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校里,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交流得好,会让家长心悦诚服,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交流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以下几种情况应尽量避免。1.告状。孩子出了问题就打电话给家长或叫家长到学校,这是家长很害怕也很反感的事情。孩子难免出错,有了问题,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推给家长。教师与家长比起来,教师毕竟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毕竟是掌握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大事小事都叫家长,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孩子哭了抱给娘”,这在学生管理上不可取,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对老师的敬重。2.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任何一位家长,无论他的孩子多么顽劣,都不希望别人当面数落,更何况有些班主任会在办公室里,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对家长数落学生,这会让家长很没面子,结果只会让家长窝着火回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无益于问题的解决。3.指责训斥家长。学生犯了错,有的班主任会对家长说“:你的孩子怎么回事啊?老出问题。“”你们怎么教育的?“”你们也管管孩子!”等等。遇上好脾气的家长,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有些家长会反驳你“:我们的孩子在家很好,在你那里怎么就不听话了?“”孩子交给你了,老师怎么教...  相似文献   

2.
给菜起名     
酒楼宾馆的菜大多冠以美名,“满堂红”“孔雀开屏”“黄金万两”等,动听的菜名往往能有效诱发人们的食欲。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挑食、偏食,我便模仿此法给菜起名,设法让孩子想吃、愿意吃,吃得香、吃得开心。具体的做法是:在吃饭前让孩子讲一讲菜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什么形状的,然后引导孩子给菜起名。如给“煮豆腐”起名“家常豆腐”,把“素炒大白菜”叫作“乖乖兔大白菜”,把“炒豆芽”形象地命名为“倒挂金钩”,等等。孩子们听到菜名,往往会高兴得叫起来“吃乖乖兔大白菜喽”“吃倒挂金钩喽”,等等。日子久了,孩子们试着自己给菜起名,…  相似文献   

3.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延伟 《新疆教育》2012,(9):178-178
为了让初如园的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采用了家长陪同幼儿入园适应的半日活动。该吃饭了,孩子们都坐在小椅子旁准备进餐了。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真香呀!刚吃了几口,一位孩子的姥姥大声对老师说:老师,再给我们的孩子盛点菜,孩子爱吃菜。话音刚落,一个爷爷也让老师再给孩子盛点菜……没几分钟,又有一些家长要求给孩子添菜,由于老师对孩子们的进食量不是很熟悉,转眼间孩子们的盘子里又都添上了不少的菜。老师,我吃不了。老师我不想吃了。有的幼儿索性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将剩下的倒进了垃圾箱。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小班家长会上,李老师播放了孩子在园一日生活的录像。家长看着小宝贝们自己吃饭穿衣、洗脸洗手、收发碗筷,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纷纷向老师历数宝贝在家的种种“劣迹”:吃饭要喂,穿衣要帮,从来不收拾自己的玩具……听了家长们的抱怨,李老师提了几个问题,和家长一起讨论并达成了某些共识。孩子做事,你放手了吗?阳阳妈妈:阳阳在家从来不自己动手吃饭,每次吃饭时嘴翘得能挂上油瓶,拒绝拿勺子或筷子,非让大人喂着吃不可。我们想,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喂就喂吧。李老师:阳阳小时候是否对筷子、勺子产生过兴趣?你们放手让孩子尝试了吗?阳阳妈…  相似文献   

6.
大凡酒楼的菜,都冠以美名,如“满堂红”、“孔雀开屏”、“贵妃醉酒”等,这些动听的菜名,能满足食客的心理需求,也能诱发用餐人的食欲。由此我想到,我们也可利用这一着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愿意吃、吃得香、吃得开心。于是我效用此法,每天用餐时给菜取名。具体的做法是在孩子吃饭前,老师绘声绘色地讲一讲菜,问幼儿菜是什么颜色,闻闻菜的香味,然后给菜起个名  相似文献   

7.
全国三八红旗手、南京市实验幼儿园老师黄文奥的名字,对于《幼儿教育》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现在。让我们撷取黄文奥老师的教养活动片断,看她是怎样得到孩子的热爱、家长的尊敬、同事的钦佩的。要让孩子们愉快地吃饭泪汪汪地吃下去也不长肉“阿姨,我不想吃青菜。”“好,不吃,不吃。”阿姨急急地把菜拨了出来。“老师,我吃不下了。”生怕老师严厉批评,孩子瞪着泪汪汪的双眼,艰难地  相似文献   

8.
给菜取名     
大凡酒楼、饭店的菜,都会冠以美名,如:“八仙过海”、”孔雀开屏”、“海底捞月”等,这些动听的菜名,不但能满足客人的心理需求,而且也能诱发客人的食欲。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一招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愿意吃、吃得香、吃得开心。如:每天在孩子吃饭前,老师先绘声绘色地讲一讲菜,问幼儿菜是什么颜色,闻闻菜的香味,然后给菜起个名字,可以给肉圆起名为。“小彩球”,给豆腐起名为“小白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我园近两年经常开展的一项家园共育活动叫“嘉宾有约”——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本班幼儿家长做嘉宾,和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游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的老师会问:“家长工作都很忙,他们愿意来园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家长不是老师,孩子听他们的话吗?他们会组织孩子吗?”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独生子女养成饮食的最佳方法,是让他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而不是多喝“娃哈哈”。当今独生子女的家长首先就孩子的吃饭问题犯了愁,这可是前几代父母未曾预料到的事。老一代做父母的曾有这样的经历:母亲将盛饭篮子挎在手臂上,转着圈给吃得狼吞虎咽的孩子们一一加饭,碗置放在桌中央,菜也得由父母挟,给多少吃多少,做晚辈的是不敢随意动筷。而今天景观大变:只见一个孩子坐在饭桌前挠头搔耳,对桌上的饭菜一筹莫展。“民以食为天”更愁的自然是当父母的。怎么办?如何引起孩子的食欲? 娃哈哈口服液的广告的制作者可谓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将脑汁用在了“开发”食欲上。他们向关心孩子胃口的家长发起了攻势,诱人的广告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的伙食是由懂得儿童营养知识的老师负责安排的,既好吃又有营养。可有些家长心疼孩子,怕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好。星期天,一天三餐,让孩子吃得很多,外加许多零食,造成孩子的胃负担过重,肚子不舒服,甚至拉肚子。星期一回园,总有不少孩子喊:“老师,我肚子不舒服。”“老师,我要睡觉。”这一天的午饭自然吃不下了,还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3.
挑食的娇娇     
娇娇是个爱挑食的孩子,不喜欢吃的菜一口不吃。李老师多次找到家长,希望家长能配合。可家长却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她不想吃就算了,随她吧!"这以后,娇娇  相似文献   

14.
有感于一件小事,女儿的老师让家长在“六一”儿童节时到幼儿园与孩子共同玩游戏。结果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老师说这叫“亲子”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很有帮助。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否注入一点“亲”生的艺术,让课堂灵动起来呢?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15.
许多家长一提起自己孩子的吃饭问题就直皱眉头。因为不少宝宝面对家长准备的美味佳肴却直摇头:“不吃!今天又吃这个,讨厌!”家长犯愁了,这菜已两三天没吃了,怎么就厌倦了?  相似文献   

16.
邻居家有个读四年级的小学生,酷爱美术,在画画方面很有天分。可是,其母坚决不准孩子画画,非让孩子学弹琴。孩子学不好,母亲又是骂又是打。老师发现后开导这位母亲说:“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位母亲却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就是‘泥人张’手里的那团泥,大人想捏个啥样就捏个啥样。孩子懂啥?难道家长还会给孩子亏吃?”“孩子是家长手中的一团泥”,正是凭主观意志培养孩子的一些家长的共同想法,也是这些家长教子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孩子是有个性的独立的人,孩子参加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次,我班学生董清梅要求退学。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使我吃了一惊。他在校内,几次被选为劳动模范,后来当上了劳动委员。这样的好学生为什么要退学呢?当天,我到他家进行访问。家长一见老师,火气就上来了,说:“这孩子不能上学了,他太懒了。星期天叫他割草去,割了一篮子底就回来了;叫他抽空担一挑水,他把脖子一拧就窜了。咱家祖祖辈辈都是勤俭人,可不能出个懒汉。”好容易才说服了家长,把学生动员到校。  相似文献   

18.
魏美红 《山东教育》2003,(27):43-43
育家长如何走进我们的教育活动?我们每年五月份都要鼓励家长积极申请“助理教师”职位。我们把“入选”的家长编排到班级和老师身边,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制作教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上课——意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来。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助理教师”的指导工作,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考验。毛毛妈妈在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后,感慨地说:“一个简单的字,一句短短的诗歌,经老师的嘴一念,在孩子眼里,会变得那么神奇!以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可教,现在才明白是我们家长不会教,真该好好学学。”孟…  相似文献   

19.
胡志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师已有15年的历史,广告是家长和学生给做的: 家长们相互报信:“有孩子送胡老师班,淘气的孩子会变好,好的学生会学得更好。” 学生们说:“您是我们见到的最好的老师!”“永远不会忘记您慈母般的呵护!…‘让我们喊您一声妈妈!” “无论是职业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我要永远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 胡志华的英语课,有两个特点:“第一,英语课堂异常活跃: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幼儿园教师,常常会听到家长诉苦:“我的孩子总是不肯吃青菜,那怕有一根菜叶子,也要挑出来。怎么打怎么骂都不管用……”还有的家长诉说自己孩子不肯早睡,或者吃饭吃得特别慢等等,他们恳求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