3.
陆洲  ;李少龙 《科教文汇》2014,(25):217-219
地方立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是提高地方质量的重要途径。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有利于促进地方立法的合法性与民主化,提高地方立法的地方特色性,有效控制立法不作为以及约束地方立法中公共权力的逐利性。  相似文献   

4.
潘德勇 《科协论坛》2007,(3):241-242
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规范,冲突规范是立法者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产物,也是司法者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依据。冲突规范在立法层次上表现在范围和系属的确定,而在司法层次上主要是识别。与此相对应,法律冲突的概念仅存在于立法层次上,在司法层次上的则是法律适用。区分立法与司法层次上冲突规范的不同含义,对于建构合理的国际私法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专门调整见义勇为的立法,实践中只能靠各省市的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来规范对见义勇为的奖励问题。但这些现有规范存在着立法主体权限不明确、层次低,相冲突;奖励的认定、范围及标准不统一;立法重实体、轻程序、缺乏完善的程序机制;问责机制的非良性运作等问题,不能充分有效的规制对见义勇为行为人的奖励问题,本文正是为了探寻完善见义勇为行政奖励立法的路径而完成的,希望能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地方立法权限的特点以及范围和划分地方立法权限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现有制度下对完善地方立法权限提出了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与WTO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相一致的法律体系是中国入时后立法的首要任务,而地方科技立法作为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也必须适应入世的要求。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地方科技立法适应入世要求应采取的举措:首先,拥有立法权的各级地方人大及政府要实现立法观念的入世;其次,要正确评估当前地方科技立法中不适应WTO规则的内容;第三,按WTO规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地方科技立法。  相似文献   

8.
立法后评估制度是完善地方立法制度与体系的一种新尝试。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立法权限分流,其对法制统一有消极制约。立法后评估可遏制地方立法中违背法制统一的不利因素。,该制度是将地方性立法建设成“回应型法”的重要手段。立法后评估制度以法律实效作为自己的理论阂值和价值目标,并力图实现立法、执法、守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回应性监管理论的多元化监管模式及随着社会发展而衍生出的分支理论契合中国立法法和食品安全法修法理念,同时又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服务政府等公共政策目标相吻合,因而,中国地方立法应创造性地运用此理论来引导食品安全监管地方立法。一方面破解修法、相关新政策及民众权益需求而产生的挑战;另一方面通过此理论来引导食品安全监管地方立法的创新尝试,为地方立法开拓新的立法理念,有利于地方立法特色化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地方食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商号权利冲突较严重,根本原因是立法滞后。我国尚无专门的商号立法,涉及商号在内的相关法律本身又存在诸多缺陷。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商号权利冲突原因的分析,揭示我国商号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商号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可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